唐朝人喜欢“修仙”,盘点唐朝时术数、星象、医学领域集大成者们

自古以来,生命都盼求美好与永恒,所以世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养生祛病、消灾避难,以求达到长生的目的。大唐的包涵与宽容令万物繁华各展所长。方伎隐逸遍布于市,神通功能现于世间;名医药圣相继济世,医药巨典层出不穷;全国佛寺道观栉比鳞次,《道德经》无论士庶家藏一册,贡举科考加《老子》策,唐朝人喜欢“修仙”,唐朝人对修炼的探求与道德的尊重也达到了顶峰。下面我们就盘点下唐朝时术数、星象、医学领域之集大成者们。

唐朝人喜欢“修仙”,盘点唐朝时术数、星象、医学领域集大成者们

大隐隐于朝:佛道两家各有所好

贞观年间大臣萧瑀修释迦佛教,其人耿直不为利益所动,太宗曾赐诗一首:「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勇者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又以瑀素爱桑门,赐锦绣佛像一幅,并将瑀绣在佛的旁边以为供养之容;还赐《大品般若经》一部并袈裟一袭,以充讲诵之服。

唐朝人喜欢“修仙”,盘点唐朝时术数、星象、医学领域集大成者们

大臣傅奕精通五行阴阳术数,却对佛教十分排斥。曾上疏建议让全国僧尼还俗匹配,遭到萧瑀等人的极力反对。傅奕生病从不请医吃药,又曾醉卧突然跳起说:「我要死了」,并为自己写墓志:「傅奕,青山白云人氏,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旷达如此。注有《老子》,并撰《高识传》十卷来驳佛教,两本书当时俱在世上流行。

太史令李淳风博学多才,尤其擅长天象历算、阴阳五行之学,在朝廷主掌天文、历法、律令等工作。尝造仪器,将日月星辰、天干地支、经纬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节气全列于仪上,其准确精妙深不可测,太宗将仪放在凝晖阁并升了他的官。有一天李淳风奏明太宗近期将有日蚀及不好的事发生,太宗不悦说:「如果日不蚀那你怎么办?」李淳风笑着说:「要是日不蚀那就请砍了臣的头吧。」到了那天太宗亲自在庭中等侯观望,时之将至,太宗说:「朕放你回去跟妻子儿女告别。」李淳风用手指着日晷说:「尚早一刻,到了这就蚀了。」果如其言发生日蚀,不差毫发。

袁天纲是一名小官,以相术闻名。武则天初在襁褓时穿男孩衣服,袁天纲令她步行举目,大惊曰:「龙睛凤颈,贵之极也,若是女,当为天下之主。」后来果真应了这一相。贞观八年太宗将他召至九成宫,中书舍人岑文本、侍御史张行成和马周同在殿中,令他相之,所言皆中。这些事均载入了《二十六史》。

中隐隐于市:急备养生济世救人

针灸巨擘甄权

甄权是一代针灸巨擘,他不仅医术娴熟,还精通养生之道,主张饮食清素可使胃气调和,精气增长。鲁州剌史患风疾不能拉弓,甄权只针其肩隅一穴,当即能射箭;深州剌史喉闭水米不下已三日,甄权以三棱针剌其手指,气息即通,第二天饮食如故。贞观十七年太宗亲临其家访询用药之道,并授予他朝散大夫之职,赐寿杖衣物。是年逝世,享年103岁,着有《脉经》、《针方》、《明堂人形图》各一卷,可惜今已失传。

唐朝人喜欢“修仙”,盘点唐朝时术数、星象、医学领域集大成者们

重德神医孙思邈

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被尊为「药王」。他聪敏好学,七岁就能日诵千字,人称「圣童」;二十岁精通诸子百家学说和天文历法,善谈老子庄子,兼好佛学。他活了一百多岁,依然耳聪目明神清气爽,是真正博学广识长生不老的人。宰相魏征编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时怕有遗漏,常常去拜访他,他一一讲来不偏不漏,有如亲眼目睹。

有一天卢照邻问孙思邈:「名医为什么能治好疾病呢?」孙思邈说:「我听说人体必须以天地运行的规律做为参照的根本。天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变化,日月向前推移,寒暑相互交替,循环不息。天地之气调和就降为雨,怒就鼓荡为风,飘落成为露,凝结成霜雪,弥漫散布则成彩虹,这就是大自然的一般常规。人有四肢五脏,睡眠觉醒,呼吸吐纳,精气循环往来,流通的是气血,表现出来的是气色,发出来的是声音,这也是人体的常规。阳则用其精气,阴则用其形质,天和人都是相同的。一旦阴阳失调,阳气蒸腾发则为热症,阴气凝滞则生寒症,精气固结就成为赘瘤,气虚下陷就成为痈疽,气逆妄行则心虚气喘,气血衰竭就憔悴枯槁,症状表现在面貌上,变化表现在形体上,用这个道理来观察天地也是如此。因此金木水火土五行星的盈缩变化,天上星辰偏离了轨道,日月发生了蚀变,彗星出现在天空,这是天地出现的危险征兆。寒暑不按季节来临,这就是天地的寒热病;石头耸立,土地隆起,这就是天地的赘瘤;山崩地陷,这就是天地的痈疽;狂风暴雨,这就是天地的喘乏;天不下雨,川泽涸竭,这就是天地的焦枯。良医用药物来疏导,用针灸来治疗,圣人用至德使天下和顺,再辅以人为的努力,所以人的身体有可以治好的疾病,天地也有可以消除的灾害,人和天地的规律是相通的。」这段话被医学界和世人广为称颂。

唐朝人喜欢“修仙”,盘点唐朝时术数、星象、医学领域集大成者们

孙思邈

太宗和高宗都曾召见他并授给他官职,但他从不接受。公元682年孙思邈逝世,死后一个多月容貌颜色仍不改变,举尸入棺却没有重量,后来开棺一看只有衣物而已。《二十六史》和《太平广记》等书中均有记载。

小隐隐于山:来去无踪神通大显

倒骑驴的张果老,多口过的叶法善

相传张果老是帝尧时丙子年人,有长生不老之术。他有一头白驴,平时可以像纸一样折叠起来放在巾箱中,到用时取出拿水一喷就可以骑乘。而且张果老行为怪诞性情诙谐,他发现人向前走就是后退,他就掉过来骑。听说有时他的驴爱捉弄他,故意不肯走或慢悠悠地乱晃,张果老就用一根竹杆儿挑着一颗胡萝卜挂在驴的额前,大叫:「好吃啊!快追啊!」于是那驴撒开腿直奔,可无论跑得多快也吃不着那颗胡萝卜,见到的人都哈哈大笑,张果老也在驴背上捂着嘴乐。

唐朝人喜欢“修仙”,盘点唐朝时术数、星象、医学领域集大成者们

张果老

开元二十三年玄宗召他进宫笑他说:「先生是得道之人,怎么这般的齿发衰颓呢?」张果老就当着玄宗的面拔掉头发击落牙齿,一时血流满口,玄宗赶紧让他去歇息,过了不一会张果老走出来,只见他青鬓皓齿胜过壮年人。有一次玄宗问叶法善张果老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叶法善说一旦说出来自己会死去,除非玄宗肯赤足免冠亲自去张果老那儿求情,玄宗答应照办,叶法善才告诉他张果老是天地初开时的一只白蝙蝠。说罢七窍出血而死。玄宗急忙免冠赤足赶到张果老住所请求饶恕叶法善,张果老慢腾腾地说:「这小子多口过,若不严办恐怕败坏天地法纪。」玄宗苦苦哀求,张果老才来到叶法善身旁拿水一喷,法善就复活过来了。

叶法善是一个道士,唐玄宗时召入宫中,开元年间一个中秋的晚上法善带玄宗到月宫去游玩,回来时从空中经过潞州城,城内月光如昼寂静无声,法善就劝玄宗吹一首曲子,玄宗兴致很好地吹了一曲,又向城中撒下一把钱币才回去。过了十多天,潞州剌史奏云:「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城上有天乐奏响,并投下钱币。」玄宗和近臣曾多次试验法善的道术,都证明并非虚妄。后来叶法善于开元八年在景龙观仙去,他生前的住宅异香浓郁仙乐四起,紫雾直上晴空终日才散。

大唐觉者:不屈不挠终得真经

天生慧根一心向佛

玄奘,本叫陈祎,天生喜读佛典,并自小笃信佛理。公元614年,隋炀帝下诏大理卿郑善果于洛阳剃度僧人。年仅十三的陈祎欣然而往,但郑善果见他年少,怕他意志不坚,不肯为他削发。陈祎痛哭落泪,不能停止,因他视修佛为终生目的。郑善果悉其心志,破例度他为僧,法号玄奘。

玄奘潜心修行佛法,随后云游四海,踏遍神州寻访名师。后来,玄奘发现经书中有些章节令他无法理解,原来竟是汉字译经出现了问题,且有诠译大师各持一词的情况。因此,玄奘决定西赴天竺,寻求佛经原文,探索真缔。

西行取经可歌可泣

唐朝人喜欢“修仙”,盘点唐朝时术数、星象、医学领域集大成者们

玄奘法师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将离开长安,前往天竺,太宗为他备好通关文牒,赐他紫金钵与白马,封为「御弟」并亲自送行。当时,根本就无人能估计此行有多凶险,路途遥远,方向难辨,但玄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历尽千辛万苦,饱受魔难考验,面对多次缺粮、断水、边境盘查,越过祟山峻岭、莽莽荒原和无际沙漠,还要忍受那死静的漆黑和无穷的孤寂,用了三年时间才抵达天竺,又花了五年时间精通了梵语和融汇了大乘佛教全部义理,领悟之神速,意志之坚强,受到异邦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在这佛教圣地,能够通晓50部经论的人只有十个,玄奘正是其一。因他来自东土大唐,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称他为「唐三藏」。

万人空巷玄奘回京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带着数百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举城倾动,万人空巷,唐太宗亦亲自出城远迎。而后,玄奘把带回来的经典一一翻译成汉语,历时十九年,耗尽心机,纠正了当时许多细微的错处,才使后人得以学习正统的佛法,中原称之为「大乘佛教」。公元664年,玄奘圆寂于长安,享年62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