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贩经济"开放,从七十年代—个命案说起商用军用民用


先来说一个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命案件。

大约是1974年腊月的一天上午,我和弟弟在家“看门”。突然,一阵刺耳的警笛声传来。等我俩出门观望时,警车已经消失在一片沙尘中。听社员们说,独自住在村外的一个八十多岁的爷爷夜里被人烧死了,县公安局来了一辆吉普车勘察现场。


那时候的我俩,哪见过吉普车呀!都想去村后看热闹,谁都不愿在家“看门”,最终,我拿出仅有的二分钱“存款”作为交换条件,如愿以偿实现了人生第一次亲眼看汽车梦想!当然,也顺带着了解了一些案情。

案情背景:1,老人一直从事“贩夫走卒”业务。挑个担子走乡串户,卖个针头线脑、糖豆皮筋等。据说积攒现金一百八十多块,那时候在农村这可是天文数字;2,老人比较自私。因两个儿子在生产队劳动,带六七个孙子都很穷,怕晚辈“贴靠”,于是自己在村后河堤上搭建了一间茅草屋,“躲避”晚辈;3,老人爱炫耀显摆。冬天的大队部门口,每天都有很多人坐在那晒太阳拉呱。据说老人连续三天当众掏出一堆钱(一毛两毛五毛纸币),吐一口唾沫数几张,好不得意!

公安推理:1,应该是看到老人点钱的某个人见财起意,凌晨三四点去偷钱了。或许本来没有杀人动机;2,现场茅草屋全部化为灰烬,烧焦的老人遗体躺在地上,一只手紧握砍柴刀,一只手抓着门内锁环,怒目圆睁……说明小偷进屋偷钱被老人发现,估计是熟人,怕老人事后报案,只能杀人灭口。杀人方法是,从外面将门扣住,纵火焚烧……

这个案件发生在我老家,苏北某农村。虽过去了四十多年,记忆犹新。因当年的技术水平有限,该案始终未破……

为什么讲这段往事?因为案件里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不靠政府赡养,不要孩子负担,投身“贩夫走卒”队伍,不仅自己解决了吃饭问题,还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让众人刮目相看。

最近几天,国务院相关部门发布了“稳就业”系列政策,其中有序放开“摊贩经济”政策受到社会底层人士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当代“贩夫走卒”

一、“摊贩经济”自古至今都是社会底层许多人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途径

自古以来,各种“贩夫走卒”自发而生,他们不仅给自己拓展了“活路”,也极大地活跃了城乡经济,为地区货物互通有无,为民间需求查遗补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无论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还是“晋商文化”,都是起源于最初的“贩夫走卒”。“贩夫走卒”经过时间积累、人脉积累、资金积累,最终实现了大突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相关资料,“茶马古道”解决了上千年官方无法解决的内地与偏远边疆物资互通有无问题;“晋商文化”更为中俄贸易奠定了历史基础,具有里程碑意义。


茶马古道

2,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宋代“摊贩经济”兴旺发达的真实写照。多项资料表明,宋代的经济水平遥遥领先于当时的世界各国。从《清明上河图》里,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北宋首都,作为当时全世界最大城市,汴梁(开封)对于各种“贩夫走卒”是放开的。


《清明上河图》局部

3,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里面也有各种“贩夫走卒”形象。卖烧饼的武大郎就是典型的例子。按照书中描述,作为其貌不扬的武大郎,官府不可能给他提供工作岗位,也不可能给他“失业金”。但他不怨天不怨地,为什么?因为官府允许他自谋职业,允许他沿街叫卖烧饼,这就足够了。至于起五更睡半夜,至于三九严寒、三伏盛夏,至于无处不在的冷嘲热讽,武大郎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4,“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民国初年诗人易顺鼎的《天桥曲》,展示的就是民国初期老北京平民市场的繁荣兴旺场景。各种杂耍、各种表演、各种小吃、各种价廉物美的小商品,既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也为广大底层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个购物休闲的“天堂”;

5,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配合国家大面积的“国企改革”,无数工人兄弟“下岗失业”。几十年来骨子里形成的“铁饭碗概念”瞬间被打破,心底的失落感、凄凉感、沧桑感可想而知。但是,为了国家利益,为了顾全大局,多少人在流干了泪水后,毅然“放下尊严”,走上了“贩夫走卒”道路。他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他们忍饥挨饿,餐风沐雨;他们热脸硬贴冷屁股,当面笑背后哭;他们还要随时迎接各种城市管理,随时接受“血本无归”考验……就是这样,“摊贩经济”养活了一大批“下岗失业”家庭,让许多人找回了活下去的信心。


下岗失业人员

二、有序放开“摊贩经济”的现实意义

1,“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导致大量工厂开工不足,短缺失业人员较多

“疫情”虽然在中国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当前世界各国正处于“疫情”高峰期,且何时能有效控制,暂无预期。因“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商品运输等都受到了极大影响,导致国际国内需求下降,从而导致不少工厂开工不足,进而导致不少人暂时失业,失去饭碗。放开“摊贩经济”,让一批暂时失业人员自谋生路,确实是稳就业各种方案中行之有效的一种办法;

“疫情”

2,社会底层人群缺少资本,“摊贩经济”投资少见效快,能快速解决吃饭问题

近几年,由于贫富分化较为严重,大多数人掏空“六个口袋”,变成了“房奴”。让这些人筹集一大笔钱去购买或租赁门面房,或者直接做大宗商品批发根本就不现实。有序放开“摊贩经济”,让穷人不用投资多少钱就能“做生意”,而且风险低见效快,就能够快速让一批人吃上饭;


地摊市场

3,有序放开“摊贩经济”,也能有效打击资本囤积、炒作


当前很多地方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一边是农民的蔬菜水果烂在田里,叫苦连天;一边是城市居民面对“天价”蔬菜水果消费不起,怨天怨地。这种现象背后,折射的是一个“怪圈”,即,资本最大限度压低农产品收购价,让农民增产不增收;各种运输费、各种市场管理费、各种“潜规则”费用、各种租赁费用叠加,导致城市居民必然面对高价,再加上部分资本刻意囤积炒作,农副产品价格令人吃不消当然在所难免;这个“怪圈”形成的背后,就是许多城市管理规定。

假如让农民直接进城销售自产的蔬菜瓜果,或者让城里失业人员去田间地头直接收购蔬菜瓜果,回到城里,不用进专门市场,灵活叫卖,相信,既能让农民增加收入,也能让一批失业人员增加收入,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农副产品零售价格,减轻城市居民负担。


农副产品市场

4,有序放开“摊贩经济”是人性化的民心工程

放开“摊贩经济”,作为稳定就业的一个部分,是得民心的,也是势在必行的。相关城市管理部门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有序放开“摊贩经济”,在放开的基础上,强调有序也有现实意义。在城市窗口、形象工程、商务办公等区域,依旧执行严格的管理是有必要的;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在次要道路两旁,城市管理部门划出一定区域,形成“自由市场”,让部分社会底层群体灵活谋生,也是实事求是的一项“民心工程”。

为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序放开“摊贩经济”政策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