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一的他,登基時大臣搖頭,留下後世耳熟能詳的典故

對於春秋五霸的人選,沒有一個比較統一和固定的說法,一般有兩種入選名單,第一份入選名單:齊桓公、 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份名單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以上兩種榜單都入選的,可以算是霸主中的第一集團,當之無愧沒有爭議的春秋霸主,第一集團裡有三位成員,他們是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今天我們就來所以說楚莊王熊侶。

“春秋五霸”之一的他,登基時大臣搖頭,留下後世耳熟能詳的典故

楚國在楚成王時代離東周江湖霸主的地位其實只有一步之遙,如果不是楚成王無法控制國內像子玉這樣的豪強大夫,春秋第二位霸主可能就是楚成王而不是晉文公重耳了。稱霸江湖這件事,楚成王熊惲只能留給後來者,他的孫子熊侶。對比齊桓公晉文公上臺的艱難曲折,楚莊王熊侶的上臺順風順水,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故事。

“春秋五霸”之一的他,登基時大臣搖頭,留下後世耳熟能詳的典故

在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其父楚穆王病逝,熊侶作為法定繼承人上臺。可是這上臺後年輕的楚莊王卻不理朝政,一天就知道鬥雞跑馬,沉迷聲色,東邊美人西邊黃河流的風流快活。就在登基時大臣們紛紛搖頭,感嘆亡國之災。

“春秋五霸”之一的他,登基時大臣搖頭,留下後世耳熟能詳的典故

有一天一天,他忽然下達命令將它貼在最引人注目的朝門上,主要內容是;有誰敢來進諫勸告他的,一律判處死罪,決不寬恕。朝野為之愕然。正在這時,有一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從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考慮,實在忍不下去了,斗膽闖進了楚莊王的住地。然後伍舉給他講了個關於鳥的故事。在楚國高高的山上,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的羽毛,樣子十分好看。三年多來,不見它飛,也不聽它叫,不知這是隻什麼鳥?其實他上臺裝豬吃象,就是因為他看到了他的敵人不僅僅是強大的晉國和中原諸侯,更是國內的那些不受節制的貴族豪強,他們能夠決定楚國的興衰,更能決定熊侶王位的穩固程度。這就是一鳴驚人典故的由來。

“春秋五霸”之一的他,登基時大臣搖頭,留下後世耳熟能詳的典故

當楚莊王覺得羽毛已經豐滿,時機已經成熟時,就大刀闊斧地行動了起來。他從改革國內政治入手,撤換了一批專事拍馬奉承,不幹實事的大臣,有的還砍了他們的腦袋;把一批有才能的人提拔了上來,其中就有敢於進諫的伍舉和蘇從,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春秋五霸”之一的他,登基時大臣搖頭,留下後世耳熟能詳的典故

這個深藏不露的楚莊王,終於憑自己高明的策略和計謀,比他的老子幹得更出色,成了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