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汽車召回,保時捷的“應急處置”或只是個開始

剛剛過去的3月,保時捷因起火風險召回117,425輛Macan。值得注意的是,保時捷在召回公告中表示:“由於配件籌備的原因,在2020年10月之前對涉及的車輛免費檢修燃油泵維修蓋……”


疫情下的汽車召回,保時捷的“應急處置”或只是個開始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的當下,直白地說,“配件籌備的原因”幾乎等於零部件的斷供。而從目前全球零部件企業的生產情況,以及近期汽車產品的召回結構來看,受制於“配件籌備”採取“應急處置”的品牌大概率還將出現。

進口車型成召回主力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佈的召回公告,一季度乘用車市場共發起29次召回,涉及22個品牌的678,772輛缺陷汽車產品。其中,涵蓋進口車型的召回公告23次,涉及數量為335,087輛,佔比49.37%。

回顧2019年,進口車輛在中國市場共計召回128次,涉及32個品牌的246款車型,共計召回數量132.35萬輛。結合進口車輛的終端銷量和市佔率,這樣的召回頻次和數量不算少。

進入4月,在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已經公佈的3個召回公告中,2個涉及進口車型,分別是奧迪TT和豐田RAV4。

疫情下的汽車召回,保時捷的“應急處置”或只是個開始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國內汽車市場召回制度的愈加完善、消費者及第三方監測機構提供線索的增加,跨國車企在海內外市場的“召回共軌”形態將加速進口車輛在中國市場的召回。

零部件大佬也按下暫停鍵

在豐田、大眾、戴姆勒、寶馬等多個跨國車企宣佈關閉整車生產工廠後,3月20日,總部位於德國的全球最大的兩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大陸宣佈,停止在歐洲的生產。隨後,採埃孚、馬瑞利、舍弗勒、偉巴斯特等跨國零部件製造商也表示將停止或放緩在歐洲的生產工作。

疫情下的汽車召回,保時捷的“應急處置”或只是個開始

受此影響,我國多家已經復工的整車和零部件企業面臨斷供危機,進口車型除了新車銷售受限外,還不得不面臨歐洲疫情若短期內難以控制,維修備件庫存不足的問題。

曾多年擔任某豪華品牌經銷商售後服務總監的郎學松告訴車市睿見,雖然汽車製造廠商的零部件庫存期大概有6個月,但在進口車輛的維修備件庫存方面,數量有限,“相信一些車主在沒有疫情時候也經歷過個別零部件的長時間等待,現在海外工廠多數已經停工,如果遭遇進口車輛的大規模召回,等待時間可想而知。”

在工信部賽迪智庫規劃所工業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李楊看來,海外供應商的停工可能首先會衝擊高端車市場,中低端汽車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已實現了零部件供應的本地化和國產化,暫時受到的影響還不太突出。

疫情下的汽車召回,保時捷的“應急處置”或只是個開始

從另一個角度看李楊的觀點,在國內生產的高端汽車產品將首先感受到海外零部件供應商停產的影響,那麼如果實現國產的豪華品牌產品所需的進口零部件在全球疫情沒有被遏制的情況下被發現存在缺陷,“備件不足”問題同樣可能會出現。

近期,標準普爾發佈分析報告稱,汽車產業的典型特徵是長產業鏈,新冠疫情導致的零部件短缺將使全球汽車行業遭受沉重打擊。而國外行業專家也警告,世界上所有的預防措施都不能讓汽車製造商們毫髮無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