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上海、赶大连、学香港、赶深圳,307名去深圳的青岛“吹哨人”

01

​北方城市刮起“对标风暴”

学上海、赶大连、学香港、赶深圳,307名去深圳的青岛“吹哨人”

北方经济被南方全面碾压之后,北方城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对标学习风”。尤其是被全国人民群嘲为“下一个东北”的山东,最为积极。“北方第三城”青岛,自然也不例外。

青岛,对标深圳;西安对标成都;大连、济南对标上海;阳泉对标安庆(咦,不掉价?);淄博对标佛山、无锡、宁波等;日照对标扬州、湖州、珠海;潍坊牛叉,一口气对标嘉兴、泉州、宁波、苏州、南通等5个城市;烟台更牛叉,索性对标14个沿海开放城市。

以前对标就像暗恋,暗送秋波,经常更换对标对象,很不专一。现在北方急了,暗恋成了示爱追求,旗帜鲜明,大张旗鼓的“比、学、赶、超”。这阵对标风暴,最如火如荼的,是最近动不动就被“急了”的青岛。

02

曾经超级学霸,痛失黄金十年

学上海、赶大连、学香港、赶深圳,307名去深圳的青岛“吹哨人”

30年代,是“上青天”时代,上海、天津、青岛三足鼎立;50年代,青岛工业产值全国第四,位列上海、天津,南京之后;90年代,青岛赫赫有名的“五朵金花”横空出世,全国来取经学习的城市,踏破门槛。青岛可谓是春风得意,谈笑有鸿儒,往来也有白丁。

可贵的是,超级学霸青岛,并没有骄傲。提出“学上海,赶大连”,在1997年正式超过大连,并一举击败大连夺得奥帆赛举办权。这是现代化以来,青岛的高光时刻,恍惚间,犹如重回“上青天”时代。

随着制造业大潮退去,“五朵金花”失色,青岛在踌躇中失去了最关键的“黄金十年”,学霸成学渣。青岛不但被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压着一头,甚至被宁波、长沙、无锡等超过。还有来势汹汹的郑州,同室操戈的济南,都虎视眈眈。

03

原地踏步十年后,“学深圳,赶深圳”

学上海、赶大连、学香港、赶深圳,307名去深圳的青岛“吹哨人”

虎落平阳被犬欺。同是东部沿海城市,青岛经常被与杭州,甚至沦落为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厦门对标。饥不择食下,2018年,青岛提出一口气对标学习“纽约、伦敦、东京、巴黎、香港、上海”等41个国内外先进城市,要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直到去年,新任当家人提出

“学深圳,赶深圳”口号,这是即“学上海,赶大连”后,官方提出的正式的对标对象,以前顶多是处处对象,现在相当于正式订婚了。青岛在原地踏步十年后,一场正式的,轰轰烈烈的对标学习运动,终于展开了。

04

唯一“学神”深圳,三样法宝无法复制

学上海、赶大连、学香港、赶深圳,307名去深圳的青岛“吹哨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经的学霸青岛,可谓是重新再出发,要学习深圳什么?深圳是国家战略的产物,深圳的成功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天时,港澳大湾区的地利以及高科技加执的人和。深圳,注定是唯一的学神。

唐大师说过,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深圳这个一骑绝尘的学神,是母亲最爱的小儿子,其实也并不神秘。核心三法宝其实就是:民营经济、市场环境、服务意识。看似简单,但只有深圳做到了极致。

学神深圳,95%以上是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深圳的市场运营体制开放、灵活、高效,加以精细化市场管理及“强市场,弱政府”的助攻,造就了深圳这位学神的经济奇迹。

然而,诸多赶来抄作业的曾经学霸,一如既往的学渣们,深刻研究深圳的民营经济、政府定位、营商环境、系统服务等,背的滚瓜烂熟。但成功复制深圳经验,实现自我蜕变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

05

对标“拿来主义”,加上“自我革命”

学上海、赶大连、学香港、赶深圳,307名去深圳的青岛“吹哨人”

对标学习,到底要学什么?好的办法和经验,不妨“拿来主义”。但要明白,再造一个腾讯、华为,或者阿里巴巴,这种可能性几乎等于零。活学活用,解放人的思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早在2012年,青岛就已经意识到了。牵起轩然大波的某报头条:“青岛相比宁波、杭州、苏州、南京存在差距和不足,造成这些差距的最重要根源就在人的思想。”

但遗憾的是,这场刮骨疗伤,解放思想的运动,与“种树风波”挂上钩,迎来了民间哗然。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青岛错失了自上而下,自我革命的最佳良机。然后继续错失黄金八年。

2019年主政者发表文章: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关键的人。“学深圳,赶深圳”拉开帷幕,307名赶赴深圳体悟实训的青年干部,他们会脱胎换骨,成为吹起青岛“自我革命”哨声的吹哨人么?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