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早教的5個“常識”,父母要記牢,別花了錢又耽誤娃

社會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說過:溫馨的家園是最適合孩子大腦發展的地方

,安全感則是最好的營養,親子互動是最大的刺激。能夠做到這些,孩子的大腦就會健全發展,大可不用送孩子去早教班因此,給孩子做早教,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的參與。

那麼,家長需要了解哪些“早教常識”,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呢?


關於孩子早教的5個“常識”,父母要記牢,別花了錢又耽誤娃


常識一:早教需要適齡

早教通俗來講就是兒童小時候所進行的教育,一般就是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受到的教育。因為孩子在不斷的成長,年齡的不同,所學的技能也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所以家長應該瞭解孩子的生長規律,並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關於孩子早教的5個“常識”,父母要記牢,別花了錢又耽誤娃


1-2歲:需要促進孩子的語言發育,家長可以多跟孩子進行交流,哪怕是孩子還不能清晰地說話,家長也可以隨著孩子咿呀學語。

2-3歲:要重視跟孩子之間的互動,主要培養孩子的情商和智商。

3-4歲:鼓勵孩子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收拾房間,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4-5歲:家長要多帶孩子出去見識一下廣闊的天地,讓孩子多跟同齡的小朋友玩耍,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5-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家長要注重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為上學做準備。


關於孩子早教的5個“常識”,父母要記牢,別花了錢又耽誤娃


常識二:早教不是“特長教育”

早教是要教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需要教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孩子學會做人做事,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等。

而特長教育是在孩子出現興趣點時才可以進行培養的。家長如果強制地讓孩子進行過多的特長教育,會讓孩子變得疲憊,壓力過大,從而哪一方面都學不好,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得不償失。


關於孩子早教的5個“常識”,父母要記牢,別花了錢又耽誤娃


常識三:早教不只是學知識

大多數的家長都會認為,早教就是教孩子學書本上的知識,這樣孩子將來就能考考高分,上好的學校。其實,早教注重的是孩子的全面發展,例如:如何與人溝通交流提高社交能力;如何提升自理能力等。

家長可以增加跟孩子之間的親子互動,用場景模擬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人交流,學會如何獨立自主的能力。

關於孩子早教的5個“常識”,父母要記牢,別花了錢又耽誤娃


常識四:早教不是越快越好

哥倫比亞大學strayer教授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選一對雙胞胎,讓其中一個開始背誦詞彙,而另一個則選擇玩耍,5周之後再進行背誦。一開始提前背誦的孩子,詞彙量掌握的相對較多,但是三個月後就沒有什麼區別。

實驗表明:早學和晚學的差別不是很大。


關於孩子早教的5個“常識”,父母要記牢,別花了錢又耽誤娃


所以早教也並不是越早越好,盲目的提前教育,會讓孩子的壓力變大,從而厭倦學習,嚴重的還會讓孩子的心理變得脆弱,變得不敢嘗試。並且,盲目的超前教育也會破壞孩子的探索和創造能力。家長對孩子進行早教最好的方式就是玩,在玩耍中慢慢成長。


關於孩子早教的5個“常識”,父母要記牢,別花了錢又耽誤娃


常識五:早教不是智力開發

有些家長給孩子進行早教的目的就是為了開發孩子的智力,如果孩子並沒有因此變得聰明,家長就會認為早教沒用,從而選擇放棄。而早教真正的含義包括早教包含語言、認知、性格、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培養。所以,家長在給孩子進行早教時要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

關於孩子早教的5個“常識”,父母要記牢,別花了錢又耽誤娃


最後,早教真正的意義是父母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感受孩子的成長快樂,並幫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家長也要在早教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觀點並勇敢改正。

關於孩子早教的5個“常識”,父母要記牢,別花了錢又耽誤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