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先防——胃不和則臥不安

“胃”病先防——胃不和則臥不安

前幾期介紹了付國兵教授運用中脘穴調理胃腸道不適的經驗方法。今天,我們和大家聊聊胃和睡眠之間的那些事。

中醫認為人體和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晚上太陽落山了,同樣我們體內的陽氣也要潛藏,因此《黃帝內經》說:“陽入於陰則寐”。可見,睡覺是順應自然界“陽入於陰”規律的表現。而“陽入於陰”之於臟腑,則可表現為“臥則血歸於肝”。

“胃”病先防——胃不和则卧不安

眾所周知,飯後體內更多的血液要供應給胃,來幫助消化食物。如果晚上吃的過多或者睡前加餐,導致胃裡有較多的食物需要“腐熟”,以至於本應“歸於肝”的血繼續在脈中遊走,導致陽不能入於陰,於是就出現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甚至根本沒有睡意的情況了。這就是所謂的“胃不和則臥不安”。此外,如果胃腸道出現不適,同樣也會影響我們的睡眠。

解決辦法其實也很簡單:第一,讓我們的陽氣盡快潛藏;第二,晚上少吃。

睡眠儀式

下面分享付國兵教授的睡眠儀式。通過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的陽氣潛藏,進入甜蜜夢鄉。

1.推臂搓手。操作之前我們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準備入睡。這時我們從前臂肘關節以下沿著前臂掌側面小拇指一側的方向由上向下推(心經在前臂的循行路線),雙手交替進行。然後,緩緩搓手,搓到手掌發熱,雙手交替敷頭髮。操作時閉上眼睛,下推宜緩,不要刻意數次數。

“胃”病先防——胃不和则卧不安

2.順時針摩腹,動作宜緩慢。

控食小方法

入睡前最好不要再吃各種零食,晚飯也應該控制飲食,脾胃虛弱的人群尤其要注意這一點。下面和大家分享付教授通過點穴控制食慾的方法。

飯前點按鳩尾穴

巨闕穴中脘穴,每個穴位點50-80下,注意配合呼吸,用力適中,速度不宜過快。

“胃”病先防——胃不和则卧不安

鳩尾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胸劍結合部下1寸。巨闕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之前我們講中脘穴定位時提到過從劍突到肚臍是8寸,中脘穴正好在4寸也就是它的一半。這三個穴位都在我們的

前正中線上。

“胃”病先防——胃不和则卧不安“胃”病先防——胃不和则卧不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