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先洋村:“党建+产业”释放带富能量

往昔先洋无新样,白天黑夜下地忙,年过完人走空,老人小孩留家中……脱贫攻坚好,送来好领导,水电路修好,产业发展了,务工家门口,脱贫大步走……"一首顺口溜,形象地反映了先洋村的"前世今生"。

位于德江县泉口镇北部的先洋村,全村共298户1285人,2014年建档立卡109户538人,已于2018年出列,现行标准下贫困发生率为1.78%。

强基固本舞活龙头

"村看村,户看户,百姓群众看干部"。2016年,先洋村两委班子只有3个人,平均年龄接近50岁,村里的党员只有8个,且平均年龄达54岁,村支两委运转不正常,班子散、能力弱,导致村里工作滞后,被评为软弱涣散党支部,带动能力差,在村民中没有话语权。

德江先洋村:“党建+产业”释放带富能量

肉牛养殖场拓宽致富渠道

建强党支部是当时该村的当务之急。2017年,泉口镇在该村配齐副科级"下派支书"、"驻村第一书记",吸纳年轻肯干的党员何军担任新的党支部书记,全面抓实村级"三个书记"职责,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形成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

村里吸纳了一群有知识有干劲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2018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名,2019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现全村有农村党员11名,平均年龄下降到43岁。

从2019年以来开展的"党建8+N党员实绩考评",使班子力量得到了快速加强,打造出了一支干事创业的党建队伍。与此同时,先后成立了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肉牛、茶叶、生猪、肉兔等富民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有效推进产业脱贫。

因地制宜选准产业

何军是先洋村本村人,从接下这个摊子那天他便开始琢磨,怎样带着先洋村的大伙儿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出来,村支两委人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并和攻坚队沟通,结合先洋村情实际和"产业发展八要素",何军敲定了主意——发展肉牛养殖业。

德江先洋村:“党建+产业”释放带富能量

产业发展群众会

说干就干,攻坚队全体成员分成三片区召开群众会征求意见群众,就发展肉牛。遗憾的是,大部分群众对此持怀疑态度,攻坚队员、村支两委群众会成效几乎全军覆没,个个吃了闭门羹,都泄了气。

眼看着临近的天池社区"豆杆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见了成效,群众的腰包都鼓了起来,何军如坐针毡,他坐不住,便开始逐家逐户动员发展。

"发展这样那样,你们是一年一个政策,我反正不干……"

"哥子,你自己想想,那个地荒了也是荒了,你以后不可能回来种地的,还能收取租金……一笔写不出两个何,我还能坑大家不成……"

经过几番周折,还是只有几个年轻人有发展意愿,何军知道,群众害怕失败、担风险,害怕发展不起来,再等下去,发展什么都晚了,于是他便组织几个年轻人组建了德江县发建文肉牛养殖合作社,开始规模化养殖肉牛。

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按照"土地流转+6%基金"利益联结机制,社员从最初的5户28人到现在的42户173人,稳定带动贫困户26户113人增收。在养殖场修建、饲草种植、收割等方面累计用工800余人次,累计产值约180万元。

发建文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功,也让村里的人看到了希望,打消了顾虑。

2018年,该村又相继成立了2家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累计约30余名青壮劳力不再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做起了"牛生意"。

"牛生意"走上了正轨,但先洋攻坚队和村支两委却高兴不起来,后山的一大片荒地撂荒了,看着可惜,之前发展花椒、冬桃、核桃都没成功,谁也不敢轻易提意见,让大家犯了难。"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于是攻坚队和村支两委决定召开群众会征求意见。

"后山那片地适合发展什么?你们看看人家水塘村,地势高,海拔高,人家发展的300亩黄金芽长得多好……我们跟水塘村接壤,怎么就不试试茶叶呢?"村民何大成说道,引得与会群众纷纷点头,"是呀,怎么不试试茶叶?""要是发展茶叶,我就愿意把土地流转了,其他的不行……"

德江先洋村:“党建+产业”释放带富能量

发建文肉牛养殖场

群众的反应总算让攻坚队和村支两委松了口气,他们心里也是这么盘算的,但是怕群众不同意,这下倒好,群众自己提出来了。

有了群众的支持,发展茶叶顺利得多。很快5名常年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看着家乡的发展态势,选择了留在家里,便合伙成立了德江县凉风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9年,该合作社累计种植茶叶720亩,累计用工3400余人次,支付劳务工资34万余元,稳定为12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累计带动125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去年整地、栽茶、管护我都在,在家门口就挣了万把块钱,还能顾家,所以我今年也不出去,就在家门口上班…",先洋村寨头坡组的田兰香笑着说,她心里盘算着,栽茶、管护、采茶都能有活路做,日子不愁了。

如今,站在先洋村凉风堡的高山上,一片正在茁壮成长的生态茶叶园正逐渐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强化保障搞好服务

"杨队长,饲草种植和肉牛养殖俺们也没经验,自家种的饲草这牛他不怎么吃啊,可愁死了……"发建文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罗强建在电话中说到,"你别急,我马上联系镇畜牧站,喊他来指导你们……"

挂了电话,杨乾开始琢磨,村里的产业逐步成气候了也多了起来,要实现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技术服务不可或缺,先洋村探索推出了"驻村工作队员联系产业发展制度",即,一名攻坚队员包干一个产业,负责该项产业发展的一切事情。以此实现产业与人员无缝精准对接,确保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精准及时到位。

德江先洋村:“党建+产业”释放带富能量

先洋村支书何军帮助群众修建连户路

产业包干人员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从产业发展的技术人员、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资金,都需要包干人员来分割。

2017年来,各产业包干人员累计进村指导调研300余次,累计对接各级领导指导60余次,累计联系各技术指导员深入村组指导134次,组织开展技术培训12次,覆盖1974人。

同时,各产业包干人员按照"内外结合"筹措资金,依托财政扶贫资金、产业基金、东西部协作资金,激活民间资本,发展产业。帮助申请产业发展基金300余万元。

群众参与激发动能

"只要家里有活干,我就不出去了……以前种玉米,一年到头收成只够喂头猪,人累了日子又紧巴,现在好了,茶叶是长效产业,从栽茶、管护到采茶都有活路做,100元一天,又能照顾老人小孩……"

发展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致富,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淳朴的乡民最盼望不过是既能挣钱养家也不用背井离乡。

先洋村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群众不仅能够通过流转土地收取租金、加入合作社成为股东获得股金、年底分红,还能优先在本村攻坚队就近就地务工。

德江先洋村:“党建+产业”释放带富能量

先洋村茶叶种植

这是先洋村肉牛养殖业和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的原因所在。自2017年,先洋村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带动贫困户103户脱贫致富,用工4000余人次,累计发放劳务工资68万元。

近年来,在攻坚队和村支两委的团结带领下,先洋村300余户群众奋发图强,谋求脱贫致富出路,同心协力撕掉了先洋村"深度贫困"的标签,使103户515人摆脱了贫困藩篱,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时代大考中,交上了满意答卷。(何曼 田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