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宋璟、張九齡只能任相兩三年,李林甫為何能坐穩十九年相位

康玄宗一生可謂是大功大過大喜大悲,既一手把唐朝推向了巔峰盛世,也一手為唐朝埋下了滅亡的種子。既在長安接受萬國朝拜,長生殿裡夜夜心,也有倉惶難顧逃西蜀,馬嵬坡前揮淚別,俗話說就是既上過天堂也下過地獄。

唐玄宗前半生是個意氣風發的鬥士,陪著父親李旦在奶奶武則天、武氏家族、伯伯李顯及嬸嬸韋后還有姑姑太平公主之間鬥來鬥去,最後鬥敗了所有人,把父親李旦扶上了皇位,自己也順利即位成為睥睨天下的唐明皇。

甫登大位的唐玄宗精力旺盛,超越先祖成為他的進取目標,他勵精圖治、鏡意改革、知人善用,唐朝也迎來了開元盛世。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杜甫在憶昔裡對開元盛世大加讚譽,詩裡細緻描繪了開元盛世時期國強民富的繁榮景象。

姚崇、宋璟、張九齡只能任相兩三年,李林甫為何能坐穩十九年相位

鐵打的相位,流水的宰相

在開元盛世繁榮的背後,玄宗朝一大特點是鐵打的相位流水的宰相,唐玄宗在開元年間更換宰相就如走馬燈一般讓人眼花繚亂,每人上來幹上一兩年,兩三年,然後又換下一位接任。頻繁的換人沒有造成朝政的混亂,反而成為促進改革發展,一切欣欣向榮的動力。這說明唐玄宗慧眼識人掌控全局的能力,能夠根據時政的不同需要來任用不同的人才,換上來的宰相多能人盡其才的解決問題。

看看這期間用過多少宰相,劉幽求、韋安石、魏知古、崔湜、陸象先、竇懷貞、岑羲、蕭至忠、郭元振、張說、姚崇、盧懷慎、源乾曜、宋璟、蘇頲、張嘉貞、王晙、李元紘、杜暹、蕭嵩、宇文融、裴光庭、韓休、裴耀卿、張九齡。

唐玄宗共任用過三十四位宰相,就開元期間就任用過二十六位,這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是姚崇、宋璟、張說和張九齡,唐玄宗就憑著駕馭這些能臣實現了自己的豐功偉績。

到了統治後期,隨著年齡漸老,早前鬥志昂揚意氣風氣的唐玄宗開始呈現出暮氣,看著他治下的王朝盛世和繁榮遠超先祖時代,他很是志得意滿,感覺自己已功德圓滿,貪圖安逸盡情享樂的思想開始日趨濃重,以前的拼勁幹勁也漸漸消失,這時期,他的執政思想有了非常大的轉變。

統一相權,相中權力代理人

唐朝從唐太宗時就是群相制度,皇帝要面臨同時和幾位宰相共議事,這一方面雖是君權的分散,另一方面卻是兼聽則明,避免出現權力過於壟斷出現政策錯誤。前期想做出成績的唐玄宗還能依循祖制,後期的他已不耐再這樣面對繁複的朝政,也無心思再用來回調換宰相的方法來迎合國家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在納了楊玉環入後宮後更是無心朝政。於是,收回權力集中相權,找個聽話忠於他的人作為代行使權力,是他擇相的主要考察條件。

唐玄宗後期怠政,一方面是他更傾心於貪圖享樂,另一方面則是現行制度如再進行改革就要觸及到龐大的權力階層的根本利益,無法再深入下去。他不想再折騰,也沒有心思和精力去折騰,只想維持住現狀。

姚崇、宋璟、張九齡只能任相兩三年,李林甫為何能坐穩十九年相位

於是,唐玄宗選中了李林甫,唐玄宗洞悉李林甫的為人,他曾對李林甫評價為“嫉賢妒能,無人能比”。李林甫之奸天下皆知,一直玩弄帝王權術的唐玄宗又何嘗不知道,但這時的唐玄宗需要的宰相只要忠於自己聽自己的話,能代自己行使權力,奸不奸臣對於他來說並不是太重要。

奸佞與能臣

李林甫出身李氏宗室,沒什麼學問,在他後來當宰相後,曾因不識“杕”杜而讀作杖杜,而被人稱為杖杜宰相。他為人機詐,鑽營取巧精於權術。李林甫專權,卻遵從皇權,善於揣摩上意,精於媚上,以迎合唐玄宗的心思來做事。任相期間,他和唐玄宗配合得很好,基本上沒有出現過讓唐玄宗不舒服的地方。

姚崇、宋璟、張九齡只能任相兩三年,李林甫為何能坐穩十九年相位

雖然精於玩弄權力,但李林甫在處理政務能力上很出色,做了許多制度構建以及頂層設計和行政改革的流程優化工作,在增加國家財收上通過財政開源節流和財政制度創新上來進行創收,而不是壓榨地方搜刮民脂民膏;在賦稅改革上,從按人頭收稅改為按土地收稅:軍事改革,把府兵制改為募兵制。法制改革,修訂了唐六典,明確了法典制度,吏治規範。他主持修訂的唐六典成為此後數百年奉行的主體法典,沿用到宋明朝。

為了穩固相位,李林甫在排除異己上是不遺餘力,對能威脅到自己權力和地位的人,他是想出一切辦法來進行打擊和剷除。他擔心那些鎮守邊鎮的大將們有入相的可能,就大肆起用胡將,因為胡將在漢學上畢竟欠缺,在朝中也沒啥根基,無法入相。他這招雖然湧現瞭如高仙芝、哥舒翰這類異族良將,卻也一手埋下了安祿山、史思明這樣的禍根。被譽為中唐第一良將的王忠嗣本有望入朝拜相,也被他陷害而死。甚至於由於太子李亨不是他擁立的,也一心想中傷太子製造冤案以廢除他,事件牽涉甚廣,多人被處死,太子也被迫與太子妃韋妃離婚。

李林甫喜怒不形於色,表面待人溫和親切好話連篇,對人的不滿深藏心裡,背後就會費盡心思去捉摸整治對手的方法。成語口蜜腹劍就是因他而得來的。

李林甫馭人也很有一套。安祿山仗著有唐玄宗寵幸,開始並不怎麼尊敬李林甫,李林甫也不動聲色,直到看到別的大臣對李林甫極為恭敬,他才收斂態度,對李林甫變得尊敬。安祿山與李林甫談話時,心中事常被李林甫先行洞知,能夠深算人心,這讓安祿山對李林甫是又敬又怕,再不敢對他有所逆拂。安祿山日後造反,部分原因也是沒有了李林甫對他的馭制。

《舊唐書》對李林甫評價為

“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處,皆有恆度。”

“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嘗以愛憎見於容色,自處臺衡,動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調無仕進之門,所以秉鈞二十年,朝野側目,憚其威權,及國忠誣構,天下以為冤。

舊唐書對李林甫評價還算是中肯的,雖以奸諂登至重位,卻也是做事有分寸的能臣。

李林甫之所以能坐穩十九年的相位,一是唐玄宗後期過於怠政,過於貪逸享樂。二是李林甫能揣摩上意,能迎合唐玄宗的心意,忠於唐玄宗。三是李林甫出色的處理政務能力解決了問題,維持了朝政的正常運行,國家在他任相期間處於四平八穩的局面。四是李林甫極力的打壓異己,消除了對自己相位有威脅的人。五是李林甫的特性契合了唐玄宗回收權力的心思。

姚崇、宋璟、張九齡只能任相兩三年,李林甫為何能坐穩十九年相位

身死家滅

由於玩弄權術心狠手辣,他的兒子曾哭著勸說李林甫,說他長期佔據要位,得罪了太多的人,將來禍至,全家想當個普通老百姓都會困難,李林甫卻道大勢如此,不得不如此。

事後發展也確如他兒子所說,李林甫剛死,立馬就被楊國忠以謀反罪清算,被罷除了所有官爵,抄沒了家產,全家人都被流放到嶺南和黔中。唐玄宗還命人劈開李林甫的棺材,挖出他口中含的珍珠,剝下身上的紫金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禮葬之。

盤踞相位十九年,無論生前多麼顯赫,最終也是身死家滅,悲慘收場。生前,李林甫滅了無數人的家,而今,也不過還債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