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宋璟、张九龄只能任相两三年,李林甫为何能坐稳十九年相位

康玄宗一生可谓是大功大过大喜大悲,既一手把唐朝推向了巅峰盛世,也一手为唐朝埋下了灭亡的种子。既在长安接受万国朝拜,长生殿里夜夜心,也有仓惶难顾逃西蜀,马嵬坡前挥泪别,俗话说就是既上过天堂也下过地狱。

唐玄宗前半生是个意气风发的斗士,陪着父亲李旦在奶奶武则天、武氏家族、伯伯李显及婶婶韦后还有姑姑太平公主之间斗来斗去,最后斗败了所有人,把父亲李旦扶上了皇位,自己也顺利即位成为睥睨天下的唐明皇。

甫登大位的唐玄宗精力旺盛,超越先祖成为他的进取目标,他励精图治、镜意改革、知人善用,唐朝也迎来了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在忆昔里对开元盛世大加赞誉,诗里细致描绘了开元盛世时期国强民富的繁荣景象。

姚崇、宋璟、张九龄只能任相两三年,李林甫为何能坐稳十九年相位

铁打的相位,流水的宰相

在开元盛世繁荣的背后,玄宗朝一大特点是铁打的相位流水的宰相,唐玄宗在开元年间更换宰相就如走马灯一般让人眼花缭乱,每人上来干上一两年,两三年,然后又换下一位接任。频繁的换人没有造成朝政的混乱,反而成为促进改革发展,一切欣欣向荣的动力。这说明唐玄宗慧眼识人掌控全局的能力,能够根据时政的不同需要来任用不同的人才,换上来的宰相多能人尽其才的解决问题。

看看这期间用过多少宰相,刘幽求、韦安石、魏知古、崔湜、陆象先、窦怀贞、岑羲、萧至忠、郭元振、张说、姚崇、卢怀慎、源干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九龄。

唐玄宗共任用过三十四位宰相,就开元期间就任用过二十六位,这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是姚崇、宋璟、张说和张九龄,唐玄宗就凭着驾驭这些能臣实现了自己的丰功伟绩。

到了统治后期,随着年龄渐老,早前斗志昂扬意气风气的唐玄宗开始呈现出暮气,看着他治下的王朝盛世和繁荣远超先祖时代,他很是志得意满,感觉自己已功德圆满,贪图安逸尽情享乐的思想开始日趋浓重,以前的拼劲干劲也渐渐消失,这时期,他的执政思想有了非常大的转变。

统一相权,相中权力代理人

唐朝从唐太宗时就是群相制度,皇帝要面临同时和几位宰相共议事,这一方面虽是君权的分散,另一方面却是兼听则明,避免出现权力过于垄断出现政策错误。前期想做出成绩的唐玄宗还能依循祖制,后期的他已不耐再这样面对繁复的朝政,也无心思再用来回调换宰相的方法来迎合国家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在纳了杨玉环入后宫后更是无心朝政。于是,收回权力集中相权,找个听话忠于他的人作为代行使权力,是他择相的主要考察条件。

唐玄宗后期怠政,一方面是他更倾心于贪图享乐,另一方面则是现行制度如再进行改革就要触及到庞大的权力阶层的根本利益,无法再深入下去。他不想再折腾,也没有心思和精力去折腾,只想维持住现状。

姚崇、宋璟、张九龄只能任相两三年,李林甫为何能坐稳十九年相位

于是,唐玄宗选中了李林甫,唐玄宗洞悉李林甫的为人,他曾对李林甫评价为“嫉贤妒能,无人能比”。李林甫之奸天下皆知,一直玩弄帝王权术的唐玄宗又何尝不知道,但这时的唐玄宗需要的宰相只要忠于自己听自己的话,能代自己行使权力,奸不奸臣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太重要。

奸佞与能臣

李林甫出身李氏宗室,没什么学问,在他后来当宰相后,曾因不识“杕”杜而读作杖杜,而被人称为杖杜宰相。他为人机诈,钻营取巧精于权术。李林甫专权,却遵从皇权,善于揣摩上意,精于媚上,以迎合唐玄宗的心思来做事。任相期间,他和唐玄宗配合得很好,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让唐玄宗不舒服的地方。

姚崇、宋璟、张九龄只能任相两三年,李林甫为何能坐稳十九年相位

虽然精于玩弄权力,但李林甫在处理政务能力上很出色,做了许多制度构建以及顶层设计和行政改革的流程优化工作,在增加国家财收上通过财政开源节流和财政制度创新上来进行创收,而不是压榨地方搜刮民脂民膏;在赋税改革上,从按人头收税改为按土地收税:军事改革,把府兵制改为募兵制。法制改革,修订了唐六典,明确了法典制度,吏治规范。他主持修订的唐六典成为此后数百年奉行的主体法典,沿用到宋明朝。

为了稳固相位,李林甫在排除异己上是不遗余力,对能威胁到自己权力和地位的人,他是想出一切办法来进行打击和铲除。他担心那些镇守边镇的大将们有入相的可能,就大肆起用胡将,因为胡将在汉学上毕竟欠缺,在朝中也没啥根基,无法入相。他这招虽然涌现了如高仙芝、哥舒翰这类异族良将,却也一手埋下了安禄山、史思明这样的祸根。被誉为中唐第一良将的王忠嗣本有望入朝拜相,也被他陷害而死。甚至于由于太子李亨不是他拥立的,也一心想中伤太子制造冤案以废除他,事件牵涉甚广,多人被处死,太子也被迫与太子妃韦妃离婚。

李林甫喜怒不形于色,表面待人温和亲切好话连篇,对人的不满深藏心里,背后就会费尽心思去捉摸整治对手的方法。成语口蜜腹剑就是因他而得来的。

李林甫驭人也很有一套。安禄山仗着有唐玄宗宠幸,开始并不怎么尊敬李林甫,李林甫也不动声色,直到看到别的大臣对李林甫极为恭敬,他才收敛态度,对李林甫变得尊敬。安禄山与李林甫谈话时,心中事常被李林甫先行洞知,能够深算人心,这让安禄山对李林甫是又敬又怕,再不敢对他有所逆拂。安禄山日后造反,部分原因也是没有了李林甫对他的驭制。

《旧唐书》对李林甫评价为

“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处,皆有恒度。”

“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及国忠诬构,天下以为冤。

旧唐书对李林甫评价还算是中肯的,虽以奸谄登至重位,却也是做事有分寸的能臣。

李林甫之所以能坐稳十九年的相位,一是唐玄宗后期过于怠政,过于贪逸享乐。二是李林甫能揣摩上意,能迎合唐玄宗的心意,忠于唐玄宗。三是李林甫出色的处理政务能力解决了问题,维持了朝政的正常运行,国家在他任相期间处于四平八稳的局面。四是李林甫极力的打压异己,消除了对自己相位有威胁的人。五是李林甫的特性契合了唐玄宗回收权力的心思。

姚崇、宋璟、张九龄只能任相两三年,李林甫为何能坐稳十九年相位

身死家灭

由于玩弄权术心狠手辣,他的儿子曾哭着劝说李林甫,说他长期占据要位,得罪了太多的人,将来祸至,全家想当个普通老百姓都会困难,李林甫却道大势如此,不得不如此。

事后发展也确如他儿子所说,李林甫刚死,立马就被杨国忠以谋反罪清算,被罢除了所有官爵,抄没了家产,全家人都被流放到岭南和黔中。唐玄宗还命人劈开李林甫的棺材,挖出他口中含的珍珠,剥下身上的紫金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礼葬之。

盘踞相位十九年,无论生前多么显赫,最终也是身死家灭,悲惨收场。生前,李林甫灭了无数人的家,而今,也不过还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