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C919太小,為什麼選擇單通道窄體客機?

C919,夢想之機,承載著我們的多少夢想!

它的一舉一動,無不牽動著國人的心!

國產客機,正快馬加鞭不斷前進。

我國啊,現有客機,有運12,ARJ21和C919。

運12啊,架構太老,載人太少,作小支線飛機用,非常合適,特是省油。島國啊,面積大的地方通勤旅遊,非常有前景!

ARJ21,屬於70-90座級的,也是作為支線客機用的。只是研製過程啊,沒有全面引入歐美標準,ARJ21新支線客機給美帝卡著,拿不到美帝的適航證。銷量還可以,引進國家還是蠻多的,畢竟省油好用。

C919幹線客機,150座級,完全按歐美標準設計製造,取證同步進行時,項目透明公開,項目組裡就有大量歐美航空局的人。

C919作為新一代國產幹線客機,定位對手是美國的波音737MAX和歐洲空客A320NEO,就是這哥倆,哪個都不省油的!

不過,國際上主流是波音787、空客A350這樣的寬體遠程客機。這些大傢伙,載人多,航程遠,是跨洲遠距離客運的主力!

未來準備跟它們作伴的,是中俄聯合研發的CR929。毛子的合作,有點遙遠啊!

其實,在C919之前,我國相關研製機構,還真的想一步到位上寬體客機,就跟空客走的路一樣。

都知道C919太小,為什麼選擇單通道窄體客機?


在國內航線,最常見的是波音737和空客A320這種單通道窄體幹線客機,也就是一排有6個座位,中間有一個過道的那種,不過在客流量巨大的京滬、京穗等航線,雙通道的寬體遠程客機就變得比較多了,經濟艙通常為“2-4-2”或者“3-3-3”佈局。

也就說,C919非常適合國內市場,完全可取代737和A320。

寬體機有啥優勢?

在載客量和航程方面,單通道(窄體)和寬體(雙通道)客機的差距是很大的。就拿C919和CR929來說,前者兩級客艙佈局為156座,航程為4075和5555公里(增程型),後者三級客艙佈局為280座,最大航程為12000公里以上,最大起飛重量(MTOW),C919為77噸,CR929初步披露數據為245噸,為後者3倍重,比起載客量500多。

看到了吧,體量性能都是碾壓的!

都知道C919太小,為什麼選擇單通道窄體客機?


不過,大家也別灰心,在各國噴氣式客機發展歷程中,普遍都是從窄體客機“入門”的。

美國的波音公司和麥道(已是波音一部分)最早的噴氣式客機波音707和DC-8,都是窄體客機。

蘇聯/俄羅斯的噴氣式客機,從50年代的圖-104再到70年代的伊爾-62遠程客機和圖-154中遠程客機都是窄體客機。

歐洲早期的噴氣式客機,包括世界上最早的噴氣式客機——德.哈維蘭“彗星”和我國網友熟悉的“三叉戟”,也都是窄體客機。

寬體機有哪些?

世界上第一種寬體噴氣式客機,是大名鼎鼎的波音747,而且還是駕駛艙、頭等艙在“二樓”的雙層設計,在1969年首飛,在上世紀70年代,麥道的DC-10和洛克希德L-1011“三星”這樣的三發寬體客機開始投入使用,而歐洲空客公司則利用歐洲各國較強的航空工業基礎,首款產品就是雙發寬體的空客A300,而且市場表現都不錯。


蘇聯的首種寬體客機是伊爾-86,1976年首飛、1980年投入使用。可惜,賣不出去啊!


國產噴氣式客機的起點,莫過於夭折的運-10,於1980年首飛。它是和波音707同級別的四發窄體中遠程客機,載客170多人、最大航程可達8000公里,但載客量、油耗等水平比當時的空客A300、DC-10等要差很多,即使投入航線,也很難和後來民航引進的A300、A310、波音757、波音767競爭。


運10定位奇葩,四發窄體,不上不下,怎麼看怎麼像吉祥物!可惜了!


在2007年國產大飛機工程立項前後,我國還曾想一步到位發展寬體遠程客機,仿效歐洲空客“一炮打響”的發展歷程,搞一款4發遠程寬體客機方案。


這型客機,從外形上看和空客A340很類似,雙通道寬體機身符合主流水平,而4發設計卻已經有點落後了。原因在於,對於航空公司來說,4發肯定要比2發更費油,上世紀90年代初發布的空客A340和A330採用完全一致的機身,後者只有雙發,更低的航油成本,讓A330賣得多好幾倍,現在空客還把它改頭換面變成A330NEO銷售。


另一個與之類似的案例是俄羅斯的伊爾-96。雖然是俄羅斯研發過的最先進寬體遠程客機,但整體來說競爭力完全不如雙發的空客A330、波音777。沃羅涅日飛機制造廠的伊爾-96生產線已經停了好久。


對於薄弱的我國民用客機工業來說,如果發展寬體遠程客機,4發是無奈之舉,也是必然選擇!

原因在於,雙發寬體客機需要單臺推力20噸以上的大推力大涵道比渦扇,這種渦扇只有美國的GE、普拉特.惠特尼(PW)和英國的羅羅,這3個廠商能夠生產,還有美法合作的CFM56,俄羅斯的PS90,都是單臺12-14噸級的,我國現在研發的渦扇-20和民用的長江1000A,也是這個級別的,烏克蘭的馬達西奇手上倒是有22噸級的D-18T(安-124/225用的),但燃油效率噪音完全無法和西方同類產品競爭,噪音限制也是大問題。


另一方面,寬體客機的研發難度和成本會高很多,我國航空公司80%以上機型是單通道窄體客機,寬體客機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有“三大航”在玩,形象而已。

從市場風險來看,研發單通道窄體客機作為幹線客機突破口,是2008年成立的商飛公司明智選擇。

甚至曾造出過寬體客機的俄羅斯,新一代的MS-21客機,也重新從窄體客機做起,歐洲各國補貼空客公司幾十年,空客A300/A310打響知名度,靠窄體A320才實現扭虧為盈這種風險很大的套路,不是所有人都吃得消。


C919技術先進,後發優勢非常明顯,風洞吹得多,氣動結構是數一數二的了。搭配上美法的GFM56,那就是省油王,運營成本那就太明顯了。

C919的研究,起點高,定位準,格局大,開放性強!大量採用歐美成熟先進的零配件,結盟這些企業。其實,這飛機,大錢都讓這些配套廠賺了,不過,有什麼所謂呢!有所失,必有所得嘛!

天下苦波音空客已久,配套廠更甚,只要抓住這矛盾,靜心發展,總會破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