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重之重中之重|“老嵐”起平湖 甘潤一座城

聚焦三重之重中之重|“老嵐”起平湖 甘潤一座城

聚焦三重之重中之重|“老嵐”起平湖 甘潤一座城

大小新聞客戶端4月7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高少帥)“老嵐”,曾幾何時,僅是一個陌生的詞彙,來源於福山回裡鎮一個普通小山村的村名,並未引起多少人的關注。

直到2018年,一座以老嵐命名的水庫,這個傾注了百萬煙臺人夢想的重點水利工程正式啟動規劃建設,“老嵐”這個對煙臺極具特殊意義的“標識符”,才無比驚豔地闖入人們的視野。

老嵐水庫,依託外夾河的生生不息活力,將橫跨於福山、牟平和棲霞三區市交匯處,控制流域面積624平方公里,總庫容1.58億立方米。這是煙臺繼上世紀50年代相繼建設門樓水庫、沐浴水庫、王屋水庫之後,60年來啟動建設的又一大型水庫。

建成後,老嵐水庫將被煙臺人賦予崇高的歷史使命——防洪,可將下游河道防洪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以上;蓄水,每年平均增加供水量近4500萬立方米,使全市水資源保障能力再上新臺階。

聚焦三重之重中之重|“老岚”起平湖 甘润一座城

老嵐水庫工程建設平面佈局示意圖

滔滔河水入老嵐,一泓清泉潤萬家。如今,作為老嵐水庫建設的前期工程,福山、牟平和棲霞三區市的移民試點安置房正如火如荼全力建設,各項規劃審批穩步有序推進。預計10月份,老嵐水庫大壩樞紐工程正式開建,到2024年將具備蓄水能力,屆時,因水資源不足而制約城市發展的“命門”將被徹底打通,給數百萬煙臺人民帶來“福音”。

老嵐水庫,一個煙臺的“安瀾之夢”,即將變為現實。

安瀾夢想成真——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加強水利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山東十年九旱,煙臺尤甚,屬於資源型缺水城市,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僅佔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為解決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我市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論證建設老嵐水庫工程,1999年正式申報並得到國家批覆。後因膠東調水工程啟動實施,加之連續多年豐水,老嵐水庫立項建設工作暫時擱置。

2014至2017年,煙臺遭遇了持續34個月的嚴重乾旱,雖然採取了調水等應急措施,最終有驚無險地渡過了難關,但如果再次遇到持續嚴重乾旱年份,在膠東調水受限的情況下,全市供水安全依然存在風險隱患,依然需要依靠當地水資源保障。煙臺市作為國家“一帶一路”重點建設港口城市,到2030年將建成Ⅰ型特大城市,水資源需求量必然將大幅增加,可以說,水已經成為我市發展的“命門”,必須立足本地,提高自身水資源供給保障能力。

建設老嵐水庫,保障全市供水安全,勢在必行。

歷史反覆證明,築牢根基才能行穩致遠。越是重大的工程,越需要一套明晰科學建設規劃為指引,確保工程建設蹄疾步穩、順利推進。2018年,市委、市政府及時編制《煙臺市區水資源綜合利用暨供水保障規劃》和《老嵐水庫工程規劃建設方案》,為項目建設提供了綱領性指導。

聚焦三重之重中之重|“老岚”起平湖 甘润一座城

煙臺舉行老嵐水庫移民試點安置房工程開工儀式

老嵐水庫作為我全市乃至全省的戰略性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將其納入全省水安全保障總體規劃和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重大項目庫。2018年10月25日,省委書記劉家義親赴福山,實地察看規劃中的老嵐水庫壩址,要求有關方面深入研究、科學論證,加快推進相關工作。

隨即,在4天后的市委常委會上,我市研究確定,全面推進老嵐水庫工程。

目標一旦確定,前進的步伐勢不可擋。

張術平書記、陳飛市長多次到庫區和壩址現場調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市政府成立老嵐水庫工作專班,統籌協調推進項目規劃建設和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水利、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城鄉建設等各相關部門積極對上協調爭取,福山、牟平、棲霞三區市積極擔當作為,全力以赴保障項目快速推進。

在各級各部門統籌協調合作下,煙臺把被認為不可能的事變成了可能——

2019年3月,老嵐水庫成功擠進國家“十三五”中期調整規劃,邁出了具有決定性的關鍵一步;2019年10月26日,移民試點安置房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老嵐水庫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聚焦三重之重中之重|“老岚”起平湖 甘润一座城

老嵐水庫安置房建設

作為全市“三重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嵐水庫工程建設被市委、市政府列入重點攻堅項目,項目推進力度空前。今年2月24日,市委書記張術平到老嵐水庫工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現場辦公會,要求全市上下緊盯目標、加快節奏,壓實責任、合力攻堅,推動老嵐水庫工程建設快速突破、早見成效。

合力攻堅,全力推進。目前,老嵐水庫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水庫立項審批和土地審批手續已經進入省發改委和國家自然資源部審批程序,完成了地震安全評估、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和評估、文物保護方案等專題報告編制。完成了林地可研報告招標,開展了初步設計階段前期工作經費評審等工作。首批省級財政補助、市級專項債券資金已發放到位,水庫移民試點安置房目前已形成明顯形象進度。

爭朝夕保工期——

讓安置居民住上“滿意房”

老嵐水庫,對破除煙臺多年來的城市用水安全瓶頸,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工程進度是水庫建設的重中之重,必須如期完成各項目標,試點安置房建設更要先行一步。

青山東麓,夾河西畔,在福山區回裡鎮老嵐水庫試點安置區建設現場,記者看到,綠色圍擋之後是安置房作業面,兩棟試點安置房正在建設中,吊車正在運送材料,建築工人正在綁紮鋼筋工序。

聚焦三重之重中之重|“老岚”起平湖 甘润一座城

老嵐水庫安置房建設

“現在主體已施工到五層,6月中旬封頂,10月份兩棟樓全部交工。”中國機械建設集團老嵐水庫試點安置區項目負責人曹克忠說,目前一期正在建設是21號和18號樓,在第二期將進行大規模的開發23棟樓。“現在主要在做地下車庫拆模,車庫周邊回填土,外牆防水和主樓鋼筋綁紮等工作。”曹克忠介紹,下一步混凝土施工需要的勞務人員已提前聯繫好市內工人,他們根據工程進展需要可隨時到崗。

“現在每天都調度施工進度,確保按時交付。”福山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安置房項目採用一體規劃、分期實施方式,先期對東南角2棟小高層進行建設,戶型以85平米和105平米為主,規劃居住戶數132戶。按照施工計劃,老嵐水庫福山區試點安置區將於10月份竣工交付。

驅車20分鐘左右,就能趕到牟平區觀水鎮“觀陽佳苑”施工現場。作為牟平區移民試點集中安置區,“觀陽佳苑”的地理位置格外優越,位於觀水鎮幼兒園以西、觀府街以南區域,幾乎是整個鎮的中心區。

在1號樓前,煙建集團項目經理高建鵬正在指揮工人對小區的小棚房進行回填土作業,2號樓正在進行二層頂板模板安裝工作。“現在進場工人已經達到100多人,四棟樓同步建設,完全可以及時完成工程交付。”高建鵬說。

在棲霞桃村鎮老嵐水庫移民安置房建設現場,記者看到,4棟樓的建設正全力推進,桃村鎮鎮長範基平正在現場督導作業。“現在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推進速度很快。”範基平告訴記者,現在建立了日報告、周調度,每天掌握實時進度,每週至少到現場檢查一次,跟蹤項目進展,解決困難問題,確保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我們將確保在6月底前完成主體施工,10月份交付使用,讓庫區移民能及時住上安置房。”範基平說。

一項項高效措施,凝結著安置房建設搶工期保進度的心血汗水,也體現著各級各部門的智慧擔當。

“現在安置房建設是每天都調度,每週至少到現場督導一到兩次,確保工程保質保量的同時能及時交付。”老嵐水庫工作專班副主任郭增軍介紹,福山、牟平、棲霞三個試點安置房建設試點面積8萬平米,今年十月份建成後,首批能安置660戶居民。“受疫情影響還能取得如此快的進度,可以說非常難得。”郭增軍感慨地說。

聚焦三重之重中之重|“老岚”起平湖 甘润一座城

老嵐水庫安置房建設

試點安置房建設,不僅僅是一項安置工程,更要為將來整個庫區移民安置提供“樣板”。郭增軍介紹,在試點之前,專班人員專門諮詢過水利部權威專家,建議先期進行試點安置房建設,分為85、95、105等三個不同戶型,並對地下車庫、車位、小棚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科學規劃。郭增軍表示,“建成後,我們也會徵求居民的意見,儘可能的為後續安置提供成熟經驗,讓更多的居民能滿意。”

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居民需求統籌考慮,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工程,決不是隻有冰冷堅硬的鋼筋水泥,更包含著煙臺人熾熱的奮進激情,在煙臺交織成一曲澎湃激盪的現代治水之歌。

探索成功實踐——

利在千秋書寫“新精彩”

陽春三月,暖日高照。汽車沿著崎嶇環繞的山路,來到福山回裡鎮老嵐村西邊與牟平觀水鎮的交界處,外夾河蜿蜒而過,橫跨夾河的兩座大山之間,就是老嵐水庫大壩樞紐工程的選址所在。

“現在各項前期工作都已全面展開、掛圖作戰、壓茬推進,各項前期工作如果推進順利,今年10月份,最為關鍵的大壩樞紐工程就能開建了。”郭增軍對這重大民生工程充滿憧憬。

工程宏偉,意義深遠,那建成後,對煙臺的影響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對此,作為從事水利工作多年,郭增軍對老嵐水庫對全市的重要意義有著獨到的見解。

對煙臺這個缺水城市而言,老嵐水庫的最重要作用是體現在蓄水供水方面。郭增軍說,老嵐水庫將來作為市區供水水源地,年平均可增加供水量4530萬立方米,將有效增加我市水資源保障能力,“在南水北調工程往煙臺調水時,還可以作為調蓄水庫來蓄水。”

聚焦三重之重中之重|“老岚”起平湖 甘润一座城

老嵐水庫工程,對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郭增軍介紹,外夾河是流經煙臺市區的最大一條河流,水資源比較充沛,目前開發程度較低,不到20%,在外夾河上建設老嵐水庫可有效攔蓄雨洪資源,提高市區防洪標準,可將外夾河下游河道的防洪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以上。

在生態保護方面的作用也意義非凡。在郭增軍看來,老嵐水庫建成後,可以在枯水年份、枯水季節向下遊河道進行生態補水,可以減少河道斷流的天數,實現以豐補枯,對防止區域內水土流失及改善煙臺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老嵐水庫作為煙臺的重大民生工程,建設意義遠不止於此。在建設規劃之初,我市就明確提出,高標準做好頂層設計,牢固樹立統籌理念,努力實現老嵐水庫工程建設與庫區“三農”工作、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生態環保、文化旅遊等相互協調、融合發展。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當前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合力攻堅的情形下,老嵐水庫項目已經創造了可圈可點的成功探索和可貴實踐。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治水興水的煙臺故事還將不斷演繹出更多“新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