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楊慎(原創散文)


蘇軾與楊慎(原創散文)

蘇軾與楊慎





作為一個蜀人,我對川籍文人的軼事,總是饒有興致。今天想說說蘇軾和楊慎,這是兩個很有意思的人。蘇軾生於眉山,楊慎生於成都,兩家故居相距不過百餘公里。蘇軾生於1037年,是宋代人;楊慎生於1488年,是明代人。兩人的年齡,整整相差了451歲。然而,他們都是蜀中俊傑,他們的人生,起伏跌宕,充滿了傳奇,值得玩味和品鑑。

論出身,兩人家世都十分顯赫。蘇軾出生於書香門第,楊慎出生於官宦之家。蘇軾的爹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謂學富五車、聲名遠播。蘇軾還有一個弟弟蘇轍,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家一門三父子,可謂個個文曲星。而楊慎的爹楊廷和,19歲即中進士,是東閣大學士,正一品大員,四朝元老,二朝首輔,位極人臣,權傾一時。

論學歷功名,兩人都是學霸。蘇軾20歲時考中進士,少年得志,意氣風發。楊慎23歲時高中狀元,更是牛氣,無人能及。有趣的是,二人在科考中,都有傳奇故事。蘇軾參加科考時,答卷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高度賞識,認為是最好的卷子,本已判為第一,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的答卷,為了避嫌,硬生生將其拉下,使他只得了第二。而楊慎初次參加會試時,主考官王鏊、梁儲已將楊慎寫的文章列為卷首,不料燭花竟落到考卷上將其燒壞,以致其名落孫山。遭此意外的楊慎沒有灰心,在學業上更加刻苦精進,幾年後終於在殿試中名列第一,而且是整個明代川籍學子中唯一的狀元。

論社會影響,兩人都是一代文豪。直到今天,說起蘇軾,我們就會想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說起楊慎,我們就會想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著作等身,各種詩文著作達四百餘種,後人輯為《升庵集》。其中,光是保存下來的詩詞即達2300餘首。而蘇軾的藝術成就更令人咋舌:光保存下來的詩作即有2700餘首,更有詞作340餘首傳世,是北宋詞人中存詞最多的,並是宋詞豪放派的開創者。蘇軾還是繼歐陽修之後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其創作代表著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此外,蘇軾在書畫創作方面也成就卓越,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四大家”,且是文人畫派的開創者之一。同時,蘇軾還是傑出的文藝理論家和批評家。蘇軾涉獵的藝術領域如此之廣,取得的成就如此炫目,這在整個中國文化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論人生際遇,兩人一生都大起大落,屢遭排擠,慘遭貶謫,客死他鄉。

但是,若論對待愛情婚姻的態度,我更喜歡蘇軾。

楊慎雖然官場失意,但愛情生活卻豐富多彩,先後有正妻、續妻、側室等多位。尤其是其續妻黃娥,是尚書黃珂的嬌女,出身不凡,而且品貌俱佳,才華卓具,有“蜀中李清照”、“曲中李易安”之譽,其對楊慎的忠貞不渝,堪稱賢妻楷模。但楊慎在貶謫雲南期間,因對朝廷絕望,卻常縱酒自娛,放浪形骸。據《樂府紀聞》載稱,楊“暇時紅粉傅面,作雙丫髻插花,令諸妓扶觴遊行,了不為愧”,實在有些不堪。

蘇軾對亡妻的一往情深,就令人欽佩了,這從其所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詞中,就可見一斑:“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是蘇軾在亡妻王弗10週年忌日寫下的一首小詞,被後人譽為“古今第一悼亡詞”,堪稱千古絕戀、愛情絕唱,其情其意,至真至純,感人至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蘇軾作為一個大男人、偉丈夫難得的人品。

在人生理念、做人格局上,我也更欣賞蘇軾。

楊慎有一個致命的毛病:對皇帝的家事,看得太重,管得太寬,用現在的四川話說,就是“吃多了”。楊先生很不“懂竅”,在封建時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就是皇帝老兒的自留地而已,在他們心目中,所謂家天下,家就是天下,想咋整就咋整。遺憾的是,楊慎有點一根筋,非要議什麼“大禮”,硬要把牛角“扳抻”,真以為自己是棵什麼蔥呢,結果被貶到不毛之地,一去三十年,終老不復還,怎一個慘字了得,可又慘得實在沒有意思,“白啦啦”了。假若容我放一個“馬後炮”,那我一定要說:楊先生的固執實在有些迂腐了,就打算他愛民如子,最後卻要把自己也弄成“民”,且還不如一介“草民”,再宏偉的抱負,再廣博的愛心,都已無處施展,真可惜了一代才俊。

而蘇軾則不然,他曾為京官,既遭改革派打擊,又遭保守派排擠,在“烏臺詩案”中,更因寫詩坐牢。但蘇軾始終是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樂觀曠達的。他博採儒、道、佛三家之長,奉儒而不迂執,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迷佛,具有獨特的人生卓見。在長期的貶謫流放生涯中,他始終保持著樂觀的生活態度,政治上從不怠政,努力為民造福,杭州西湖的蘇公堤就是他當年為官的政績,至今人們還在懷念他。至於在藝術上的進取,蘇軾則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因此才有了傲人的成就。而這一切輝煌的成果,竟然都是在如此憋屈的環境條件下打拼出來的,真是令人肅然起敬。直到今天,後人們在遭遇逆境磨難時,還常常用這樣一句話來給自己打氣: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嗟乎,滄海桑田,天地變遷,斯人已遠。感嘆於楊慎與蘇軾兩位本土文豪不凡的一生,遂寫下小詩二首,謹此向他們致敬!——


逝水浪花淬華年

——致敬楊慎


那枚燭花燒焦了華彩的紙卷,

是否暗喻了一個失落的春天?

誰的御手欽點了大明的狀元,

又送他去了千里萬里的邊關?

蜀雲滇月看夠了滿目的青山,

巉巖古道走老了俊逸的青年。

隆隆濤聲淹沒了悲壯的吶喊,

滾滾浪花淘盡了英雄的容顏。

何以把朝堂視為乾淨的聖殿?

朱門家事浪費了最美的華年。

以命相諫只為了皇統的臉面,

廷杖的恥辱玷汙了你的莊嚴。

可記得嬌妻不遠萬里的相伴?

是非成敗怎及這份曠世情緣?

誰還在吟誦千古一詞臨江仙?

讓歲月眼前飄過歷史的烽煙!



東坡上的日月

——致敬蘇軾


那杯酒被你喝過從此再沒有苦澀,

那本書被你讀過從此再難尋筆墨。

那條江被你唱過從此再不會乾涸,

那輪月被你詠過從此再不會墜落。

那朵花被你嗅過從此再不會褪色,

那顆心被你暖過從此再不會寂寞。

那條路被你走過從此再沒有坎坷,

那個人被你愛過從此再沒有失落。

大江東去就這樣任隨它波瀾壯闊,

紅塵宦海就這樣任隨你浪跡漂泊。

你說江山如畫那就任它淡妝濃抹,

你說人生如夢那就任它悲歡離合。

小軒窗裡有雙眼睛一直含情脈脈,

看你的光芒在蔚藍天幕靜靜閃爍。

世間無數偉男子誰敢仗筆笑東坡?

老夫聊發少年狂你永遠氣壯山河!



蘇軾與楊慎(原創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