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人物描写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人物描写


上篇文章我们讲了景物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今天杨老师给大家讲讲如何对人物进行描写。


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除此之外,还有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的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复杂的情感,暗示人物身份,表明人物关系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个性的人物形象。没有细节描写,我们的作文就犹如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活力。它就像空气一样,穿插在各个描写方法里,无处不在。而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缺乏细节描写。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人物描写


下面就举数个名家的作品,一起来感受描写方法带来的奇妙变化:


在讲解描写方法之前,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挨过打吗?如果让你描写你挨打的过程,你会如何写呢?咱们来看看林海音小时候挨打的经历吧!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了不得。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心理描写)


过了一会,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神态描写)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语言描写)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语言描写)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心理描写)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

右看,结果从桌上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动作描写)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动作描写、比喻)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人物描写


大家喜欢哪一段的描写呢?


记得当我给我的学生讲这几段内容时,大家在“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这一段笑出了声。这段描写太形象了,不是吗?动作描写加景物描写加比喻的修辞,生动有趣。


除此以外,语言描写很精练,“晚了,爸!”三个字,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无奈与绝望吗?“起”一个起字表现了爸爸的坚决和威严不容侵犯。我们在写作文时,难免会有语言描写,但是我们往往写的冗长又啰嗦,给人感觉写成了流水账。这样的人物对话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者的这次挨打对于她来说记忆犹新,因此在描写挨打的过程时,很形象,犹如演电影一般展现在你的眼前,这样的描写就是成功的。


以后再写挨打的过程,你能写得比林海音更形象吗?相信你也可以做到。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人物描写


再问大家第二个问题:你偷过钱吗?怎么杨老师总问你难以启齿的问题?其实这就是生活,生活中的事情写出来,不仅真实,还有意义。杨老师小时候就偷过钱,被妈妈狠狠地打了一顿。三毛(台湾著名作家)小时候也有过偷钱的经历,就是比老师幸运的多。


对着那张静静躺着的红票子,我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两手握得紧紧的,眼光离不开它。(拟人、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当我再有知觉的时候,已经站在花园的桂花树下,摸摸口袋,那张票子随着出来了,在口袋里。(动作描写)


没敢回房间去,没敢去买东西,没敢跟任何人讲话,悄悄地蹲在院子里玩泥巴。母亲喊吃中饭,勉勉强强上了桌。才喝了一口汤呢,便听母亲喃喃自语:“奇怪,才搁的一张5元钱怎么不见了。”姐姐和弟弟乖乖地吃饭,没有搭理,我却说了:“是不是你忘了地方,根本没有拿出来?”母亲说不可能的,我接触到父亲的眼光,一口滚汤咽下去,烫得脸都红了。(排比、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星期天的孩子是要被强迫睡午觉的,我从来不想睡,又没有理由出去,再说了那些宝贝也不好突然拿回来,当天晚上是要整理书包的--在父母面前。(心理描写)还是被捉到床上去了,母亲不准我穿长裤去睡,硬要来脱我的裤子,当她的手碰到我的长裤口袋时,我呼的一下又涨红了脸,挣扎着翻了一个身,喊说头痛头痛,不肯她碰我。(动作描写、神态描写)那个样子的确像在发烧,口袋里的5元钱就如汤里面滚烫的大排骨一样,时时刻刻烫着我的腿。(比喻、夸张)


偷钱后紧张的心理从“握”、“摸”、“挣扎”、“涨”等动作描写和多种修辞的运用中表现出来。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人物描写


三毛的《胆小鬼》最精彩之处就是心理描写,这符合偷钱这件事所需要的描写方法。幸运的是,她的妈妈并没有揭穿头偷钱的事。所以才留给我们这样精彩的文章。


第三个问题来了,你写过有趣的活动吗?你会怎样写一次有趣的活动呢?鲁迅先生在他的《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自己雪地捕鸟的事情,精彩的动作描写是其中的亮点: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覆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将捕鸟全过程写的详细又形象。我们在写自己做饭、扫地、钓鱼、拔河比赛等事情时,是不是可以用上一系列细致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呢?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人物描写


下一个问题来了,你在描写人物外貌时,是不是总是这样写的:“弯弯的眉毛,长长的头发,黑珍珠一样的眼睛,樱桃小口”。毫无新意,大家都这样写,就显得极其普通了。一起来看看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写的《列夫·托尔斯泰》吧!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第一段就对托尔斯泰进行了肖像描写。并没有把头部所有的器官进行全面的描写,而是抓住了托尔斯泰的胡子的特点,着重来写,当然也运用了形象的比喻的修辞。


这段描写告诉我们:写人物的样貌,没必要面面俱到,抓住这个人物的特点,运用细节描写和多种修辞手法,这个人物的形象就富有立体感了。


最后说说细节描写吧!我们一起看朱自清的《背影》。作者通过几次写父亲的背影,刻画了一个感人的慈父形象,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而几次背影中,最精彩的就是买橘子的那一段: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红色字体部分就是细节描写,再加上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将父亲肥胖的形象写了出来。为什么一定要说父亲胖呢?更能衬托出父亲攀爬月台的不容易,作者当时已经20岁了,是个大小伙子,完全可以自己去买橘子,可父亲那么费劲的攀爬月台也不让儿子去,更能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人物描写


细节描写有助于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内容更形象生动。还给了我们一个提示,作者通过“背影”来表达父爱,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呢?比如“手、眼睛、头发由黑变白”等等,都可以。


细心的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要想把作文写好,各种描写方法和细节描写,一样离不开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帮忙。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帮到大家。


欢迎推荐杨老师的文章!

【原创】名师名篇里的写作密码——人物描写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