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投資新手的基建股票課閱讀筆記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給投資新手的基建股票課閱讀筆記

暴富存在麼,是的存在!但是我們要記住兩點,第一暴富肯定是存在的,第二暴富的那個人一定不是你!,但是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怎麼樣才能快速的積累財富呢?有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1. 理解複利的魔力
  2. 獲得複利的能力

複利的魔力:

複利是指數級運算,是利滾利,但是他需要時間!

世界金融中心華爾街位於紐約的曼哈頓。1626年荷蘭人從印第安人的手裡買下了紐約的曼哈頓,代價是24美元的小珠子等物品。到了本世紀初的2000年,作為世界級的金融中心,曼哈頓的價值高達2.5萬億美元,這中間差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印第安人的無知被吐槽了整整幾個世紀!但是 如果當初印第安人把這24美元做投資對的話,每年產生和債券差不多7%的收益的話,經過374年的複利,當初的24美元將變成2.34萬億美元,也幾乎可以買下曼哈頓了。如果能稍稍將收益提高到8%的話,最後的資金量是76億,能買30個曼哈頓!這就是複利的力量!愛因斯坦說過,複利是人類的第九大奇蹟。同樣如果今年你有10萬塊,每年收益在15%的話,按複利計算,60年後,你的資金量將達到4.4億,你不僅能享受體面的人生,還可以為後代留下大量的遺產!

獲得複利的能力

<1> 股票的本質

很多年前,歐洲經歷一個大的航海時代,當時歐洲各國興起海上冒險,進行海上貿易!在那個年代,最賺錢的的生意就是和東方的印度,中國等國家進行海上貿易。但是從遙遠的歐洲跨越廣袤的海洋,必要要打造可靠的船隊,而這個就需要大量的資本,而且大海上危機四伏,搞不好還會遇上海盜,所以風險不小!怎麼辦呢? 有一個聰明人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讓大家一塊出錢打造一個船隊,之後獲得的利益大家按照出錢的比例平分就好了。這樣就解決了缺少資金的問題,風險大家一起承擔,也解決了大家對風險的擔憂!這樣世界上第一個股份制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就誕生了!成千上萬的荷蘭民眾爭先恐後的來到荷蘭東印度公司把錢借出去,公司承諾對這些股票進行分紅!
荷蘭東印度公司也不負眾望,在與東方的貿易中賺的盆滿缽滿。第一次分紅就高達57%,也就是說一次就回本了57%,第二次仍舊高達42%。 在過去的200年的時間裡,東印度公司為他的全體股東派發高達18%的年度分紅!此後,荷蘭的全球商業霸主地位被牢牢的確立,並贏得了海上馬車伕的稱號!


東印度公司的創立之初,股票你只能持有,等著商船返回之後分紅就行,當然也不能轉讓買賣。隨後,為了讓股票流通,也為了讓其他公司集資更加便利,證券交易所變應運而生了。
現在對於大部分投資者而言,股票就向是賭場裡的籌碼,估價就像是撲克或者篩子的點數。股民們每天對著那些紅紅綠綠的圖線,股票的漲跌時時刻刻牽動著股民的神經,彷彿賺錢的唯一途徑就是10塊錢買進,然後11塊錢賣出.但是拋開這些外表,股票的本質就好比是最早的荷蘭民眾,買入東印度公司的股票,是認為公司做遠洋貿易能賺到大量的利潤,是為了每一年的分紅!所以股票不是賭博的籌碼,而其實是一張憑證,代表你對某一個企業的所有權。比如你持有茅臺公司的股票(現在太貴了,可能買不起),那麼每賣出一瓶茅臺,裡面可能就有你幾分錢的利息。 所以長期的股票投資中,評估這家公司的項目和管理層是否有前途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2> 選股的指標

a. 市盈率

市盈率,英文名稱是Price to Earning Ratio,簡稱PE,也就是市值除以淨利潤。代表著你現在買入股票多少年才能回本,一般來說,這個值越低越好。


市盈率分為靜態市盈率和動態市盈率。 靜態市盈率是用過去一年的的利潤計算出來的。動態市盈率則是用未來一年的利潤計算的。 比如一家公司市值200百萬,由於經營不善,上半年才掙了10萬塊錢,那麼可以估算這一年可能只賺20萬,那麼市盈率就是10,這個就是動態市盈率。
市盈率是衡量性價比的一個常用指標,用來衡量那些盈利穩定的公司特別好用!那麼市盈率低的是不是就一定值得購買呢?肯定不是。買股票買的是公司的未來。有時候就算這家公司的市盈率再低,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幾年一定會很慘,那肯定不值得購買! 而且市盈率是市值除以淨利潤,而淨利潤這個東西,很容易被那些無良公司操縱,也很容易因為經營環境的變化而劇烈的波動。所以我們還需要其他的指標來看!那就是PB.

b. 市淨率

市淨率,英文名字是Price to Book Ratio. 簡稱PB。 PB是市值除以當前;;的淨資產。通常來說PB越低越好,說明這家公司被低估了!淨資產就是所有者權益,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其實就是資產總額-負債總額,所以PB越低說明買入的越便宜。如果PB為1的話,說明剛好以淨資產的價格買入,PB小於1,這是折價買入股票,大於1則是溢價了,如果PB為負數的話,那這個公司可能就很危險了,說明資不抵債了,這個股票就要小心了!這個時候結合PB和PE就能排除大部分公司了!

c. 股息率

根據東印度公司的故事,可以說股票最原始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分紅。現在的股票漲跌無序,錯綜複雜,撥開層層令人迷惑的外殼,分紅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因素,對應的指標就是股息率!
股息率=年度分紅/股票的價格。 比如2016年工商銀行每股分紅0.233元,每股價格是4.4,股息率就是5.28%,這要比定期存款還是高很多的。 股息率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重要標尺之一,但是也不絕對。有的公司乾脆可能就不分紅,利潤都去拿去擴張了。擴張可能意味著估價上漲,對於股東來說也是可以賺到錢的。股息率還有一個伴生指標,叫做分紅率。就是用分紅金額除以淨利潤,代表著公司願意拿幾層掙來的錢分給股東。評判標準麼, 如果一家公司過去5年的平均分紅率是30%到50,說明這家公司還行,高於50%就很慷慨了,如果低於30%那可能就有點鐵公雞的嫌疑了。 股息率可以用三年銀行的利率來評判。

<3> 入場的時機

什麼時候入場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反過來想什麼時候不該買,問題可能就變的簡單的多!差的股市行情無一例外都有一些很明顯的特徵:過去一兩年股票曾經大幅度上漲,指數和個股的PE和PB非常高,但是股息率卻非常低。 這種狀況下就是我們常說的泡沫狀態。那麼接下來的有可能泡沫破裂就是暴跌,也可能股市不在上漲,而是橫盤波動,依靠時間來慢慢的消化泡沫,一般來說這個時間會很長,長到你懷疑人生。 所以很明顯,只要你能做到不在高估時進場,並且在泡沫時退場,就這麼簡單的一條,你就戰勝了大部分股民,也就拜託了 七虧二平一賺的魔咒。所以此時如果整個指數的PE和PB都很低,則代表這股市的大面積股票都很便宜,市場看似死氣沉沉,但實際上則孕育著機會。什麼樣的PE和PB是高,什麼樣的有事底呢? 各個市場各不相同。美國過票代表標普500指數,大部分在15PE上下波動,低於15PE是低估,高於20PE是高估,如果高於30PE則是泡沫經濟,對應的PB在2PB。港股的恆生指數大部分時候在14PE波動,低於14PE是低估,高於18的話就要提防了,對應的是PB是1.8PB。A股上海市場是15PE,深圳的是20PE,山海的如果高於20PE,深圳的高於30PE,可能就會有泡沫,對應的PB是1.8PB。


還有一種情況也會暴跌,那就是當所有的大媽不再跳廣場舞,不再八卦,而是在到處談論股票的時候,也就是當社會上最後一個觀望的人也進入了股市,家裡的最後一點閒錢也買了股票的時候,這時候哪還有錢推動股市上漲,就只剩下一種情況,那就是暴跌!

<4> 構建自己的基金組合或者股票組合

在投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有無數次的資金翻倍,無數次的100%,但是隻要有一次的-100%我們的資產就清零,我們就破產了,所以我們不能把錢放到一個籃子籃子裡,要構建自己的組合!我們如何構建自己的組合呢?分為兩種:

  1. 指數基金是一組股票集合。買入PE底的便宜指數,在他貴的時候賣出或者切換到另外一個更便宜的指數上面去,當全部的指數進入昂貴期的時候全部賣出,堅守紀律長期投資,年華10%以上是沒有問題的
  2. 構建自己的基金,也就是某一組股票。在便宜期買入底PB,底PE高股息的股票組合,組合的意思是多種股票。定期的檢查,賣出貴的,接著在買入便宜的。PE和PB底的股票通常來說可能是不被看好的股票,可能存在著某些壞的預期,但是如果沒有壞的預期到來的話,你則能享受公司經營的成果。 在整個組合中,可能會出現虧損的股票,但是隻要大部分上漲的,整個組合就能保持穩定,也能有不菲的收益!

    要牢記的是這種組合並不是時時刻刻有效的,而是要保證長期來看,有收益就行。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等待,執行自己的策略,遵守規律,與時間做朋友,所以這也從而說明了一個問題,要用閒錢來構建組合,就是那些好幾年之內一定不會用到的錢,否則的話一到急用錢的時候,你就只能割肉離場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那我們就用時間的力量來驗證這種理論的可行性吧!

--參考 《給投資新手的極簡股票課》

給投資新手的基建股票課閱讀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