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讀書心得

寫作,一部分是科學,一部分是藝術。

需要建構且遵循規則的部分是科學,可以根據每種情境進行變化的部分是藝術。”

不得不說,這句話非常形象又準確地詮釋了寫作這一項能力。

寫作,它是一門科學,因為寫作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

而《小紅書》也正是向讀者詳細講述了這些經過大量研究和驗證之後的科學性原則。

1.在第一部分,學習了文章“結構”如何搭建。

(1) 我們不僅要學會“自下而上”思考,更要學會“自上而下”(原則1、原則4)表達。

在生活中,我們最習慣的是“自下而上”的思考和表達方式,也就是倒金字塔式的思考和表達方式 :在瞭解了大量事實之後,我們會得出某一個認識,或者認可某一個道理。

但是在說明文的寫作當中,我們應該採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傳達信息和情感,也就是首先告訴讀者我要說的核心觀點、核心信息是什麼,然後再詳細闡述。這就相當於給了對方一個方向,讓對方跟著你的方向去思考和傾聽。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對方接收信息,也有利於提高我們傳遞信息的效率。

(2) 我們既要學會分解事物(原則2),又要學會整合事物(原則5)。

將一個主題分解成二到四個部分,主要是為了將事物解釋得更加清楚明白,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同一件事或者同一個觀點,有利於我們思維的拓展提升,也能讓讀者理解的更加全面透徹。

整合相似事物,是為了讓行文邏輯更加清晰有層次,讓讀者閱讀起來更加輕鬆愉悅,同時更加容易記住我們所傳達的內容。

(3) 我們要學會使用轉接詞(原則3),讓讀者進退有度。

轉接詞主要分為4類,即接續詞、舉例詞、對比詞、總結詞。如果說把讀文章比作開車,那麼讀者就是司機,我們就是交警,轉接詞就是信號燈。

接續詞就是綠燈,表示讀者可以繼續前進,因為後文的內容和前文是一致的。舉例詞就是綠閃燈,表示讀者應該慢點讀,下文的內容是對前文內容更具體更深入更全面的說明。對比詞就是黃閃燈,表示後文內容和前文存在很大差異,甚至是相反的意思。總結詞就是紅燈,表示讀者讀到這裡已經差不多了,後文內容就是收尾了。

2. 在第二部分,學習了文章風格如何打造。

(1) 我們要讓文章血肉豐滿,有自己的風采(原則6、原則7)。

具體怎麼做?那就是要引用精準的事例、使用準確具體的詞語來闡述觀點、描寫事物。最好舉一些自己親身經歷過,或者所見所聞的案例,因為這樣更能夠增強我們觀點的說服力,也讓讀者樂於接受,不至於認為你是為了寫而寫。

(2) 我們要在詞語和句子上多打磨,使表達更加簡潔有力(原則9、原則10)。

有時候要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我們會習慣性地寫一些又臭又長的語句,讓人一口氣讀完,結果就像要窒息了一樣,給讀者一種很不好的閱讀體驗。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長短句交錯使用,把一些長句拆解成兩到三個短句。短平快的句子能給文章增加一份靈動,迅速抓住讀者眼球,提升閱讀體驗。此外,像一些就算被刪除也不會影響語句意思的詞語,就可以果斷刪除,不然徒增文章長度。

(3) 我們要恰當使用語態、詞性和句式,讓語言更具魅力(原則11、原則12、原則13)。

主動語態以行為為導向,比被動語態更加直接、簡練,能夠減少文章中的詞彙量。但是我們不能完全不使用被動語態,因為在有些情況下,被動語態具備主動語態所沒有的表達效果。比如當行為人不明時,被動語態更適合表達。

僅僅用好語態不足以增強語言的魅力,我們還需要在詞語的詞性和語句的句式上面做好把關。比如在可以使用動詞和形容詞的情況下就不要使用名詞,因為使用名詞會使語句更長,會弱化語意,進而使讀者提取句子含義時更費力。平行句式會讓我們的語句更加自然連貫,讓讀者讀起來更加輕鬆流暢。

3.幾點感想

(1) 《小紅書》對每一條寫作原則的闡述都非常精細,就算是沒有任何寫作基礎的讀者,都能夠看懂。它就相當於一本標準的寫作教科書,有概念,有例題講解,有課後習題。但是,它又比教科書更加生動有趣,因為它沒有一句廢話,又能使用形象的比喻把深奧的原則講得清晰準確。

(2) 學習是自己的事,這個世上能夠對自己負責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自己。但是我們在學習提升的道路上又需要學習夥伴。一方面是因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另一方面是因為“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而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所以抱團學習真的值得堅持。

(3)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雖然剛剛踏上寫作之路,但這條路就是我未來常要走的路!

加油、加油、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