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白夜追凶》同為白夜宇宙的網劇《重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017年,《白夜追兇》橫空出世,因其劇情緊湊和製作精良,成為當年的現象級網劇,在豆瓣有9.0高分。該劇大結局後,許多粉絲紛紛呼喚第二季。三年過去了,萬眾期待的《白夜追兇2》遲遲沒有消息,倒是官方認證的"大表哥"《重生》先來了。

與《白夜追兇》同為白夜宇宙的網劇《重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網劇《重生》作為《白夜追兇》兄弟篇,同樣是指紋編劇,故事發生地點同在津港市,演員選角方面,也默契地選擇實力派主演。在《重生》中,還有《白夜追兇》的老面孔,關隊、趙馨誠、韓彬等人的客串。

《重生》講述的是"714槍案"中唯一倖存者、西關支隊副隊長秦馳遭遇重創喪失部分記憶後,不斷與失憶抗爭,在尋找"714槍案"真相的同時,一路破解其他疑案。

自開播以來,《重生》的關注度居高不下,口碑呈現兩極分化。批評的聲音主要來自與《白夜追兇》的對比:大量的旁白臺詞略顯多餘,主角的設定不夠真實,案件的推理過程不夠細緻等等。但在我看來,兩部網劇雖然發生在同一時空中,但其實是相互獨立的故事線,必然有各自的獨特之處,不然就真的只是簡單的前後續集關係。

與以往的懸疑刑偵劇不同,《重生》在破解案件時,推理過程並未過多著墨,反而關注到每個案件的人物情感,呈現人文關懷,這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另外,每個人物的內心旁白其實起到展現人物內心和現實困境的作用。可以說,《重生》是一部非常規的懸疑刑偵劇,不妨看作是該類型片的一次新鮮嘗試。

與《白夜追兇》同為白夜宇宙的網劇《重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01、雙線並行的敘事結構,符合現代觀眾的觀影喜好

與《白夜追兇》一樣,《重生》也選擇了核心案件和單元獨立案件相結合的雙線並行敘事結構,主線和支線交錯,核心案件不斷拋出懸念,單元獨立案件推動劇情向前發展。

  • 以"714槍案"作為核心案件,秦馳等人暗中尋找真相,是貫穿整部劇集的主線

《重生》的開頭用了"714槍案"這個疑點重重的大案件作為開頭。劇中人物懷著不同的目的,暗自尋找真相。失去部分記憶的秦馳在記憶碎片閃回中,拼湊案件真相,尋找失憶前的自我。督察辦的邱冬陽秉著肅清公安系統的工作信條,從辦公室到外勤,不斷收集證據。

"714槍案"作為故事主線貫穿全劇,其懸念串聯起每個單元案件,有效避免了單元連續劇的割裂性,保持了整部劇集的連續性。這讓觀眾不僅能沉浸在每個獨立案件的劇情當中,又對整體劇集終持有好奇,直到最後揭曉謎底。

與《白夜追兇》同為白夜宇宙的網劇《重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 單元獨立案件作為串聯支線,推動劇情發展,用不同的精彩案件牢牢吸引觀眾

在核心案件的基礎之上,單元案件一個接著一個,每一個案件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這些案件環環相扣,滿足觀眾一窺懸疑推理的喜好。

核心案件和單元獨立案件的組合使得明暗線的故事相得益彰。一方面,核心案件的懸念作為全劇的主要脈絡串聯起整部劇集;另一方面,單元案件緊緊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整部劇的節奏感、連續性、懸疑性都很強,足以吸引觀眾沉浸其中。這種雙線並行的敘事結構符合現代觀眾的觀影習慣,所以接受度也更高。

02、關鍵詞"重生",不只是主角秦馳的重生,也是其他人的重生

劇名《重生》,指的不僅是主角秦馳失憶後的重生,也暗指劇中其他主要人物的"重生"。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見證著劇中人物的成長和變化。

  • 秦馳的重生:為了找到真相,急於尋回原來的自己

故事一開始,秦馳因為腦中殘留彈片,造成情節性失憶,有輕微社交障礙。他能夠認識人,但是不清楚自己與他們的感情,如前妻馮瀟,他不記得兩人為何離婚;與父親,人人都道他們父子關係很差,但失憶後的秦馳全然不記得。此外,他的生活習慣也發生改變。

他不斷地問別人:我以前是怎樣的人?他試圖從別人的隻字片語當中,拼湊出原來的自己。但沒有人說得出失憶前完整的他。他能回到過去嗎?不能。一張紙揉成一團,再怎麼用力攤平,都佈滿了褶皺。秦馳失憶後的這段人生經驗,讓他對生活有了全新的體悟和反省,他回不去了。

閃回的記憶碎片令他不安,浮現的諸多證據也都表明"714槍案"是從前的他參與策劃的,他不斷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之中。過去與現實的夾擊,秦馳需要找到槍案的真相來化解內心的痛苦。

與《白夜追兇》同為白夜宇宙的網劇《重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 路銘嘉的重生:菜鳥警察的成長史

路銘嘉是刑偵總隊路局長的兒子。頂著老爸的光環,職場上的他經常受到別樣的"偏見"。槍案以前,他負責的工作多是跑腿和文職類。他自己說道,從事刑警六年來,他在上班期間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玩掃雷和蜘蛛紙牌。這一切,都是拜他老爸所賜。局長父親的光環,於他而言,也是束縛。

路銘嘉不想被特殊對待。槍案發生後,西關支隊人手短缺,他主動申請調職任秦馳的助理。原本是因為秦馳他唯一熟悉的倖存領導,沒想到相處之下,小路反而覺得失憶的秦馳挺好,秦隊長根本不在乎小路是誰的兒子,該吩咐做什麼事,就直接吩咐,絲毫沒帶著以前的"偏見"。路銘嘉喜歡跟秦隊的相處方式。

雖然前期路銘嘉很少參與警隊的外勤工作,但自從跟隨秦馳調查案子後,進步飛快。在劇中第一個家暴案件和第二個母子案件中都起到關鍵作用。秦馳昏迷後,路銘嘉更是一人承擔起後面兩起案件,後來他果然獨立偵破了女團案和朋友案,成長速度飛快。

與《白夜追兇》同為白夜宇宙的網劇《重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 陳蕊的重生:怨恨少女的價值觀改變

在《重生》這部劇中,趙今麥飾演的陳蕊是個頗有爭議的角色。陳蕊是"714"案中與警察交火的軍火販子頭目陳夕的高中生妹妹。陳蕊為給死去的哥哥報仇,尾隨並試圖傷害秦馳。

為了獲取槍案的真相,秦馳沒有抓捕陳蕊,反而把她留在身邊,逐漸獲得她的信任。

陳蕊的脾氣不好,有著懟天懟地懟一切的氣魄。一出場她就抱著"警察沒一個好人"的想法。但在秦馳的溫暖感化之下,倔強的陳蕊也忍不住哭了,說到底她不過是個失去親人的無辜孩子。

在與秦馳的日日相處之下,她對秦馳也有了改觀,從原先信誓旦旦地認為"警察沒一個好人",到後來的疑問"警察有好人嗎",少女陳蕊的價值觀悄悄發生轉變。她在開始反思,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相信,當她能清楚好人與壞人的定義時,也是她成熟之日。

與《白夜追兇》同為白夜宇宙的網劇《重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除了這三個主要人物的"重生"改變之外,劇中其他配角也有發生改變的。比如督察辦的邱冬陽,為了調查槍案的真相,秉承肅清公安內部紀律的工作理念,從辦公室內的行政工作,到參與外勤工作,甚至申請配槍,屢次身陷險境,於他而言,調查案件真相也是一次職業生涯中的重生。

03、通過映射現實的案件,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引發情感共鳴

影視劇是現實的窗口,我們常常能在劇情中找到現實生活的映射。《重生》的案件設計以現實為出發點,聚焦社會話題,更貼近觀眾的現實生活,容易引起共鳴和熱議。

  • 案件設計反映當下社會熱門話題,引發人性探討

劇中支線的幾個案件,話題都與現實社會密切相關。第一個案件涉及家庭暴力。家庭主婦吳曉芸常年受到丈夫的身體暴力、公婆的語言暴力,這二者給她造成不可磨滅的精神傷害,後來她不得已,釀下慘禍,留下兒子一人。

第二個案件,婁頤因長期忙於醫院的工作,疏忽兒子範凱的養育,範凱在叛逆的路上越走越偏,最終落得社會敗類的下場。最後婁頤為了彌補過錯,企圖跟兒子同歸於盡。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造成一個孩子的悲劇,也是一個家庭的悲哀。

這兩個家庭都是高知之家,第一個案件中家庭的是醫學世家,兩位老人桃李滿天下,然而逃不過人性的弱點,對兒媳婦帶有極深的成見。第二個案件,婁頤在醫院深受愛戴,是一位好醫生,但卻不是一位好母親。

雖然案件的劇情似乎有點偏離現實,但它們涉及的話題卻能引發觀眾對人性的探討,引起人們反思。

與《白夜追兇》同為白夜宇宙的網劇《重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 人物設定貼近現實,引發情感共鳴

我印象很深的一個細節,案件中接受調查的人,在第一次問詢中總會因為某種原因,選擇說謊。女團案中的石晶和路邊小賣部的老闆娘都是如此。為了保護自己,免受質疑,她們都選擇欺騙警察。這是人之常情。想想若是我們自己經歷這樣的事情,驚慌失措的我們,在第一時間是否也會想辦法先保護自己呢?

在第四個案件律師案中,大律師薛冬也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工作上,他雷厲風行,幫客戶贏了一場又一場官司。生活裡,他宣稱所有人都是他的朋友,美酒美人夜夜在側。

隨著劇情發展,我們才知道,他贏得了官司,卻輸了客戶的情感。一個患有癌症的老人,不過希望藉著官司的名義,能與國外的子女見一面,薛冬卻僅僅自以為是地為其爭取一筆天價贍養費。所謂的發小,一個遠在澳洲因事故成了植物人,一個因為財務關係僱傭殺手來攻擊他。

薛冬表面光鮮亮麗,其實內心十分孤獨。他其實也是我們身邊某類人群的縮影。從薛冬的案件中,我們可以得到不少啟發,要勇於直面內心的孤獨,做真實的自己;尊重他人的想法,贏得官司,也能結交朋友。

與《白夜追兇》同為白夜宇宙的網劇《重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結語

《重生》的口碑雖然參差不齊,但在製作水準和演員演技上,已經遙遙領先於其他劇集。與其他同類型的刑偵劇不同,《重生》更傾向於聚焦社會話題,呈現人文情感,審視人性。

製片人張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重生》是一部具有文藝氣質的懸疑涉案劇。他所說的"文藝氣質"主要體現在旁白臺詞和人物的內心探索之中。在流量之上的娛樂時代,它仍堅持反其道而行,走影視精品路線,文藝與懸疑的特殊組合,賦予作品一定的藝術價值,也給觀眾新鮮的觀劇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