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想|《美丽新世界》:要记得真实地活着啊!


读书随想|《美丽新世界》:要记得真实地活着啊!

“乌托邦三部曲”是三部小说,它们描绘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恶性未来社会,提醒人们不要陷入。《我们》描绘的是凡事只谈“我们”这个虚构的群体概念,忽略了每一个人的真实性的社会,人们相信这种危险已经消失,今天的人更重视现实生活。《1984》描绘的是语言被管控后,人们无法表达自由的语言氛围,西方人偏执于言论自由,很大程度是因为这本小说的影响。不少人认为以上两种未来已经被克服,例如《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提出,真正需要当心的是《美丽新世界》里的预言。然而,这部“乌托邦三部曲”中最“科幻”的小说往往被人忽略。西方人何曾想过,《我们》和《1984》里的预言肤浅,《美丽新世界》则预示了纯粹技术社会可以一次性让“我们”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无论如何讲话都说不出自由。


读书随想|《美丽新世界》:要记得真实地活着啊!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之中借着《美丽新世界》大谈“奶头乐”带来的重大问题。“奶头乐”说来简单,婴儿啼哭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奶嘴,就能让婴儿专注于吸吮奶嘴,之前哭闹的原因也就忘掉了。今天社会给人们的奶嘴是娱乐活动。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因为有限的精力已经被投入到无尽的电视剧、电影、聚会、餐厅、明星八卦之中了。当我们平静下来思考,就会发现可笑的现实:我们身边绝大部分人在谈论明星的时候像一个专家,而一旦遇到严肃话题,例如工作、开发、社会管理等话题,他们的水平甚至比不过还在高中学习严肃知识的高中生。一旦他们在争论中无言以对,还会迸出一句“我已经多少年没上学了,未来是你们的。”可笑的是,大多数人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社会是他们最少思考的事情。

读书随想|《美丽新世界》:要记得真实地活着啊!

这就是娱乐主义带来的巨大问题,大多数人的视野都被娱乐活动占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这是资本用娱乐来控制人。然而,这种控制还未深入当代社会的根本,当代社会,特别是当代西方社会更加基底的逻辑在于消费主义。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提出“消费景观”的概念,更深刻地剖析了当代消费社会的核心逻辑。如果说“奶头乐”是在人们有一些不满时给予娱乐的安慰剂,那么消费景观则从一开始就消除了人们去思考的能力。当代人从小看网络视频、看电视,不可避免地接受一些广告。广告每天数遍乃至数十遍地重复着“聪明的宝宝要喝XX奶粉”,“用XX牌厨具,建立一个美好的家”,这些重复如洗脑般的话语配上视频广告所搭建的舞台,成为了当代人想象自己生活的基本素材——这就是消费景观。当人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时,他们总是把自己放在某种“消费景观”之中。广告中家庭布景总是有大落地窗,客厅没有几件家具,厨房堆满西式厨具;不少人开始装修自己家时,便将这种布景当成理想家庭的目标,根本不考虑自己的需求,因为他们的一切想象力都已经被消费景观从一开始就限制死了。到最后,景观终究是景观,按这种风格布置的家庭除了第一天搬入时拍照留念,余下的是数十年杂物无处堆放,如同仓库般的精神压迫。

读书随想|《美丽新世界》:要记得真实地活着啊!

即便如此,这些书还未到达《美丽新世界》的高度。《美丽新世界》描绘的世界,几乎一切永远照旧。人从出生时就被挑选为三六九等,上等人消费,下等人劳作,社会通过灌输观念,让上等人以消费更昂贵的事物为美德,以下等人永远劳作为美德。灌输到人心中的观念如同思维的锁,如果和下等人说去享受上等人的那种生活,那么可能下等人会“怼回来”: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这些人生活的环境已经被机械技术重塑了,一切都很方便,人活着除了必要的劳动,就是娱乐:“消灭掉一切不愉快的东西,而不是学会忍受它们。”然而,出现了一个打破了常规的人,出现了一个让这种娱乐主义的一切照旧崩溃的可能性。在故事的最后,人们把他杀死了——为了能让“一切照旧”延续下去。

《美丽新世界》比娱乐主义和消费景观更加深刻的地方在于,它指出现代社会成为这种娱乐的、消费的样式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社会过分的技术化。这里的技术化不是反对现代技术的发展,而是反对技术成为社会的唯一标准形态。说到底,无论是《美丽新世界》还是当代社会中生活的人,根本想要的只是让身边环境如技术机械般运行下去,一切梦想都是建立一个如机械般自动运行的社会。因为人会有各种突发的想法,所以利用娱乐“奶头乐”来安抚人;因为人无法整齐划一,那么就用消费景观来让人们的思考整齐划一。这样效率最高,因为每个人的梦想多少一样,那么就可以用工厂标准产品的形式来满足需求,大批量生产才有可能,社会才能“井井有条”地发展。

倒不是说社会生活井井有条是可怕的,而是人们对待井井有条的生活的方式是可怕的。自然按照本性变化,它无情无义无心,不会考虑人的理想和需要。就像病毒,它不会按照信仰或政治制度来挑选感染者,只会不断地繁殖、繁殖。然而,我们依然看到1月的武汉、2月的欧洲,3月的美国将头埋进沙堆,认为只要过一阵子,社会就会恢复秩序,一切都会消失,似乎自然也跟现代社会一样,按照人早就设定好的技术机械秩序恢复平衡。这才是可怕的地方,人们开始认为秩序是自动出现的。不是,秩序从来都是人造的,不是天赐的。

秩序是依靠人们努力劳作,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行为来造就的,这一点绝不能忘记。现代技术社会带来的是一个美梦,似乎一切都可以自动得到:只要工作,到发薪日时钱会自动打到卡上;到超市,会直接看到造就自动陈列于货架的商品;打开电视,娱乐产品就会自动涌出……然而,这一切都不是自动的,都是人造的。如果不能认清生活本身的重量,那就只是漂浮在空中过日子。而要想真实的生活,则必须看破这些娱乐主义、消费主义、技术主义的迷雾,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

说到头,现代社会给了人们两种选项,一种是闭上眼睛,沉迷于娱乐和消费,感受稍纵即逝的虚假快感,另一种是真实的生活,用双手去造就自己。我们都需要一点勇气,从前者走出,真正地生活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