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油茶—桂林一日

中秋啊就該老老實實呆在家裡團圓,我這兩年出遊總是感覺有點黴氣。去年緊趕慢趕中秋夜到“月城”西昌,備好紅酒和西昌特產比紅酒更釅的無籽石榴,專意等月。結果煙鎖邛海、霧籠瀘山,月兒驚鴻一瞥再也不肯微露芳容。

今年出遊選了桂林,八月桂花香啊,在桂林這座因桂花得名的城市醺醺然,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蔭人遠明月近…哎呀,該有多風雅啊。然而出得兩江機場,我狠狠地抽了抽鼻子。嗯,灰塵味兒混著熱熱的空氣,嗆地咳兩下。這個開頭,不太愉快。

油茶油茶—桂林一日

站馬路牙子喝啤酒連著破壞我倆原則,不在街上吃東西,不喝啤酒!

“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小學課本要求背誦的段落,讓初次來到桂林的我絲毫沒有陌生感,竟然感嘆“灕江水還是那麼清澈”,彷彿故地重遊一般。只朋友提醒:桂林千峰環抱,數水繞城,你看到的水系未必是灕江。比如目前所見這是桂湖。尋水路向南,到榕湖,有你喜歡的作家白先勇故居。當然,這裡要用他父親的名字—白崇禧。

油茶油茶—桂林一日

第一日,早起出來吃份牛肉粉,由著性子多加點酸筍、酸豆角和辣椒油,吃得冒汗想起白先勇先生最愛桂林米粉,有次吃到服務員加好調料的粉大為光火,這麼溫和的人怒道:吃米粉當然要自己加配料,你這是剝奪我的民主權利。嗯哼,優越感來的莫名其妙的。

桂林不算很大,走路過了李宗仁官邸、杉湖小吃街到榕湖飯店內的白公館(對,也叫白公館,此非彼也。不是更有名的那個)

油茶油茶—桂林一日
油茶油茶—桂林一日
油茶油茶—桂林一日

然而,沒開放,白先勇文學館也沒開放。我不由望著門口的戲畫《牡丹亭》嘆息悵惘。低氣壓持續到晚飯,友道,不必遺憾,裡面沒啥內容。不,我沒精神主要是步行一路,穿花渡水,桂樹見了多少,桂花?根本沒有!

油茶油茶—桂林一日
油茶油茶—桂林一日

沒想到,第一份驚喜是油茶給的。桂林油茶是大葉紅茶泡開,打碎,加豬油、姜塊炒香,煮開後用來衝米花、米果、花生粒,入口初為苦鹹,轉瞬回甘,爽滑醇香,層次豐富,米花已泡麵軟,米果依然酥脆,一口氣喝了兩碗,額角冒汗。這是桂林人家每日必備食物,冷時暖身,熱時祛溼。本地餐館也先奉油茶,按人頭算錢,每位三元,價格親民。

油茶油茶—桂林一日

別看你們說我胖,其實食量很小的,兩碗油茶下肚差不多都飽了。連沙茶芥末牛肉和韭菜灕江蝦也險些吃不動。住地邊上小館味道極佳,美團小哥們在這裡聚會,親們若來桂林可來嘗試翊武路和四會路交口牛肉館。

說到油茶,重慶油茶也很好吃。阿姐回家時送我一些,一下子愛上

油茶油茶—桂林一日

大米粉熬成糊狀,加入榨菜粒、辣椒油、油炸饊子、蔥花香菜好吃的一塌糊塗。我不吃方便麵,重慶油茶便可做一頓簡餐了。淘寶有售,五、六塊每份吧。

重慶油茶其實跟茶沒啥關係了,桂林油茶的近親得算湖南擂茶,花生、芝麻、綠豆、食鹽、山蒼子、生薑等為原料,加綠茶用擂缽搗爛成糊狀,衝開水和勻,加上炒米,可鹽可甜,清香適口。我多愛茶香,一碗擂茶能吃飽,如果不夠,那就再來一碗。

油茶油茶—桂林一日

擂茶

發現我們北方吃甜的南方一般是吃鹹,比如粽子、月餅,北方都用紅棗豆沙,南方多用鮮肉蛋黃。油茶南方多是鹹的,我老家卻是吃甜。花生、核桃、芝麻、葡萄乾跟香油炒的麵粉拌和開水一衝,噴鼻兒香!我最愛的是自家幹炒,各種豆類,花生、瓜子,炒香磨粉和麵粉一起在鐵鍋內幹炒到微黃,吃的時候加水加糖,孩子們喜歡攥成糰子舉著到處走,乾粉無油經常會噎,但那種天然的植物焦香憶起來還饞得厲害。可惜,現在沒人願意麻煩做這個。饞也饞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