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故鄉豐縣的「油里滾」

世間的美好景色宛若母愛一樣,伴隨著人們,召喚著人們走出心境暗淡的沼澤,並立即簇擁著他們前行。

我們豐縣的美景之多,讓我難以用文字一一描述,因為,我的眼中,一草一木、人來人往、莊中小路、莊與莊之間的小徑……都早已是五星級的旅遊景點了,不!要比景區的景點好上百倍、千倍、上萬倍。我們的景色啊,是天然而成。

我在桌邊坐下來寫作,一時想不起該寫什麼。我竟然有了與印度詩人泰戈爾一樣的想法,他曾在《人生旅途》一文中如此惆悵地訴說。

我故鄉豐縣的“油裡滾”

鄉風裡的油條

品味人生,將會得到生活的幸福真諦;百讀生活,將會擁有衝突困境枷鎖的能力;與自然相握,科學的真相將與你同行。

我經常一個人靜靜地坐著、行走著,坐在綠蔭下、白衣河邊;奔跑在豐縣縣城鬧市中和我們單樓的人來人往中,聞著油香味、泥土味、還有最想看看金燦燦的“油裡滾”(在我們家鄉讀作YOU LI GUI),按漢語拼音應讀作YOU LI GUN,這就是方言的魅力。

我沉在家鄉濃重的方言裡,“吃著”油裡滾。

“多少錢一根?”母親問道。

“大娘,不要按根賣的,是一整個賣的。”

“我想給小孩買半根,看看能賣不?”娘問道。

“好嘞,大娘,這是大兄裡吧,來來,嚐嚐我家的味道如何?”店老闆遞給了我一小半,我看了看母親,母親說道:“嚐嚐吧。”母親給了店家3分錢,因為油條是5分錢一整根,我看在了眼裡,淚水流在了油裡滾上,那時起,我就下定決心,長大後一起要買很多“油裡滾”與家人分享。

寫到這裡,可能還的讀者不知道“油裡滾”是什麼。我還是有必要說明一下,“油裡滾”是我家鄉的一種油炸食品,學名叫“油條。”這一說,你可能就會拍著大腿迫不及待地告訴我:“你早說啊,我家鄉也有油條,好吃著呢。特別是就著粥吃,要一喝一個坑的粥啊”如果真得是這樣,我猜你一定是北方人,應是山東單縣、魚臺、金鄉,安徽蕩山及河南永城一帶人士,因為我的家鄉豐縣就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之處。

油條的吃法有很多。

我故鄉豐縣的“油裡滾”

油條裡藏了好多文化

在我們豐縣,吃著油條喝著粥,是人生最美的享受,尤其是在早上。在縣城上班時,我曾有過多次體驗,早上6點多起來,便條件反射地向工廠對面的包子鋪跑去,那裡排列著糖糕、油煎包、油條、粥、油茶供我選擇,還有大蒜頭……

遠遠地,店老闆老唐的老婆就招呼了:“喲,起這麼早啊,喝油茶還是粥啊,先來上一碗。”說著,就倒了一碗油茶,請注意:這不是一碗茶。而是一碗鹹湯,嚴格意義上應稱作是麵筋湯,還有海帶絲、花生米,稠稠的、滑滑的,喝到口裡,舌尖一卷,滿腮香津,回味綿長。

“再來兩個油條吧。”我大方地向店家喊著,“好嘞,來啦!”拉著長音的店家忙著手裡的活,這就是做生意,這就是家鄉的早晨美景。

我曾經試過,吃饅頭夾油條。買一個饅頭,橫著一掰兩半,將油條盤一下,夾在兩半饃中間,再用力壓一下,饅頭變得扁了許多,咬上一口,有了油條的饅頭,著實美味了許多,連口水都多了起來。你若說,也可以用烙裡饃(LUO LI MO)卷油條啊,我舉雙手贊成,但是,我要提醒你:我們家鄉有油饊子,酥脆的,本來烙裡饃很皮軟,你只要把饊子捲進烙裡饃,你大膽地咬上一口吧,烙裡饃會立即繳械投降。

我故鄉豐縣的“油裡滾”

跳舞的油條,人生的啟迪

製作油裡滾的方法與製作饊子大不相同,製作油條需要準備麵粉、膨鬆劑、鹽等,關鍵在於比例,如何讓自己家的油條好吃?每個店家都想。我總結了一下,有三個核心要素:1)你是否熱愛這個行業或這個商品?2)你是否有足夠的知識,如對面粉的特徵、膨鬆劑的作用、鹽的構成等。3)你能否堅持在油鍋前被油燻得不想吃油條。如果你滿足了這三個條件,進行了實踐,而且是反覆實踐,你就在炸油條方面有優勢了。

小時候,父親曾經分享過一個鄰近莊上人在上海炸油條的故事。想來,著實好笑,不過,這也反映了生意人的頭腦。老丁是一位能人,在大隊裡都是令人尊重的,他在20歲左右,曾帶領同村人去上海謀生,即炸油條,由於他人比較活反,他的攤位前彙集很多人吃油條,有一次,有個顧客問老丁同村人:“小夥子,你們的油條這麼好吃,用的什麼料啊?”該位同村人如實回答道:“蘇打粉。”同時,也一五一十地說出了配比,老丁上來就是一拳頭,“去拉風箱,會吃死人的,是洗衣粉。”然後,就把他的同村人趕回了老家。

這件事令我記憶很深,這是家鄉關於油條的故事。

油條也有面相,是指油條的長相。一般來說,油條是兩根一齊炸的,炸油條時,要小心地用長長的木筷子翻著油條,不然,油條的色彩就會變成深紅,這就好吃了,當然,一看你的油條色澤,食客們就會知道你的水平有限;油條的長短、均勻程度也是食客們關注的。基於我對油條的瞭解,油條有幾種口味:1)酥;2)皮軟;3)焦。前兩種能接受,因為油條不能放太久,放太久就會皮軟,最後一種口味“焦”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油太老,意思是你一直連續幾天都不換鍋裡的油所致。

我故鄉豐縣的“油裡滾”

走親戚必帶佳品

小時候,油條是珍貴之物,是走親戚必帶佳品,父輩們去走親戚,不管是八月十五還是春年拜年,都會買上些油條再加上二斤月餅或果子,就是一份禮了。

油條是探親訪友的上乘佳品,油條是我家鄉的鄉愁。

每逢出差在外,我都會問:“有否油條啊?”在大酒店裡,是能吃到油條的,但是味道遠不能與我家鄉的相比,我喜歡鬧市裡的油條,夾雜著鄉音、就著泥土的芳香,才是我的豐縣,我的油條。

南國的秋風不比家鄉的,家鄉的風中有著冷,這種冷屬於高冷,只有我的家鄉才有,是我熟識的,早已融入我的血液裡、骨髓裡。

我喜歡吃油裡裡滾,也喜歡看它在油裡跳舞,在店家手裡的長長筷子間左右翻騰,由微黃變成金黃,這個過程與人生一樣,經歷孩童、少年、青年到中年、老年,會面對成功與失敗,但,面對生活的態度是最為重要的。

2018.10.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