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之門》丘吉爾:二戰中如何利用情報?

關於作者

這本書有兩位作者。理查德•阿爾德里奇是華威大學國際安全教授,在數個英國政府部門擔任檔案管理、檔案解密等方面的顧。2015—2016年,協助德國聯邦議院調查了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斯諾登事件。作品有《看不見的手:英國、美國和冷戰時的秘密情報組織》。另一位是羅裡•科馬克,新一代情報史專家中的佼佼者,專業領域為英國秘密行動和秘密外交政策。

關於本書

這是一本講述英國情報部門秘密工作的書,這本書的切入角度是,英國首相與情報機構的關係。兩位作者按照在任首相的順序,一章一章寫過來,捋清楚了英國政治領袖與情報部門之間的關係。

核心內容

第一,丘吉爾在二戰中怎麼利用情報。

第二,愛德華·希思在1970年到1974年擔任英國首相,這是冷戰時期,我們看看政府是怎麼幹髒活兒的。

第三,在撒切爾夫人的任內,英國跟阿根廷打了一場馬島戰爭,當時的間諜都幹了些什麼。

《暗黑之門》丘吉爾:二戰中如何利用情報?

前言

你好,歡迎每天一本書。本期內容為你解讀的書是《暗黑之門》,副標題是“歷任首相主導下的英國情報史話”。這是一本講英國情報部門秘密工作的書,作者是兩位英國人,一位是國際安全問題專家奧爾德里奇,一位是情報史專家科馬克。

這本書的切入角度是,英國首相與情報機構的關係。作者按照在任首相的順序,一章一章寫過來。但是,我們對英國情報部門的瞭解,可能並不是從首相開始的,而是從007系列小說和電影開始,或者是從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開始的。你可能看過電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它就是根據勒卡雷的小說改編的。

英國小說跟英國情報機構淵源很深。007小說的作者弗萊明,跟勒卡雷一樣,都在軍情六處工作過,他們用工作經歷當素材,寫出了英國情報史上最有名的故事。除了他們,英國國寶級作家毛姆也當過間諜,他有一個系列小說叫《英國特工阿申登》,寫的是間諜故事,來源於他的真實生活。

情報機構的工作有時候跟文學創作很像,都要蒐集很多細節、線索,分析目標人物的性格,推斷行動的邏輯,從雜亂的信息裡理出一條符合邏輯的敘述脈絡。作家是在腦子裡完成這些工作的。換成情報工作,就需要成百上千人甚至是成千上萬人協作完成的,有的人負責破譯密碼,有的人蒐集情報,有的人做分析,有的人做偽裝欺騙對手,是一個更復雜的博弈過程。

小說還促進了英國情報系統的發展。這本書的開頭介紹,20世紀初,英國一個作家寫了一系列驚悚小說,大意是說英國境內有五千個德國間諜,德國軍隊會入侵英國等等。這些小說,一本就能賣出一百萬冊,一時間,英國民眾都陷入了間諜狂熱。而英國政府也意識到了情報工作的重要性,在1909年成立了秘密情報局。這個機構有兩個分部,一個是作戰辦公室軍事行動局第五處,負責英國國內的反間諜活動,也就是軍情五處;另一個是海外分部,負責在國外從事間諜工作,就是軍情六處。英國情報系統走向規範化、集中化,也可以說是小說和敘述的力量。

剛才提到了很多作家,他們的小說,還有改編的電影,都是熱門作品。我們可以把這本《暗黑之門》當成背景知識,以後再看國際政治題材、間諜題材的電影,就對政治領袖與情報部門的關係多一點兒認識。

今天的解讀分成三個部分:

  • 第一,丘吉爾在二戰中怎麼利用情報。
  • 第二,愛德華·希思在1970年到1974年擔任英國首相,這是冷戰時期,我們看看政府是怎麼幹髒活兒的。
  • 第三,在撒切爾夫人的任內,英國跟阿根廷打了一場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當時的間諜都幹了些什麼。

第一部分

好,我們進入第一部分,看看丘吉爾在二戰中怎麼利用情報。這時候的情報工作是軍事行動的配角。

有一部老電影叫《德黑蘭1943》,講的是1943年,美國、英國、蘇聯的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開會,討論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事。德國的情報機構,破譯了美國海軍通信密碼。得知三巨頭要在德黑蘭開會,德國間諜就準備在那裡暗殺三巨頭。電影講的是蘇聯情報人員抓捕德國間諜的故事。《暗黑之門》裡也講到了這段歷史。蘇聯派了三千個反間諜人員去德黑蘭,確認並抓捕了四百多名納粹間諜,保證會議順利進行。

會議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有一天,斯大林看見羅斯福遞給丘吉爾一張小紙條,然後他就下命令一定要搞清楚小紙條上寫了什麼。當時蘇聯有大批間諜在德黑蘭活動,對英美的官員搞竊聽,他們很快就完成了這個任務。羅斯福給丘吉爾的紙條上面寫的是,“先生,你褲子的拉鍊開了。”這個小插曲能表明,二戰期間政治領袖對情報工作的重視。

丘吉爾非常重視情報。有一個電影叫《模仿遊戲》,主角是英國數學家圖靈。電影裡有一個段落是,二戰期間圖靈被徵召到布萊切利園,破譯德國密碼機的故事。布萊切利園是當時英國政府破譯密碼的秘密基地。1941年9月,丘吉爾就訪問過布萊切利園,還希望圖靈能給他講解如何破譯密碼。

丘吉爾很喜歡看原始情報,而不是被人彙編總結的情報分析,但原始情報浩如煙海,光是1941年英國駐巴西大使館發來的各種情報就有一萬三千條。丘吉爾對情報工作的熱情,讓英國情報界的規模得以擴大,比如,二戰結束的時候,英國從事密碼破譯的員工高達一萬人。這些情報裡,不僅有德國轟炸機怎麼選擇轟炸目標,也有政治人物的八卦,怎樣分析出敵人的重大舉措,才是戰爭的關鍵。

丘吉爾非常得意的一件事是,他自己從情報中提前預見了敵人的行動。1941年3月底,丘吉爾得到機密情報,德國把三個裝甲師從羅馬尼亞調到了波蘭,丘吉爾立刻判斷,德國人要入侵蘇聯。此後,英國方面不斷把德國軍事調動的情報傳遞給蘇聯。蘇聯的間諜工作也非常出色,獲得了很多來自納粹德國、東歐和日本的情報,斯大林收到的德國入侵警告有80次之多,但他不為所動,因為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希特勒還親自給斯大林寫了信,斯大林更願意相信這些紙面上的保證,他對德國軍隊調動視而不見置之不理,直到1944年6月22日,德國軍隊突然進攻蘇聯。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說英國情報機構和丘吉爾,早就知道日本要偷襲珍珠港,但他們沒告訴美國,目的是要把美國拖入戰爭。1941年,英國的確能夠掌握德國空軍和陸軍的大部分情報,能夠解讀德國和日本之間的密電,對他們來說,日本駐德國大使和希特勒之間的通信內容也不是什麼秘密。丘吉爾並沒有知情不報,軍情五處派了一位特工去紐約,警告美國,日本人會偷襲珍珠港。但當時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對這個情報不屑一顧。胡佛認為,英國人總是搞假情報,來干涉美國內政,想把美國拖入戰爭。

那英國是不是想幹涉美國內政呢?當時,英國光是在紐約的情報人員就有一千人,租了洛克菲勒中心兩層樓辦公,名義上,這裡是英美安全協調處,實際上,這些人要偷聽羅斯福總統和國務卿說了些什麼,和美國駐英國的大使又說了些什麼。英國關心的問題是,如果歐洲都被納粹德國佔領了,那美國會採取什麼行動?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局面,納粹已經把歐洲大陸差不多全佔領了,英國當然希望美國人躬身入局,趕緊幫忙打納粹。所以,胡佛不相信英國情報機構,也是很正常的反應。

除了在美國境內搞間諜活動,丘吉爾和情報部門還發起了大規模虛假信息運動。書裡介紹了一些例子。1941年,美國有兩本日記成為暢銷書,一本是《柏林日記》,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駐德國記者夏伊勒寫的日記,夏伊勒後來寫了《第三帝國的興亡》,他的這兩本書直到今天,也是研究納粹德國的必讀書。

另一本暢銷日記叫《我和妹妹》,是一個荷蘭小男孩寫的,寫的是德國人侵略荷蘭之後,荷蘭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爸爸上了戰場,媽媽死了,哥哥帶著妹妹逃到了英國,躲開大西洋上的潛艇,再逃到美國。這本日記催人淚下,讓人燃起對納粹的仇恨。然而,這個荷蘭小男孩根本不存在,這本日記是英國情報機構偽造的,就是要贏得美國人民的同情。英國還偽造過一份納粹進攻拉丁美洲的軍事地圖,羅斯福演講的時候還拿出這份地圖來,向美國人講納粹的狼子野心。

你看,編故事,也是情報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除了騙取盟友的同情,也要騙敵人。丘吉爾非常痴迷欺騙計劃,就是故意散佈假情報,誤導敵軍。1943年盟軍登陸意大利西西里島之前,英軍兩個軍官策劃了一項欺騙計劃,他們準備花10英鎊從醫院的太平間裡買一具流浪漢的屍體,給他穿上軍裝,偽裝成一個高級軍事參謀,還給他手腕上弄一個公文包,公文包裡有一份秘密進攻計劃,顯示盟軍會從橫穿地中海發動反擊,然後把屍體拋到大海里。這個計劃被命名為“肉糜計劃”,屍體飄到西班牙,西班牙人會把公文包裡的文件送給德國情報部門,德國人就會真的以為盟軍的反攻地點是希臘和意大利的撒丁島,而不是西西里島。這個欺騙計劃其實就是戲劇創作,丘吉爾穿著睡衣,叼著雪茄,聽完這個彙報非常高興,批准執行。

在當首相之前,丘吉爾做過海軍大臣,陸軍大臣,空軍大臣。他在二戰期間不僅要應付納粹德國這個前方的問題,也要應付愛爾蘭、印度這些“後院”問題,他的戰時內閣高速運轉,為英國培養出了大批的政治人才。丘吉爾很早就判斷出德軍要入侵蘇聯,這倒不是說他比斯大林聰明,而是在戰爭中,先處於戰鬥狀態的人,對局勢的判斷很可能比還沒有投入戰鬥的人更清醒,沒有投入戰鬥的人,還會有僥倖心理。

二戰期間,英德間諜互相滲透,英美間諜互相合作,各種密碼密電不斷被破譯,但情報工作,還是作為軍事行動的配角出現,等到冷戰時期,間諜就是主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