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能量養生 ▏“吃”這些壞習慣,在耗損你的身體

人們想要養成好習慣,就必須解決以下三個問題,真正做到知、信、行的統一,這樣才能擁有健康。小純在這裡把那“三大雷區”給整理出來,大家可要警惕了。

純能量養生 ▏“吃”這些壞習慣,在耗損你的身體

一是不知:

不知道,就是缺乏健康知識,不知不覺地得了疾病,所以說:"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

二是不做:

不去做,就是雖然也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但不去照著做,這是因為在思想觀念上並沒有想通。


三是不久:

不堅持,就是隻能一時做到,但不能長期堅持,所以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這三個雷區,都跟我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表明,一個人的健康長壽60%都取決於自身長久的生活習慣,因此,想要解鎖“長壽”技能,正確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人活著常掛在嘴邊的,便是吃喝拉撒睡,無論何時,吃永遠都排在第一位,而我們飯後的一些習慣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健康。


飯後吃水果

現象:很多人都喜歡飯後吃點水果,認為能夠通過這個方式補充人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也可以解油膩。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生活習慣。

純能量養生 ▏“吃”這些壞習慣,在耗損你的身體

結果:時間長了,就會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

原因:食物進入胃以後,需要經過1~2小時的消化,如果飯後立即吃水果,就會被先前吃進的食物阻擋,致使水果不能正常消化。

解決方案:水果最好在兩餐間吃。

飯後吃水果除加大胃腸道的一點負擔外,對正常人來說,問題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除含有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外,還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對一些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有影響,如對微量元素。

因此,吃水果最好是在兩餐之間吃,對於血糖升高者,尤其不主張飯後即刻吃水果。


飯後飲濃茶

現象:中國人愛喝茶,吃飯帶喝茶好像是全套服務。但是,吃飯前後喝濃茶可是非常惡劣的行為。


純能量養生 ▏“吃”這些壞習慣,在耗損你的身體

結果:消化不良,缺鐵性貧血。

原因:飯後喝茶,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影響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

解決方案:吃飯時應配有湯和水。

這樣有助於溶解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有利於小腸中的消化吸收。

如果餐前或餐時不補充水分,飯後由於消化液大量分泌可引起體液失水,勢必引起口渴,此時再飲水就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

飯後喝茶,應改濃茶為淡茶,不要指望濃茶可減少睏意,這反而會影響營養的吸收。

飯後吸菸

現象:“飯後一支菸,賽過活神仙”,是嗜煙者的名言。


純能量養生 ▏“吃”這些壞習慣,在耗損你的身體

結果:損害肝臟、大腦及心臟血管。

原因:研究結果表明:飯後胃腸蠕動增加,血液循環加快,吸收煙霧的能力最強。

此時吸一支菸,煙中的有害物質比平時更容易進入血液,中毒量大於平時吸10支菸的總和。

解決方案:最好是戒了。

如果實在戒不了,那就看看下面的方法吧。

1、煙氣中含有對支氣管和肺組織有害的輻射劑,茶葉有抗輻射功能,吸菸者最好邊抽菸邊飲茶,抗輻射利健康。

2、維生素C對消除人體內的尼古丁、提高細胞的抵抗力、保持血管彈性有很大作用。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桔、橙、檸檬、刺梨、鮮棗、番茄、辣椒、小白菜、油菜、菜花、苦瓜、胡蘿蔔、白蘿蔔等。所以,愛吸菸者也應該是愛吃水果蔬菜者。

3、吸菸還可能導致心血管疾患,常飲柿葉茶,多吃魚和魚子可防止動脈硬化和冠心病。


飯後洗澡

現象:有些人喜歡吃完飯就洗個澡,認為飯後洗澡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身體健康。

純能量養生 ▏“吃”這些壞習慣,在耗損你的身體

還有些人吃得興起便滿身大汗,喜歡飯後就洗個乾乾淨淨,也有人厭惡飯店裡的油煙味。

可是,飯後立刻洗澡對身體的影響還真不小。

原因:飯後洗澡,體表血流量就會增加,胃腸道的血流量便會相應減少,從而使胃腸的消化功能減弱,引起消化不良。

解決方案:洗澡要選好時機。

科學講,飯前飢餓的時候就不要洗,容易造成缺氧和暫時性貧血。

飯後立即就洗也不好,最好是飯後一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再洗。睡前洗澡會消除一天的疲勞,輕鬆入睡。

飯後立即散步

現象:中國有兩句老話,一句是“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另一句是“要活九十九,飯後不要走”,這兩種說法哪個更靠譜呢?

純能量養生 ▏“吃”這些壞習慣,在耗損你的身體

結果:消化不良。

原因:對有些人來說,飯後“百步走”,非但不能活到“九十九”,還會因為運動量的增加,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解決方案:不同的人,區別對待。

飯後百步走,適合於平時活動較少、長時間伏案工作、形體較胖或胃酸分泌過多的人。

飯後不要走,主要指體質較差、體弱多病,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疾病的人,飯後最好不要散步。

不當的體育鍛煉也會傷害胃膽,如劇烈運動時全身血液重新分佈,胃腸蠕動減弱,各種消化液分泌大大減少,消化系統處於抑制狀態;運動後不經過適當休息,立即吃飯或貪吃大量冷凍飲料,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嘔吐等胃腸病及膽囊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