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裸分考名校难到怀疑人生,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

导读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高校自主选拔人才的形式越发多样化。除了普通的高考录取之外,还有以清北自主招生、领军计划、博雅计划、保送生、自强计划等为代表的特殊类型招生方式。

01清北特殊类型招生数据

2018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综合评价、高校专项计划获得降分的总人数,达到6100人,占其计划招生总数6700人92%!也就是说,全国只有600人左右能通过高考裸考进入清北,其他人全部都有降分。

大数据|裸分考名校难到怀疑人生,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

2018年清北特殊类型招生中,获得降分的考生分布情况:

大数据|裸分考名校难到怀疑人生,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


2018年清华大学招生计划是3400人,获得降分的总人数是3253人,占比95.68%,其中包括自主招生949人、领军人才选拔计划1825人、自强计划479人

北京大学招生计划是3300人,获得降分总人数是2880人,占比87.27%,其中自主招生855人、博雅计划1559人、筑梦计划466人

教育学者、大学生职场导师、立思辰·百年英才高考升学规划研究院院长梅金锁在2018年3月两会期间

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未来学生想进名校,不能死盯着高考分。由于裸考上好大学的空间被挤压的所剩无几,所以拿不到清北降分的考生,基本就和清北无缘了。

02竞赛生占据自招半壁江山

我们常说五大学科竞赛是自主招生的硬通货,那么今年的竞赛生表现如何呢?

大数据|裸分考名校难到怀疑人生,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


获清华降分的949人中,466人有省一及以上奖项,竞赛生占比49%,获国奖的考生共263人,占比28%

获北大降分的855人中,504人有省一及以上奖项,竞赛生占比59%;获国奖的考生共337人,占比39%

370人仅获竞赛省一,却拿到了清华北大“自主招生”降分。

梅金锁院长指出,无论是清华还是北大的"自主招生"降分名单中,竞赛生都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

物理、数学竞赛的含金量最高。因为在清华北大的自招降分人群中,物理、数学竞赛生数量是最多的,化学其次,生物、信息学再次之。

03近三年清北降分人数变化

我们再来看看清华北大自招、领军博雅计划入选名额统计的变化有哪些规律:

大数据|裸分考名校难到怀疑人生,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

由上图可见,获得清华北大降分的总人数呈上升趋势,2016、2017年,清北降分人数录取基本维持在60%-70%2018年的涨幅尤其明显,实现了自招改革后的人数三连涨。

梅金锁院长表示,由于清北的自主招生报名条件要求太高,很多考生选择报考要求较低的清华领军计划、北大博雅计划来冲击名校。所以,获得“清华领军” “北大博雅”降分的考生人数远远超出了获得自主招生降分的考生。可以说,“清华领军”“北大博雅”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势头强劲。

04未来自主招生形势预测

梅金锁院长表示,清北毕竟是国内顶尖学府,尽管有多种升学途径,仍然是很多考生望尘莫及的。不过,通过对清北招生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未来自主招生形势作出如下预测:

1、自主招生竞争更加白热化

随着高考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等选拔模式在重点大学招生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已逐渐成高校自主选拔的共同理念。

另一方面,由于高考改革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试题难度有所调整,考生成绩呈现扁平化趋势,尖子考生不再像之前那样在高考中占据绝对优势,导致裸分的竞争压力剧增。

2、自主招生报名条件变化大

1)理科类竞赛依然是主流

我们统计2018年90所高校自主招生简章发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奥赛在报考中依然占有绝对竞争优势,95%以的上高校在其招生条件中明确提及学科竞赛奖项。

2)科创类竞赛成“新宠”

科创类竞赛成为新一代的“宠儿”,2018年有60%左右的高校认可科创类竞赛赛事,尤其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和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3)综合成绩优秀依然有机会

自主招生主要招收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考生,并不表示无奖项的考生就没有机会参与自主招生,2018年,

“清华领军”“北大博雅”以及兰大、哈工大、华南理工等十几所高校都认可综合成绩或者单科成绩优秀的考生。

2018年3月23日,教育部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高校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提出严格报名条件、严格材料审查、严格学校考核、严格监督制约、严格惩处造假等“五严格”工作要求。

针对这一文件精神,众多高校在2018年自主招生简章中,对于造假泛滥区的论文和专利审核做了特别强调和要求(点击查看:高校自主招生对论文、专利发明的要求,这些你都知道吗?)。

梅金锁院长提醒:裸考名校已渐行渐远,通过特殊类型招生的方式获得降分才是大势所趋。所以,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早规划、早准备。如果临时抱佛脚,成功的机会非常渺茫。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的招生条件每年都会结合实际情况做一定调整

,往年的情况仅供参考。建议2019届、2020届的家长和考生视实际情况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