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前一陣寫了好幾篇推文,從不同角度吐槽《安家》。可真當它播完了,我又開始懷念它,因為接檔劇實在是太爛了。

市面上爛劇那麼多,可爛成《如果歲月可回頭》這樣的,也是十分少見了。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和這部劇相比,《安家》就是“現實主義力作”,《完美關係》就是“展示真實職場的專業劇”,《新世界》是“節奏明快的刑偵歷史大戲”。

無論它們有多少缺點,至少還是個電視劇。

《如果歲月可回頭》呢,就像一場中年人的讀書展示會,讀的還是十幾年前的網絡文學。

隨便截兩句臺詞,大家感受一下這撲面而來的小四風。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1

臺詞文縐縐地瞎矯情就罷了,就當看了部《小時代》中年版好了,對國產劇要求不能太高。但它最致命的問題是,劇中人除了沒完沒了地背“唯美句子大全”外,就什麼也不做了。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這比摳圖演戲還省事。Angelababy至少還在空調房裡模擬一下要被砍頭的情景,或者假裝對面有個人,舉起劍擺擺姿勢。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而《如果歲月可回頭》裡的人,他們不通勤,不工作,不買東西,不吃飯,連手機都不玩。

他們要麼坐在車裡,要麼坐在家裡沙發上,或者是酒吧、公園裡,有時面對面,更多時候是各自目視前方,凹出一個深沉傷感的表情,背幾句“QQ空間個性簽名”水平的警句。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注水撐時長,演員的表演都好像是故意放慢了速度,一字一頓,一句一頓。調成1.5倍速播放,才像是正常的語速。

熱衷扮演先知的靳東,這次換了種方式來給觀眾講大道理。

打開第一集,你會誤以為靳東要轉型戲路,演失意男人了。他整天酗酒,老婆要跟他離婚,他在公司的新聞發佈會上出洋相,然後被開除。

同時還有兩個男人,也各自在離婚的邊緣。三個人報名了一個旅行團,到澳洲旅行。

瞭解了彼此的遭遇後,決定再年輕一回,組成了一個三人組,染頭,泡吧,和一堆年輕人玩真心話大冒險。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這部劇的編劇和導演都是張建棟,1962年出生,三個男主都是70後,拍出了一部散發著濃濃過時氣味的電視劇。

不是說中年人過時,我以前多次寫過,中年人的生活也一樣值得關注和探討,而這部劇的過時在於,它既和年輕人脫節,也和中年人脫節,和整個時代都是脫節的。

這部劇裡的年輕人,不是在酒吧裡high,就是在街頭塗鴉,吵吵鬧鬧地要改造大叔。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這部劇裡,塗鴉和DIY,這種在國內至少存在了快二十年的概念都成了新鮮事物。

三個大叔開始模仿他們,把頭髮染得五顏六色,穿上潮服,作天作地。他們先是趕走了塗鴉的幾個小夥子,然後開心地接過丟下來的油漆罐,也在牆上畫了起來。

警察來追他們了,三個人笑著奔跑起來。

此時,靳東臉上的褶子裡彷彿寫著:我和年輕人一樣不羈放縱愛自由了!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這劇情我至少在二十年前就看過了。

1998年的《天地豪情》裡,周海媚演的嘉慧找了個潦倒藝術家男朋友,帶著嘉慧在街頭亂塗亂畫,最後被警察抓了。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90年代,不正好是導演、主演他們年輕的時候嗎?可能那會兒,確實流行過在牆上畫畫吧。

但是現在有多少年輕人會那麼有活力,去街頭搞創作?是直播不好看還是遊戲不好玩?

主創們,你們竟然不知道年輕人最主要的活動,早就不是“燥起來”,而是躺在家裡玩手機嗎?

和年輕人有隔閡就算了,可他們和自己的同齡人,也並不活在同一個次元裡。

戲裡極力想表達中年危機。但他們對中年危機是什麼一無所知。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這幾個人,就算每天不幹正事,被公司開除,也都住在精緻的樣板間裡。

他們沒有晉升壓力;不需要一刻不敢放鬆,以防公司的後輩搶位置;沒有健康危機;也不用為孩子升學託關係、攢贊助費……

2

三位男主的“不容易”都表現在狗血事件中:

突然發現養了十年的女兒非親生;

老婆和體育老師搞外遇要離婚,又後悔求複合;

整天喝得醉醺醺被開除,還能跑回公司對老闆吆三喝四……

每次看國產劇,最讓我震驚的,不是他們又發明了什麼注水新辦法,或者演員們拿了多天價的片酬。

我最震驚的,是這些影視圈大咖們,原來已經和普通人的距離遠到彷彿不在一個國度裡。

看看《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裡的中年危機。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單位裡分不到房子,一家好幾口擠在小平房裡。

為了多拿點補助申請去油漆間幹活,怕老婆知道心疼,一直瞞著不說;

下崗潮來了,他成了下崗職工,不敢告訴家裡人,每天照常帶飯去火車站、商場晃悠到下班時間再回家;

四十歲的男人了,一事無成,老婆在國外的前男友回來了,又吃醋又自卑又覺得對不起老婆,管不住嘴一直冒酸話;

老媽得了阿爾茲海默症,為了誰多值一天班,和兄弟姐妹吵架;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簡直就是李宗盛唱的“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

所謂中年人,不就是這樣嗎。

電視劇結尾,大民一家三口的對話,每每想來,都又心酸又會心一笑。

“爸,人為什麼會死呢?”

“我也不太懂,問你媽。”

“媽,人活著有什麼意思呢?”

“有時候沒意思,剛覺得沒意思又覺得特別有意思了。真的,不信問你爸。”

“爸,人活著沒意思怎麼辦?”

“沒意思,也得活著。別找死!”

“爸,為什麼?”

“我跟你打個比方吧。有人槍斃你,沒轍了,你再死,死就死了。沒人槍斃你,你就活著,好好活著。”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相比於整天熱衷展示自己無所不能,把押韻的排比句掛嘴邊的中年男子,一事無成的大民才更像是活明白了。

再早十年,趙寶拍了幾部電視劇。

《我的青春誰做主》《婚姻保衛戰》《男人幫》等等。裡面都是總裁、高管、律師、模特什麼的。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恕我直言,國產劇走上脫離現實的浮誇路線,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編劇、導演和演員不再用心感受生活,也可能此時他們和普通人的生活徹底劃清了界限。

他們的生活裡不再有柴米油鹽,都飄在空中樓閣裡。因為不再用生活細節來展示角色的個性和境遇,推動劇情就只能靠大段大段直白的臺詞。

可生活裡誰會整天把自己的名字、簡歷掛嘴邊,誰會見個人就推心置腹,拉著人家感悟人生?

還有點良心的,會在民生新聞裡找找社會痛點做引子,比如《虎媽貓爸》裡的學區房問題;《歡樂頌》裡的貧富差距問題;《都挺好》裡的重男輕女問題。

靳東終於演了“中年危機”,可臺詞卻像郭敬明寫的


像《如果歲月可回頭》這樣的……

我要是編劇,所幸也不讓他們硬凹年輕範兒了,直接讓三個人穿越回90年代,帶著觀眾重走一遍年輕時的路。

你們不知道2020年的人是怎麼活的,難道還不記得90年代是怎麼回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