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計而忙碌普通人--鄉村版的滴滴打車

農村居民一般居住地分散,搭乘連通城鄉的公交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不可能每個村莊都得到,終點站一般在一個相對集中的點,要想到家還要走相當長的一段路。這最後“一里路”的需求,崔生了以開摩托送客為生的農村新行當_鄉村摩的。

為了生計而忙碌普通人--鄉村版的滴滴打車

一下車,馬上就會有騎著摩托的漢子熱心地問“走嗎?”,“到哪?”,“要送嗎?”,如不需要,就乾脆回答“不用!”,一般他們不會‘再糾纏你。如果你回答的話稜模兩可“等一下”,“什麼”,他們就會跟著你,纏著你了,你也大可不必緊張,厭煩,他們不過是想為你服務一下,掙的一點車費而己。熟人熟客就不會費這些周章,抬腳就上,開車就走,價錢是約定現成的,路線是固定的,甚至相互間可以一句也不用說。

為了生計而忙碌普通人--鄉村版的滴滴打車

農村這群以開摩的為生的人,由於經年累月風吹日曬,一般臉色都裡透紅,體形壯碩。常年衣服也比別人穿的多,特別是冬天,整個人穿的象個“稻草堆”,因為騎車風大,穿的不多,整個人就象照了Ⅹ光一樣__通對通,五臟六府都掏出來在風中顫抖。

為了生計而忙碌普通人--鄉村版的滴滴打車

他們在開摩的前,都曾從事過其他營生,有的在鄉鎮企業有過一份比較正式的工作,有的過去開豆腐坊的,有的是理髮匠,也有在外打工受過重傷不能再從事重體力活的,不一而足。因情勢的變化如:國家對五小企業的整治,原鄉鎮企業大多數.汙染嚴重的“五小”,隨著企業的關閒,一些人就失去了工作;隨著城市化的加速,農村人口也加速流失,原本以村民為服務對象的匠人們也失去了經濟來源。為了..能在家陪伴小人或老人,他們只能在農村自謀出路。

走近這群人,探究他們生活的酸.甜、苦.辣。你會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故事。

他們送過被毒蛇咬了情況危急的村民;“撿”過迷路的孩童,把他送回家中;營救過交通事故中傷者;協助公安部門制服逃犯,.

年初,網絡上報道了一起摩的司機襲警致死惡性事件,一時沸沸揚揚,人們把這群人都看成惡人似的,其實不盡然,他們只是為了生計而忙碌的普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