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外,君命,还是要受的!

出自孙子兵法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种说法一度流传甚广,甚至成为一些人推脱的借口,遇到类似的处境,就来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先斩后奏,先让自己痛快,后面的事情先不管。

将在外,君命,还是要受的!

这句千古名言,提到了将领,自然和古代打仗有关。受限于古代路途遥远和交通工具的不发达,在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等落后情况下,信息的传递速度太慢了,在面临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快速的决策才能把握战机,不至于打败仗。所以,和君主之间的漫长决策交流,明显会拖后腿。

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在外领兵的将军,独断军事,做出最有利的决定,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所以孙子兵法这本古代著名的兵书,才推崇这种做法。但也正因为其极广的流传度,人人皆知,有些人在没有合理的评估之下,滥用此行为,尤其是当将领遇上厉害的君主,不听君命,容易酿成大祸,汉光武帝刘秀就遇到两次这种情况。

将在外,君命,还是要受的!

第一次是手下的邓禹。邓禹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第一,实力毋庸置疑。邓禹率军讨伐赤眉军,吃了败仗,军队还缺粮。刘秀就写信让他回来,说我已想好了对策,你不要轻易出兵,他还派了冯异过去,名为协助,实为让他看着邓禹,不要让他冲动误事。

邓禹因为吃了败仗,羞愧不已,果然没有听刘秀的话,瞒着冯异,派部下邓弘发兵去打赤眉,结果被赤眉用计所破,幸好邓禹和冯异来得及时,才把邓弘救了回来。但是邓禹还不信邪,又率兵去打赤眉,结果还是败了。他早就把刘秀的不要轻易出兵的命令抛之脑后了,多次的战败,他自己也不好意思了,只能主动请求降职。

将在外,君命,还是要受的!

第二次是手下的吴汉。吴汉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第二,实力同样是杠杠的。吴汉进攻蜀地,逼近成都时,刘秀也写信给他,说成都公孙述还有10万人,他们人多占有优势,你要坚守广都,千万不要主动出击,让他们主动,等他们精疲力尽的时候,你才主动去打,这样胜算更大。

吴汉同样没有听刘秀的话,和部下刘尚并分两处,互成犄角,自己率军前去攻打成都。还写信告诉了刘秀,刘秀一看,心想坏事了,人少还分兵,还主动出击,这不是给公孙述机会逐一击破吗。刘秀的回信还没送到,果然不出他所料,公孙述一方面派兵牵制刘尚,一方面集中兵力来打吴汉,吴汉被人包了饺子。幸好他大难不死,后来逆风翻盘,才打下了蜀地。

将在外,君命,还是要受的!

此时的刘秀,心有多憋屈啊,手底下的人,个个都是人才,平时说话也好听,但是一到打仗的关键时刻,就咋不听话了。打仗前可是千叮嘱万叮嘱,本来答应得好好的,结果到后来,总是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想法,差点误了自己的大事,真是操碎了心。

当然,历史上因为不听君主的命令,导致了胜利结局的,也不在少数。历史上也有听了君主的命令,导致了失败结局的,也不是没有,毕竟,像汉光武帝刘秀这么会打仗的皇帝,也没几个了。可见,这一做法本身并无单一的评判标准,关键得看人和时机。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