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无处遁形,你我的隐私就该被如此利用?

身处于这个时代,我们太容易得到和失去,一众的互联网企业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内容,随时随地可供浏览。但同时,我们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一举一动却被无情地记录和保持下来,形成海量的数据,以更好地追踪和服务于我们,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以隐私换服务和便利吧!

大数据下无处遁形,你我的隐私就该被如此利用?

最近饱受广大网友诟病的手机APP录音窃听的问题,可能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唯一的个例,与此相似的手段还有很多。网上购物、搜索东西、浏览网页、新闻等足迹,似乎都难逃被监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可能我们刚在网上购买或浏览了某一类物品,然后去看新闻或打开某APP的时候,会有一些广告,我们会惊讶的发现这些广告竟和我们刚浏览的商品如出一辙。

大数据下无处遁形,你我的隐私就该被如此利用?

还有,当你在网上搜索某个地方时,你会在另一个网页或APP看到该地点附近的旅游信息或者是酒店、吃喝玩乐等的广告。这些可能只是对我们信息的简单的利用而已,好像我们也没有损失什么。不过,此前的“大数据杀熟”倒是很高明,同样的网络环境下,却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待遇,这让人很是愤怒。

大数据下无处遁形,你我的隐私就该被如此利用?

以上这些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我们可能还尚未发觉。反正,只要东窗事发,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来开罪,想要他们背锅,那是不可能的。虽然你手上拥有某些证据,但在法律层面对数据、隐私的保护进行完善以及全民隐私意识得到提升之前,想要他们乖乖承认是很难的,最终可能就会不了了之。

大数据下无处遁形,你我的隐私就该被如此利用?

大概是互联网时代来的太快太匆忙了,一切都还没来得及准备好,就一跃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国家,网民数量和上网设备都是第一。显然,一切发生得太快,在人们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被钻了空子。p2p爆雷、数字货币、区块链割韭菜、网络诈骗等何尝不是这样呢?

大数据下无处遁形,你我的隐私就该被如此利用?

的确,在这个时代我们有太多的无能为力,既然我们已经容忍和默许了隐私的被侵犯,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毕竟与我们能借此享受到的那些便捷和舒适来说,那似乎并不值得一提,大概他们是这么想的:“反正大家都一样,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总有一天,这些侵犯隐私的行为将会得到遏制和收敛,但就现在的情况而言,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