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和恐龙化石的缘分,是从孔子遇上恐龙开始的?

当地球的两代霸主相遇

大家还记得《侏罗纪公园》吗?哈蒙德博士利用一只困在琥珀里的蚊子复活了恐龙。后来,复活的恐龙失控,整个小岛都弥漫着恐怖的气息......

从19世纪科学家们发现恐龙化石开始,就不断有恐龙并未完全绝种的传闻。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网记录,刚果河流域出现的神秘生物——魔克拉·姆边贝。有人认为这种神秘的生物是恐龙的后代。

关于魔克拉的最早文字记录出自一位法国的传教士Lievain Bonaventure,他在书中提到他曾见过一些约有三英尺长的大脚印。1859年另一位传教士Thomas听当地人口说,他们也曾有人猎杀过一只魔克拉,还吃了它的肉。但是,吃过肉的人,过不久就全暴毙而亡了。1913年,一位德国船长Freiherr von Stein zu Lausnitz作了调查,他在报告中这样说的:据说,这种生物的皮肤是灰褐色的而且很光滑,大小大概和象差不多,至少不会小过河马。它有一个长而灵活的脖子,听说头上还有一个角。1976年,爬虫学家James H. Powell与生物学家Roy P. Mackal专门对魔克拉进行了调查。通过几年的调查,他们发现,目击者口中的魔克拉和梁龙很相似:有15到30英尺长,蛇一样的头和脖子,长尾巴,身体像河马。

人类和恐龙化石的缘分,是从孔子遇上恐龙开始的?

魔克拉·姆边贝

关于魔克拉的真面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但是还有一种较为科学的说法。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恐龙一直存活在我们的身边。因为,鸟类就是恐龙进化而来的。

1996年,在热河神物群中不断发现带羽毛的恐龙化石,为这个说话提供科学依据。其中,科学家在中国辽宁发现的中华鸟化石是人们发现的第一只带羽毛的恐龙。中华鸟的体型和鸡差不多大,牙齿锐利具有锯齿;尾巴很长;前肢短小;后肢长且粗壮。最重要的是中华鸟身上长有原始羽毛。中华龙鸟既有小型兽脚类恐龙的一些特征,又有鸟类的一些基本特征,这些重要特征,足够证明恐龙和鸟类的密切关系。在2009年,科学家又发现一块羽王龙的化石,石化不仅保存了完整的恐龙骨骼,还留存着精美的羽毛痕迹。羽王龙是目前最大的长羽毛的恐龙。

人类和恐龙化石的缘分,是从孔子遇上恐龙开始的?

最大的长羽毛的恐龙

人们致力于研究恐龙蛋、恐龙身高、体重、骨头、肤色、习性、足迹、粪便等。总之,任何和恐龙有关的东西,我们都喜欢研究。我们痴迷于从化石研究恐龙,一方面是为了试图更近一步了解那个古远的世界;另一方面,是为了预测我们的未来。

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教授说:“我们要研究、理解人类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就首先要知道人是怎么来的。恐龙就是这个大故事里的关键一环。它是以前陆地的霸主,我们是现在陆地的霸主。这一代的霸主总是想要去了解上一代的霸主。”

关于恐龙,人们可以说是挑战了人类想象力的极限,不仅想象出很多关于恐龙的故事。比如《侏罗纪公园》系列、《侏罗纪世界》系列、《驯龙记》等。还为此付出了行动。这位美国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远不满足于想象,他要试图从鸡的身上提取DNA并复制出真实的恐龙。杰克·霍纳之前参与了《侏罗纪公园》创作,或许就是从影片中得到的灵感。杰克·霍纳说:“如果幸运,‘鸡恐龙’将在5年内实现。”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概项目已经进入尾部胚胎发育阶段。

从2009年,杰克·霍纳宣布要复制恐龙,到2011年,他在TED上演讲,他的疯狂举动,受到了多方的质疑。哈佛医学院教授马修·哈里斯认为:虽然条件允许可以做这个实验,但并不意味应该做这个实验。就算成功制造出已经消失的事物,除了一只乱七八糟的怪物鸡,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 因为它不是一只恐龙,永远也不会是恐龙。

人类和恐龙化石的缘分,是从孔子遇上恐龙开始的?

图片源自网络

复活恐龙这件事,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未来的某一天,恐龙会不会和人类共存于地球上呢?如果真到那时候,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谁又会知道呢?

不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侏罗纪公园》中哈蒙德说到的:“这些生物要存活下来,需要我们离开,而不是我们的帮助。而且我们让出一小步,信任大自然的力量,生命总有出路。”

当孔子遇上恐龙

《侏罗纪公园》是从一块琥珀中复活了恐龙。其实,人类最早对恐龙的认识是从化石开始的。

17世纪,牛津大学罗伯特·波尔蒂的《牛津郡的自然历史》中记载过一个化石。这块化石,后来被一个叫布鲁的人叫做“巨人的阴囊”,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巨人的生殖qi。而且人们曾认为,这是世界第一例被记录的恐龙化石。事实上,我们中国才是最早发现并记录了恐龙化石的。

16世纪前的文献《国语·鲁语下》有这样一个记载:

“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于仲尼,曰:‘无以吾命。’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既彻俎而宴,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

史记也转述过这件事:

《史记·孔子世家》:“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问仲尼: “骨何者最大?”
  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

这个故事是说:春秋时期,吴国打败了越,并得到了越国的一节大骨头。这块骨头有一辆车那么大。吴国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骨头。就派使者去问最博学多才的孔子:“谁的骨头最大?”

孔子回答说:“当年大禹治水成功以后,在会稽这个地方召集大家开会。可是有个叫防风氏的人迟到了,大禹大怒,就命令把他斩首示众了。据说,一车只够装一节防风氏的骨头,就跟这骨头差不多大。” 大家听完,很是钦佩孔子的知识渊博。

人类和恐龙化石的缘分,是从孔子遇上恐龙开始的?

防风氏(图片源自网络)

后来经过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这根骨头很可能就是恐龙的化石。虽然孔子对“大骨”的解释并不科学,但是却足以证明中国才是第一个发现恐龙化石的国家。我们比西方的“巨人阴囊”要早2000多年。

当恐龙遇上艺术

中国不仅是发现恐龙化石最早的国家,也是恐龙资源最丰富国家。据统计,在我们国家发现的恐龙化石多达150种。《自然》杂志说:“在21世纪初,中国既拥有最好的古生物学家,又拥有最好的化石。”

这个恐龙研究大国,有不少恐龙爱好者。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对恐龙都一种特殊的感情,既喜欢又害怕,即好奇又兴奋。我想每一个喜欢恐龙的人应该都希望可以和恐龙近距离接触吧。

许多恐龙爱好者应该都知道“PNSO恐龙大王”,它可以算是中国恐龙研究的排头兵了。这次PNSO出了一套叫《PNSO恐龙博物馆》的图书,给喜欢恐龙的朋友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PNSO恐龙博物馆》有四本:《PNSO恐龙博物馆·大型肉食恐龙》、《PNSO恐龙博物馆·大型植食恐龙》、《PNSO恐龙博物馆·小型肉食恐龙》、《PNSO恐龙博物馆·小型植食恐龙》。

这套书的作者是恐龙复原大师赵闯和科学童话作家杨杨。赵闯7岁开始画恐龙,21岁他的作品就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赵闯查阅了很多资料,严格遵循着科学依据,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创作,完成了恐龙的复原。精美的恐龙结合了杨杨简洁而温情的文字,带领我们开启了恐龙时光之旅。

同时,这套图书的科学顾问是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部主席——Mark A. Norell。这可以算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交叉。

来看一下《PNSO恐龙博物馆·大型肉食恐龙》里面的恐龙,是不是感觉这是国产恐龙图书中最逼真,最霸气的。

人类和恐龙化石的缘分,是从孔子遇上恐龙开始的?

《PNSO恐龙博物馆·大型肉食恐龙》图片源自pnso恐龙大王wb

而且,这本书真多很大!!我收到快递的时候,惊到了,又沉又大的一本书。一本260mm×370mm的画册,左右双边全打开大约有一米长。可以想象一下,这种纸上的imax视觉效果,不在博物馆,也不在电影院,就在你手上,是有多震撼!

人类和恐龙化石的缘分,是从孔子遇上恐龙开始的?

打开后是4个8开的页面(图片源自pnso恐龙大王wb)

恐龙已经灭绝了,但是人类的探索精神一直都会在,这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时光的长河中,地球承载了丰富的生命。不管是恐龙还是人类,都只是大自然的产物。我们应该在探索自然的同时学会敬畏大自然、包容其他物种、尊重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