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山理念”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智庫聲音】

作者:樓俊超(浙江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週年。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浙江餘村調研,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調研餘村9天之後,習近平同志以筆名“哲欣”在《浙江日報》頭版《之江新語》欄目中發表短評,進一步闡釋了這一理念的深刻內涵。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一套科學完整的理論圖景躍然而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從理論價值看,這一理念繼承並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科學闡述了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為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是中國特色生態環境生產力理論的重大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實踐價值看,這一理念是新時代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關係的根本遵循,對走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之路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廁所革命、垃圾、汙水、村莊清潔行動等方面著眼,部署建設農村“美麗家園”。這一要求,順應了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夯實了鄉村振興的基礎。守護好農村的自然環境和生態資源、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生態振興的必要前提。當前,以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必須重點把握如下三點:

第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沒有樹立牢固的理念,就沒有堅定行動的決心。對於“兩山理念”的認識是一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過程。第一階段,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呈現出矛盾狀態,只要經濟,不要生態;第二階段,雖意識到綠水青山的重要性,但為了小利益而不顧大環境;第三階段,真正認識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成為自覺行動。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擔當表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讓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的意識入腦入心、生根發芽。

第二,保持綠水青山的資源優勢。鄉村與城市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擁有綠水青山的生態資源。保持綠水青山的資源優勢,就是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助力。由於鄉村振興目標多樣化,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容易產生衝突和矛盾,必須把保持綠水青山放在前面,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絕對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而破壞生態環境。首先,要以可持續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原則,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子孫後代留下“綠色銀行”;其次,對於已遭損壞的生態環境,必須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進行整體修復、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再次,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依靠制度和法治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做好環境資源保護;最後,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補償機制。

第三,用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從總體原則看,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循序漸進,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施策,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分化特徵。從具體方向看,需要做到以下四點:一是合理規劃鄉村空間結構。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實行不同開發策略,對主要集聚經濟和人口的地區實行重點開發,對主要提供農產品的農產品主產區實行限制開發和優化開發,對主要提供生態產品的生態功能區實行優化開發和禁止開發;二是合理開發綠水青山帶來的生態產品和資源產品。從生態產品看,要推動建設生態功能區,積極發展生態觀光旅遊業,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遊產業鏈。從資源產品看,要優先開發可再生資源產品,合理開發非可再生資源產品;三是依託綠水青山的先發優勢,發展好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服務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要依託當地自然資源稟賦和歷史人文習俗,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發展相關生態產業,為鄉村居民創造可持續的收入來源;四是統籌建立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對鄉村振興實行全面統籌安排,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態保護成效與資金分配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探索建立生態產品購買、森林碳匯等市場化補償制度,讓綠水青山順暢地轉變為金山銀山。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只有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才能將鄉村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全面振興。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07日 0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