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俯視世間的姿勢:道德綁架,成為愚昧者的攻擊利器

“道德綁架”這個詞在如今的社會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很多人為此不勝其煩。這個詞在百度上有很詳細的解釋,我覺得總結起來就是說

人們心目中的強勢群體一定要為他們心目中的弱勢群體做貢獻,若是前者不遵循這條“真理”就要被群起攻之

1.不要把道德看成法律

道德不是底限,法律才是底限,就像法律規定了兒女必須贍養父母,保障他們的晚年生活,這是不能突破的底限,一旦突破就要收到相應的懲罰。但是法律不會規定兒女回家的次數,陪老人的時間,提供給老人怎樣優越的生活條件,這些都是道德層面的。為什麼不規定這些呢,哪怕在最發達的國家,都沒有這樣的法律條文?一是因為個體差異性,包括了經濟,地位,甚至還有性格各方面的因素。

我有個大學同學A工作很好,錢賺得多,儼然一個小富婆,對父母出手也大方,每月都打幾千塊錢給父母,碰上節日還買一些奢侈品寄回去給父母,但是她一年只回家2次,因為工作太忙。同學C倒是能每週回家陪父母,還能陪他們到附近的景區去遊玩,去大型商場購物,還能教他們玩蘋果X,朋友圈儼然一副別人家女兒的樣子,但是她現在每月都還需要父母的救濟。一個沒時間,一個沒金錢,我們又能譴責誰呢?在道德上,2人各有為人詬病的地方,但是

她們都沒有突破法律這個底限

上帝俯視世間的姿勢:道德綁架,成為愚昧者的攻擊利器

2.道德緣於人內心的追求和認同,絕非無奈之舉

為什麼道德綁架讓人難以接受,一方面他們的善舉被貶低得一文不值,一個明星或者富豪捐100塊錢和一個窮人捐100塊錢,得到的是完全相反的評價,前者會被人們吐槽小氣,沒有奉獻感,後者就會被人們高歌讚揚。同樣的100塊錢,同樣的經濟效益,如此完全相反的反饋不過是因為評價者心中的所謂準則,接近傾身、傾家、傾心的風險才是值得讚揚的,其他的都沒有價值。另一方面強迫慈善只會加重施予者的厭倦感。我曾經在公交車上看到過一個場景,因為是上下班時間,車裡很擠,有一站上來了一位顫巍巍的老人,司機師傅連續按了2次讓座提示都沒有人讓座,有一個站著的大媽就用命令的口吻叫坐在前排的一個小姑娘讓座。小姑娘大概因為塞著耳機昏昏欲睡,一時搞不清楚狀況,結果說話的大媽還以為小姑娘不樂意,開始她喋喋不休的諸如尊老愛幼之類的教訓,旁邊站著的人也多有符合,小姑娘白著一張臉站了起來,神色很是低落,一般的人到這裡也就結束了,可是那位大媽還在繼續唸叨,口氣很是不好,小姑娘大概被念煩了,直接和大媽吵了起來,後面的事我因為下車了就不太知道了。

如果小姑娘願意讓座的,這種“道德綁架”是她的善行成為了別人口舌之功,如果小姑娘那時不願意讓座的,那麼這種被迫的行為在她眼裡就是社會對她的欺辱。

上帝俯視世間的姿勢:道德綁架,成為愚昧者的攻擊利器

3.你所謂的強弱之分,也許是錯誤的

前段日子,網上關於張韶涵棄養父母的消息鋪天蓋地,我看來幾則,大部分都是站在張這邊的,稱其父母是現實版樊勝美父母,但是我也在很多消息的後面看到有些人評論張的不好。這些評論者基於的不過就是下面幾點:一是他們不相信天底下還有這麼自私的父母,他們認為“可憐天下父母心”適用於所有的父母;二是張的父母現在生活如此窘迫,如此可憐,以至於他們曾經的錯事都可以成為微不足道的小事;三是張如今功成名就,給父母一點的經濟幫助就是小事一樁,何必抓著過往不放。張有錢,有地位,年輕,所以被人們認定為強勢群體,其父母年老,貧困,被認定為弱勢群體,所以總有人會譴責張的“過分”。但是,難道張的父母利用他們是親子關係百般壓榨她的錢財,甚至還想用輿論毀掉她,這難道不是一種強勢,張從來沒有享受到父母純粹的愛,卻要為父母的自私舉動承擔輿論的壓力,這難道不是一種弱勢。

上帝俯視世間的姿勢:道德綁架,成為愚昧者的攻擊利器

你所謂的強弱,只用金錢、地位、年齡來界定,是否太失之公平!

所以,即使你沒有勇氣為被道德綁架的人辯護,也請你不要成為旁邊擂鼓吶喊的助推者。生活那樣繁複,你又怎能確定你不會成為他們眼中的“強勢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