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莫忘防騙,謹防這些詐騙“病毒”侵入!

英雄們挺身而出

居民們“宅家”防範病毒

然而仍然有不法分子們

蠢蠢欲動

隨時準備發動“攻擊”


為了讓大家不被這些

詐騙“病毒”感染

今天蜀黍整理了騙子們的常見套路

快來一起來學習吧

防疫莫忘防騙,謹防這些詐騙“病毒”侵入!

01


“刷單能掙錢”?騙你沒商量!

防疫莫忘防騙,謹防這些詐騙“病毒”侵入!

真實案例


小李因為疫情宅在家裡,正在為越來越少的銀行卡餘額發愁。突然,電腦屏幕上彈出一條私信,點開內容為“刷單一天賺500,不收取任何費用”並附有一個鏈接,小李眼睛一亮,於是按照鏈接提示信息試著先刷了100元試試,對方立即返了5元,試了幾次之後便越刷越大,但後來對方總以賬戶凍結、卡單等理由讓小李繼續刷單操作,小李又刷了4000塊錢後,發現仍然無法提現,這才意識到上當了。


分析&提示


其實多數刷單類詐騙的套路手法都十分簡單,只是受害者被“輕輕鬆鬆賺錢”的概念矇蔽了雙眼。一開始不法分子返還本金並支付佣金,只是為了誘惑套取求職者,投入更多的錢,大家切勿上當受騙!

防疫莫忘防騙,謹防這些詐騙“病毒”侵入!

02


購買“防疫物資”,謹防“空手套白狼”

防疫莫忘防騙,謹防這些詐騙“病毒”侵入!

真實案例


林某在網上發佈大量信息,稱其可以代購口罩。受害者向其購買口罩時,他就會告訴受害者需要交定金預約,過幾天才能發貨,待受害者交了定金後,他就會將受害者的微信拉黑刪除。短短數日內,林某竟以同樣的手法先後實施詐騙4起,共詐騙人民幣達97000餘元。


分析&提示


復工復產後,防護需求增多,但切記,醫療防護物品一定要上正規平臺或到正規藥店購買,線上私人交易資金得不到安全保障。同時,在日常網購時,要選擇正規的購物平臺並通過平臺指定的支付工具進行交易結算。

防疫莫忘防騙,謹防這些詐騙“病毒”侵入!

03


聽到轉接“公檢法”?毫不猶豫掛電話!

防疫莫忘防騙,謹防這些詐騙“病毒”侵入!

真實案例


3月初,人在老家還沒返京的袁女士接到了一通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通報說袁女士從上海一家口罩廠大量訂貨,在網上違法販賣口罩。對方還直接報出了袁女士的身份證號,以此證明疾控中心沒有查錯人,並威脅說袁女士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對方“推測”袁女士的身份信息洩露被人利用了,還“好心”地幫袁女士轉接上海的公安部門做進一步處理。


就在袁女士逐漸對“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和接著登場的辦案民警深信不疑時,她接到了北京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96110反詐騙專線打來的電話。原來,反詐中心根據舉報線索對一個詐騙電話開展工作,發現這個號碼跟袁女士進行了長時間通話,民警由此判斷,袁女士很可能已經上套了。經過民警的反覆勸說,冷靜下來的袁女士幡然醒悟,沒有給騙子轉賬匯款。


分析&提示


“冒充公檢法”類詐騙就是騙子利用受害人想自證清白的心理,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讓受害人放鬆警惕,再以驗資、激活安全賬戶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轉賬,從而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


任何政府部門,特別是公檢法機關,都不會通過電話、網絡視頻、微信語音等方式進行辦案包括報案登記、製作筆錄等操作。如果您接到類似的電話請立即掛斷或立即撥打110報警進行核實。

防疫莫忘防騙,謹防這些詐騙“病毒”侵入!

04


網貸“高額低息”?“收費騙錢”是目的!


防疫莫忘防騙,謹防這些詐騙“病毒”侵入!

真實案例


今年2月,個體戶陳某接到一個推銷電話,對方自稱某公司貸款業務工作人員,可提供免抵押高額度貸款。急需資金的陳某信以為真,與對方添加微信和QQ號,並提供了個人信息。工作人員經過“評估”,稱儘管陳某的信用僅有1萬元貸款額度,但願意幫他辦理5萬元貸款,需先繳納6%的“刷流水”費用,陳某向其轉賬3000元。


工作人員隨後發來一個App。陳某安裝後在App內申請貸款,發現系統顯示額度為20萬元,對方稱“已經批了額度,不借也得借”,陳某不得已接受,又按要求繳納了8000元手續費。然而,當陳某要將貸款提現時,對方稱陳某銀行卡號輸入錯誤導致卡被凍結,解凍需繳納貸款額度10%的錢,陳某這才發現自己被騙。


分析&提示


網絡貸款類詐騙套路基本一樣,‘劇本’非常成熟——犯罪團伙打著當天提現、大額度、低利息、零徵信等旗號吸引受害人,先施以小利降低受害人防範意識,引誘上鉤,再以刷流水、解凍、手續費等理由,一環扣一環設置陷阱、騙取錢財。


網絡貸款儘量通過正規渠道、官方平臺貸款,不掃不明二維碼及連接,借貸過程中切忌給個人轉賬。

防疫莫忘防騙,謹防這些詐騙“病毒”侵入!

05


借疫情延期開學之際,冒充老師騙學費

防疫莫忘防騙,謹防這些詐騙“病毒”侵入!

真實案例


沒有正當職業和收入的李某某發現在疫情期間,不少中小學開展線上教學,老師和家長缺乏溝通,於是以“班級群”為關鍵詞大面積搜索教學群,並以學生家長的名義騙取老師信任,在獲准加入班級群后,將自己的暱稱、頭像修改成和任課老師相同的樣式,隨後在群內冒充任課老師發佈信息,以繳納相關網課培訓費用、教材費用等事由,要求班級群內的家長掃碼繳費。收到轉賬後,李某某立即刪除微信好友並退出班級群。兩名家長在繼續諮詢時發現自己已被對方從好友名單中刪除,才意識到上當受騙。


分析&提示


各班級群教師們要加強群的管理,嚴格入群批准,以防不法分子趁機而入。家長若遇到線上繳納學雜費等,應向班級老師進行電話確認,切勿盲目付款。遇到類似騙局,應提高警惕,一旦被騙請及時報警。

防疫莫忘防騙,謹防這些詐騙“病毒”侵入!

防疫莫忘防騙,謹防這些詐騙“病毒”侵入!

最後蜀黍再次提醒大家

在防範新冠肺炎病毒的同時

對電信網絡詐騙這個社會“病毒”

必須嚴加防範

時刻保持警惕

提高自身的防範意識

別讓不法分子鑽了空子


素材綜合於:新華社、最高人民檢察院、平安北京、海淀分局

(轉自: 首都網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