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對於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怎樣應對?

記者:對於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怎樣應對?

邊玉芳:

學校和教師一方面要關注所有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另一方面要對一些重點人群進行重點關注:一是父母是確診患者及在疫情防控一線人員的學生;二是身邊有確診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學生;三是疫情重點區域的學生;四是初三、高三即將參加升學考試的學生;五是原來就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或自身性格比較敏感、比較容易受外界影響的學生。此外,一些特殊家庭的學生如家庭不健全、沒人照料或父母自身有不良心理的學生等等。

第一,學校和老師要讓學生在疫情期間留意自身的身心變化。要讓學生知道,在疫情壓力下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慌、憤怒和煩躁等各種不良情緒,這是人面對應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應,不必過於敏感和緊張。

第二,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如“深呼吸放鬆法”“肌肉放鬆法”“蝴蝶拍”等或用運動、音樂、傾訴來轉移注意力、增加積極體驗。

第三,讓學生通過權威媒體瞭解防疫信息,防止由於過多的、虛假的信息帶來的自我恐慌。

第四,特別重要的是,要做好家校合作。在這個非常時期,學生和家長天天“宅”在一起,如果不能發揮家長的作用,要想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不可能的。

繆建東:

作為父母,要保持足夠的冷靜,時刻體察和疏解孩子的情緒。目前來看,孩子的焦慮恐慌是不少的,建議父母可以每天通過15到20分鐘親子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將情緒“說”出來,另外可以適當暴露自己的情緒以及告訴孩子自己是如何處理的,做一個情緒表達和疏解的榜樣。父母還可以通過孩子的睡眠、飲食來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如發現嚴重的心理問題,要及時求助專業幫助。

——摘自《中國教育報》2020.02.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