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钢: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材料

特钢是重大装备制造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所需的关键材料,是钢铁材料中的高技术产品。相对普钢而言,专指由于成分、结构、生产工艺特殊而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或者特殊用途的钢铁产品。

与普钢相比,特钢生产工艺更复杂、技术水平要求更高、生产规模更为集约。特钢一般具有特殊化学成分、特殊组织性能、满足特殊需要的钢种。其生产和应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特钢: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材料

当前特钢行业即是钢铁行业新经济转型的一个方向,由普钢行业“数量增长型”发展模式向特钢行业“质量增长型”发展模式转变为大势所趋。世界上产钢大国在钢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其特钢比例都会有所上升。不同材料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是新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由于特钢作为钢铁行业的高科技子行业而不断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融合,特钢的传统钢铁属性在减弱,而高科技的新材料属性在日益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深化,制造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特钢将在军工产业、核电产业、高铁产业和汽车产业的持续向好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特钢下游需求将加速释放。

2008-2019年,我国特钢进口产品平均价格1867美元/吨,而同期我国特钢出口价格仅有750美元,表明我国高端特钢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同时我国低端特钢在国际有明显竞争优势,中端产品与日本水平相近,在高端特钢领域,部分品种尚依赖进口,印证了我国特钢产品结构上的缺陷,未来我国特钢行业存在较大进口替代空间,国产化前景广阔。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特钢产业发展的政策,助力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支持企业重点推进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电力、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

“中国制造2025”将作为国家战略引领下游制造业转型升级,拉动作为高端制造业关键原材料的特钢需求放量。国家在产业政策和制度层面大力扶持包括特钢在内的上游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特钢产业将因此受益。

看深度行业研究报告,就到乐晴智库网站:www.767stock.com

特钢: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材料

特钢的应用遍布各个行业,是工业化的基础材料,同时也决定一个国家的高端制造发展高度。相对普钢而言,特钢的应用量虽然不大,却支撑了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日、美钢铁行业及特钢行业发展历程为鉴,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普钢成熟、特钢为继是产业发展的必经历程。特钢市场需求更为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比普钢强,特钢企业盈利优于普钢企业或将延续。

供给结构上,近十四年我国特钢与粗钢增速保持一致,占比相对偏低。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数据,2018年我国特钢企业粗钢产量1.33亿吨,占我国总体粗钢产量的14%。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粗钢累计产量同比增长8%达74782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核心原因是钢材需求整体仍然维持高位,钢企通过提高转炉及高炉废钢比增产。

从特钢进出口情况来看,我国出口特钢产品以中低端特钢为主,进口数量虽相对较少,但以高附加值特钢为主。2018年我国出口特钢产品2620.18万吨,出口金额212.94亿美元,对应出口平均单价为812.71美元/吨;而同期进口特钢产品404.46万吨,进口金额69.97亿美元,对应进口平均单价为1729.89美元/吨,远高于出口平均单价。

特钢: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材料

我国自1996年粗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后,粗钢产量不断增长,到2019年已连续23年保持钢产量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钢铁大国,但由于特钢产量与质量的限制,所以我国还不能算作世界钢铁强国。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就钢铁行业的“十三五”期间的调整升级提出明确量化指标,粗钢产能要求净减少1~1.5亿吨,总产能降低至10亿吨以下。

根据2019年4月30日公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2019年全面转入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的新阶段,全面开展巩固钢铁煤炭去产能成果。对尚未完成压减粗钢产能目标的地区和中央企业,力争在2019年全面完成任务;尚未完成煤炭去产能目标的地区和中央企业,在2020年底前完成任务;继续大力淘汰关停不达标落后煤电机组。

特钢: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材料

特钢下游应用丰富,对国家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下游应用主要集中于国防、电力、石化、核电、环保、汽车、航空、船舶、铁路等行业的高端、特种装备制造领域,是重大装备制造、重大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先进武器所需的核心、关键材料。

汽车、机械制造、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在我国优特钢消费结构中各占43%、18%、6%、5%,应用领域较普钢更为高端。

特钢: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材料

特钢冶炼主要分为三种模式:转炉流程、电炉流程与特种熔炼。其中特种冶炼逐渐成为主流。

传统的特钢冶炼大多采用电(弧)炉冶炼,原因在于电能可以提供熔化大量合金和废钢所需的高热量,由于其流程简单故也称为短流程炼钢。随着近年来铁水预处理、二次精炼等技术的发展,转炉(长流程)也可以生产特钢,日本新日铁以及国内的石钢、淮钢等是这方面的代表,转炉和电炉生产特钢各有优劣。

由于宇航、导弹、火箭、原子能、海洋电子等工业的发展,对所需要的金属或合金质量、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弧炉,转炉冶炼的钢质量很难满足这些要求,所以必须使用特种冶金技术。特种冶金包括:真空感应熔炼、电渣重熔、真空电弧重熔、电子束熔炼、等离子熔炼等。

特钢: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材料

相较于普钢行业需求增长进入瓶颈的环境,高端装备等行业的发展将持续带动特钢消费增长。

对比日本、德国以及瑞典等发达工业国家的经验显示传统钢铁行业逐渐成熟之后,特钢产业将迎来显著增长的时期,比例达20%左右,毛利率也有约20%;而目前,我国特钢产量占比偏低,国内特钢比例仅占约10%。未来特钢消费将大大提高,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深化,制造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特钢将在军工产业、核电产业、高铁产业和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特钢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