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年轻人患年关焦虑症、成恐年族,无可奈何还是自作自受

春节期间年轻人患年关焦虑症、成恐年族,无可奈何还是自作自受

春节日渐临近,原本是家人团聚、美满和睦的美好佳节,却因为高涨的人情消费、攀比之风,让不少年轻人沦为“恐年族”。(1月19日新华网)

春节期间,无数游子不远千里返回家乡过年,可不知道,还有这么多年轻人成了“恐年族”。这些“恐年族”的表现,又被人称为“年关焦虑症”。任何事物都有利也有弊,如正是因为春节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人们才更为注重春节期间自己的表现,这就反倒更容易变得紧张,容易郁结于心。

春节期间年轻人患年关焦虑症、成恐年族,无可奈何还是自作自受

“年关焦虑症”的成因很复杂,有的人是与他人攀比所致,在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收入多少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平时人们各自为生活奔波,过年时,亲友们又聚到了一起,看谁开了什么好车回家,谁家孩子多大了还没找对象,谁又在外面发了大财……不知不觉,春节,就变成了相互攀比、比阔的时候,同学、朋友、亲戚聚会,挣到钱的人说话声音都很大;一些觉得自己没“混好”的人,甚至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选择不回家;有人因为没挣到钱,觉得回家没面子,自此切断了与家乡的联系;有的未婚青年男女,也怕回家后被三姑六婆逼问结婚问题,选择过年不回家。春节回家的人,也可能患上“年关焦虑症”,甚至出现抑郁等状况,如曾有报道,有一男子为此1个月瘦了10多斤,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所以,“恐年族”不是恐年,恐惧的是家乡的变异风俗。

对于“恐年族”,人们会想到社会风气下滑,会认为应该改变这种不良社会风气,而人是社会的产物,思维、想法无不受到社会影响,这么想自然没错。但风气一时难以扭转,对于个人来说,更应该实现“自赎”。人应该好好反省,如“年关焦虑症”,很多时候还是自己在作茧自缚、“自作自受”。受到“年关焦虑症”困扰的人,应该驱散心魔,很多人的幸福感来源于与他人,尤其是与亲朋的比较中,而比较的多是物质条件。一个人幸福与否,自然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物质条件并不是最重要的,有的人可能很有钱,但他并不见得就很幸福,再说幸福感本来就不应该通过与他人比较得来。

春节期间年轻人患年关焦虑症、成恐年族,无可奈何还是自作自受

有一个西方故事:一个富翁对一个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渔夫说:“你怎么不出海打鱼?”渔夫反问:“出海打鱼为的什么?”富翁:“为了挣钱,成为富翁啊!”渔夫再问:“成了富翁干什么?”富翁:“那时,就不用干活,可以到沙滩晒太阳啊!” 渔夫听后笑着说:“我现在不就在沙滩上晒太阳吗?”在发展中的中国,在讲求效率的社会,这样的故事显得有些消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揭示了一个真理:人生幸福与成功,并不是用拥有多少金钱与得到多么重要的地位来衡量,人不可舍本逐末。

“恐年族”是人们不能正确对待人生,最后把自己变得更痛苦,人应该放下我执,端正“三观”。人也不要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不要受到那些势利眼的影响,回家过年就多陪陪家人,至于一些变成“成功人士”秀场的同学聚会等等,则应尽量少参加,也不要与人进行攀比。这样既能避免浪费、节省开支,也能走出“年关焦虑症”的困扰,而活出自己的精彩,还有利于净化家乡社会风气。

春节期间年轻人患年关焦虑症、成恐年族,无可奈何还是自作自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