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迷惘的生活表象下,永不服輸的精神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刮,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

____《傳道書》


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迷惘的生活表象下,永不服輸的精神

讀《太陽照常升起》這本書,我無法理解很多書評固執地把目光聚焦這部作品描寫的是迷惘的一代,其實那都是表象,很多人的證據來源於格特魯德·斯泰因對海明威說的一句話"你們皆是迷惘的一代“。格特魯德·斯泰因是美國演員和編劇,也是一位作家和詩人,海明威剛出道時,斯泰因已經是老一輩的作家,他們在法國認識,對海明威的成長有很大影響。斯泰因對他說了這句話。海明威把這句話放在了這本書的題記上,於是迷惘的一代才興起,被認定為一個文學流派。他們的作品主要描寫一戰後的青年,因戰爭的傷害,表現出一種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緒。

但是,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這本書的本意並不在於此,他將《傳道書》這段話也作為文章的題詞,就是要與斯泰因那句話的題詞進行平衡。但是誰也想不到,”迷惘的一代“這個說法會流行開來,並大行其道。

其實我們看《太陽照常升起》的書名就能理解,太陽的意思不言而喻,明亮,永恆,溫暖,代表一種永恆不變的精神,而且太陽的光明可以驅除黑暗和迷霧。所以讀這本書我們應該看到作品最真實的精神內核,而不要被表象迷惑。作品中表現的是那個時代所沒有,一種更自由而熱烈的生活方式,一種敢於追求新生活的勇氣和精神。不要去理會別人的嘲笑和質疑,勇敢追求,絕不服輸,一切終會過去,太陽會照常升起,終會迎來新的時代。

所以,讀海明威的作品,從來沒有感到一絲的迷惘,他的文字與思想都異常清醒。在《太陽照常升起》中,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令人喜愛,作品人物積極而樂觀。我們應該透過時代背景和作品人物的生活表象,去深刻體會作品所力圖表現的永不服輸的精神。

一、寫作風格:”電報體“和”冰山原則“

所有喜歡海明威作品的人,相信都對他的寫作風格印象深刻。他是最富有獨創性的作家,他的寫作風格自成一體,而且對中國當代一些作家影響深刻。他在這方面的成就,受到兩個人的影響很大,一個是格特魯德·斯泰因,另一個就是埃茲拉·龐德,當然還有他從事的記者工作。

1、“電報體”:文字乾淨利落,對話簡潔精練。

海明威的文字以乾淨利落,精確,而有力度著稱。這就是他獨創的“電報體”,像電報一樣,惜字如金。海明威學習創作的初期是在巴黎,他當時受到了格特魯德·斯泰因和埃茲拉·龐德的指導和影響。而且都集中在語言文字上。

格特魯德·斯泰因本身是一位老一輩的作家,她熱心於實驗性的革新,而重點就在文學語言方面。當時,海明威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向她請教,斯泰因給他的評價是:詩寫得還可以,長篇小說不行,描寫太多,而且又不是很好的描寫。但是,斯泰因在語言上的革新過了頭,她的晚年作品沒有人願意刊登。但海明威在其中汲取了他需要的東西。

埃茲拉·龐德對海明威影響更大,他教會海明威如何把別人的長處為自己所用,認為寫作最重要的是先練好基本功,就是先寫好句子。

而且,當時海明威在《堪薩斯城星報》作記者,受到嚴格的文字訓練,要求簡略、生動有力的短句。不要用陳舊的形容詞,不許使用過時的俚語,正面說,不要反面說。這些要求,使海明威在語言文字上有很大的收益,他正是從新聞寫作轉向文學創作。

《太陽照常升起》中,勃萊特交了新男友,就稱他伯爵吧,她帶伯爵和傑克一起喝酒聊天,對話簡潔又精練。

"我跟你說過,他也是咱們這類人。我沒這麼說過嗎?"勃萊特轉過頭來問我,"我愛你,伯爵。你真可愛。"

"你說得我心裡很快樂,親愛的。不過,這不是實情。"

"別犯傻了。"

勃萊特和伯爵是逢場作戲,伯爵心裡很清楚她愛著傑克,兩人對話機敏又不無諷刺。

比爾和傑克去吃飯,在巴黎的大街上經過一家狗標本商店,比爾已經喝醉了,他建議傑克買一隻狗標本。

“如果你買一個,對你來說它就是一切。只是很簡單的等價交換。你給他們錢,他們給你一個狗標本。”

“等回來的時候再買吧。”

“好吧。隨你的便。到時候通往地獄的路上擺滿了本來該買卻沒有買的狗標本,那可不是我的錯。”

這些對話簡潔而有趣,很有意思。

2、冰山原則:冰山只露出海面八分之一

對於一個作品,冰山原則就是:文字和形象是八分之一,情感和思想是八分之七。所以一個成功的作家,只用寫出八分之一就行,最好省略掉另外的八分之七,讀者會強烈感覺到作家省略的部分,好像作者寫出來的一樣。

海明威就是這樣的好作家,他擅長用最簡潔明快的文字,講敘最複雜的愛情和生活故事,他善於把感情掩藏於文字和對話之中,就像一個寫意派的大師,畫作中寥寥數筆,可給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神奇之處在於,你總能籍此想象得出,感受得到他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

《太陽照常升起》中,主人公傑克(巴恩斯)和勃萊特(阿施利夫人)是一對戀人,勃萊特一直稱他為傑克,我們以下就用這個叫法。作品文並沒有直接介紹兩個人是戀人,深愛的那種。甚至勃萊特一直是以別人的戀人身份存在,但兩人的愛彌散於整部作品的文字之間。

勃萊特的出場是與一群年輕人一起,進入舞廳。傑克剛好無聊的通過舞廳的窗戶看到。

勃萊特和他們在一起。她看起來非常可愛,她和他們很合得來。勃萊特跟這些人混在一起。

我非常生氣。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總讓我看不順眼。我明白,人們會認為他們很滑稽,忍一忍就好了,但是我就想打他們一頓,隨便打哪一個都行,來打掉他們的那種優越感、傻里傻氣、鎮定自若的神情。

字裡行間能感受到傑克妒火中燒,因為那些年輕人健康又漂亮,傲驕又自信。關鍵是勃萊特和他們混在一起,令他生氣,同時向我們說明了,傑克愛著勃萊特。海明威就是這樣,從不明說,就讓你猜 。

傑克送勃萊回賓館,兩人在門口分手。

"晚安,傑克。晚安,親愛的。我不能再見你了。"

我們站在門邊互相親吻著。她把我推開,然後我們又一次親吻。

"唉,別這樣!"勃萊特說。

這幾句話,把兩個人分手時的難分難解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你盡情去猜 想兩人的心理感受和關係,就不明說。

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迷惘的生活表象下,永不服輸的精神

\u0004正因為海明威的語言文字簡潔,而他又將思想隱於文字之下。所以,人們對他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往往沒有定論,造成人們對作品有不同的看法。也有人無法去深刻體會海明威真正的精神內核。

二、作品精神內核:熱愛生活,永不服輸

海明威的作品主角,永遠是冷靜果敢,熱愛生活,面對困難勇於挑戰,百折不回,永不服輸。這和海明威的人生經歷有關,這也是他的人生態度。無論是《老人與海》,《永別了,武器》還是這部《太陽照常升起》,我們總能感受到作品主角湧動的激情,勇敢戰鬥,毫不畏懼的精神。

1、熱愛生活。

無論描寫殘酷的戰爭,無聊的生活,還是枯躁的工作,在這些習以為常的表面之下,湧動著不甘寂寞,永不妥協的激情。讀海明威的作品就像看一條波瀾不驚的大河,河面看似平靜乏味,但你能感到河下激流湧動。

作品一開始,傑克的猶太人朋友科恩來找他,說服傑克與他一起去南美洲冒險。

"一想到生命迅速流逝,而我卻沒有真正生活過,我就無法忍受。"

"除了鬥牛士,沒有一個人活得精彩。"

聽著,傑克,"他趴在吧檯上,"難道你從來就沒想過你的時間越來越少,而你自己卻沒有及時行樂嗎?難道你沒意識到你已經這樣過了快半輩子了嗎?"

"嗯,偶爾想過。"

"你知道嗎,再過個三十五年或者再久一些,我們都會死去?"

"從一個地方挪到另一個地方,心靈卻始終得不到解脫,到哪裡去都是無關緊要的。"

作品一開始就點明主題,這也為他們最終達成一致去西班牙潘普洛納參加鬥牛節埋下伏筆。作品中許多人物都是如此,看似過著乏味的生活一日又一日,可他們都在竭力讓生活過的更加精彩,也從不妥協。傑克的好朋友比爾,從紐約跑來遊玩,他是個貧嘴的酒鬼,但他是那麼熱愛生活,從喝酒中都能講出人生大道理。他勸傑克喝酒,傑克說自己酒量不如他。比爾便鼓勵他:你不應該氣餒,永遠別氣餒。我成功的秘訣就是從來不氣餒,從來不在公開場合氣餒。

傑克和比爾去西班牙的路上,遇到一群巴斯克人,那也是一群熱愛生活的人,生活中也充滿樂趣。一個巴斯克人懷抱著一個大的皮製酒袋,他把酒袋遞給比爾和傑克讓他們喝酒。當傑克把酒袋橫倒過來正要喝的時候,巴斯克人模仿著汽車的喇叭叫了一聲,他學得太像了而又太突然,傑克驚得把酒灑了,大家見了哈哈大笑。他表示歉意,讓傑克再喝。他又模仿了喇叭聲,傑克再次被愚弄了。

一個小夥子示範給傑克和比爾如何用酒袋喝酒。他伸直雙臂,把酒袋高高舉起,用一隻手擠壓皮酒袋,於是酒噝噝地射進他的嘴裡。他高舉著酒袋,袋中的酒以平射的軌道噴射進他的嘴裡,他自如地不時把酒嚥下。這時酒袋的主人喊道,"你喝的是誰的酒?"喝酒的小夥子用小手指指著酒袋的主人,眼帶笑意。然後,他把酒袋還給它的主人,衝傑克眨了眨眼。主人喪氣地晃了晃酒袋。

還有勃萊特的未婚夫邁克,一個破產而負債累累的酒鬼。還有有錢的開糖果連鎖店的伯爵,他有自己的價值觀,他熱愛美食,酒和女人。海明威總能把看似乏味的生活,寫的熱火朝天,令人嚮往,這大概也是對於生活的熱愛。當然,正是這本書中的描寫,西班牙潘普洛納奔牛節才變成了世界性的節日,全世界的人都去那裡參與狂歡並看鬥牛表演。

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迷惘的生活表象下,永不服輸的精神


2、永不服輸。

書中大量篇幅描寫西班牙潘普洛納奔牛節盛況和鬥牛的場面,甚至在這裡,作品中幾位朋友第一次發生爭執,主要是科恩和邁克為勃萊特而發生爭吵,但是這時最重要的主角是鬥牛士,欺其他人都變成了觀眾和配角。當然,作品最後還不忘記主角傑克,讓他最終贏得了勃萊特,也算對他一直守候的獎賞。

這裡我們簡單來介紹一下聖福明節,這本來是一個宗教節日,紀念一位聖人,而鬥牛是其中重要的活動。聖福明節狂歡活動會日夜進行,歷時七天。第一天,人們會舉行盛大的宗教遊行,當地的達官顯貴,宗教名流會去教堂禮拜。然後,狂歡慶祝。第二天,會放牛出牛欄,然後追著奔跑的人群,公牛一路跑入鬥牛場。然後是開始鬥牛表演,每場會依次放出六頭牛。

這是最驚險刺激的活動,常有人在奔跑時被牛撞傷或喪命。鬥牛士更是勇敢和冒險的代名詞,他們在生死之間表演。他們要發揮出技巧,用紅色的斗篷穩住牛,並讓身體最大限度暴露在牛的面前,而又總是在牛衝過來時,乾脆,靈活的轉身,讓牛緊貼著身子而過,製造出極其危險的假象。然後,鬥牛士會用手中的劍,刺入牛肩部雙胛之間,一擊了結公牛。

好的鬥牛士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因為他們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勇氣令人欽佩。當然,成為一名鬥牛士不能只有勇氣和勇敢,還要經過嚴格的技巧訓練。

在這裡勃萊特的未婚夫邁克嘲笑科恩,稱他像一頭健牛一樣,圍著勃萊特轉。兩人發生爭執,差點打起來。有些評論家認為科恩很有騎士精神,敢於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特別是最後,他因為勃萊特而向年輕的鬥牛士羅梅羅挑戰。因為他是拳擊手,所以他一次次將羅梅羅打倒,但是羅梅羅一次次戰起來迎接挑戰。最後,科恩放棄了,因為這樣會把羅梅羅打死。

海明威正是通過羅梅羅,將他對於人生挑戰永不服輸的精神表現了出來。科恩的失敗是註定的,因為作品中一直把他當成一個可憐的笑柄。他有錢,有著猶太人自然的優越感,令人討厭,他們總是拿他開玩笑。

傑克和勃萊特的愛情令人唏噓不已。但正是這畸異的愛情故事,讓這本書頗受非議。但這也是傑克一直不願意認輸的表現,最後倆人再次相見,回到原點,故事結束。

"我們難道不能一起生活嗎,勃萊特?我們不能住到一起嗎?"

"我認為不能。我會見人就亂搞關係而對你不忠誠,你會受不了的。"

"我現在就能受得了。"


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迷惘的生活表象下,永不服輸的精神


勃萊特總是說著告別的話,她卻一次又一次回到傑克的身邊。他們無法得到完美的愛情,勃萊特想要的,正是傑克無法給予的,他們選擇做朋友。勃萊特和一個又一個人戀愛,但她總是在激情過後回到傑克的身邊。

她首先和有錢的商人伯爵搞到一起,她和他一起喝酒,該玩的地方都去了。而在凌晨喝醉後,讓伯爵把她送到傑克的公寓,因為守門人不開門,她吵的一條街的人都醒來。而她來見傑克只是想來看看他,而後坐上伯爵的車離開。她讓伯爵請喝酒和吃飯,同時拉上傑克。

她又和傑克的朋友科恩一起去遊玩,後來又因為科恩沉悶而離開他。她還有一個未婚夫邁克,她要嫁給他,可是她並不愛他。這也是科恩無法理解的,她為什麼要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科恩一直圍著勃萊特轉。

勃萊特是一個優雅高貴的女人,美麗動人,人見人愛。在奔牛節上,她又迷住了19歲的鬥牛士,並和鬥牛士私奔。

傑克愛著勃萊特,他無法給她完整的愛,只好放手,任她胡來,希望她可以找到幸福。而勃萊特一次次嘗試離開,一次次放縱自己,說著言不由衷的話。他雖然也心裡想過,讓她見鬼去吧,不再想她,一切都 過去了。但當勃萊特說遇到麻煩,讓他過去接她,他便不顧一切去救她,他也在心裡嘲諷自己。

我掏出鋼筆,用印刷體在電報紙上寫著:馬德里蒙大拿旅館阿施利夫人乘"南方快車"明天抵達愛你的傑克現在看來是這樣了。送一個女人跟一個男人私奔,回頭又把她介紹給另一個男人,還讓她跟他私奔,可是現在,又要去把她接回來,而且電報上寫的是"愛你的傑克",就是這個樣子。

傑克已經把愛變成了守護,嘗試用另一種方式愛著,他也從來沒有放棄過。有人認為傑克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在書扮演了一個失敗的情人角色,軟弱而可憐。但我認為並非如此,大家能感受到他的冷靜和隱忍,但他並沒有放棄,即使好像沒有希望,但每次都去搏一搏。

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迷惘的生活表象下,永不服輸的精神


三、歷史背景和個人經歷,決定了這不可能是一部迷惘一代的小說。

其實,海明威寫這部小說時,當時他就在巴黎。他確實遇到了一些從美國到歐洲發展的年青人,這些年青人到歐洲後,開始是有一點無所適從。但這是人生髮展的必然經歷,有了這些經歷反而更有利於他們的發展。而且,實事證明,當時和海明威相識的一幫人後來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海明威一直以硬漢作家而著稱,這和他的人生經歷有關。他一生追逐冒險和刺激,參與戰爭,喜愛打獵,拳擊,去海里捕魚。他參與一戰是自己主動申請成為志願者而去的,他只是一個醫務志願者。他深入前線,為救一個火線上的傷員,被機槍打得滿身是洞,他堅持爬行將傷員背到己方戰壕,到最後敵人都被他感動,而停止了射擊。醫生從他身上取出227塊彈片和子彈頭,作了13次手術,他奇蹟的活了下來,一直到死身上還殘留著十幾塊彈片。

他還去非洲獵獅,獵豹,又參加二戰,組織情報網和游擊隊。他這樣一個人,你怎麼能指望他寫出一部頹廢迷惘的小說。

還有,這本書當時暢銷時,喜愛的主要是年青人。年青人是最具活力和思想進步的一群,也最能接受新思想和事物。但是當時一戰後的社會,仍是以中產階層為主流,雖然社會和思想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富裕的中產階級依然遵循並懷念著舊的思想,並不願意改變。

海明威的家庭就是一個富裕的中產家庭。他的母親和家人為這部作品深感不安,他母親專門寫信給海明威,對他進行批評。他們認為海明威是個標準的“不肖子”,寫出的作品令人感到羞愧。這是他們思想的差距也是對文學觀念的不同。

所以正是這種主流的社會意識和階層,對海明威這樣的作品貼上迷惘的標籤,他們無法接受也不能理解青年一代對生活的理解和思想的變化。

結語

《太陽照常升起》這部小說,當你去認真讀它。你會對書中的故事感到有趣,今天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已經太多,所以你無法想象在那個時代,這樣的故事是多麼大逆不道。我們會被書中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所吸引,實際上看看今天的現實生活,多少人在實踐著這樣的生活。但是這樣的生活,不能被理解為迷惘和墮落,只是一種更自由的生活方式罷了。相信這也是為當時的年青人所喜愛的原因。

還有就是,正因為海明威在這部作品中對聖福明節的狂歡活動的描寫,西班牙潘普洛納奔牛節變成了世界性的節日。每年,全世界的人追隨海明威當年的腳步,奔向潘普洛納去享受節日的狂歡和鬥牛表演的刺激。我們不得不說,這部作品引領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所以,這部小說可以說是當時年青人的勵志之作,它引領一代美國人勇敢去變革,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正因為此,海明威死後,人們稱他為美得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