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七成大學生使用電子設備時長超4小時,三成幾乎沒有鍛鍊

疫情期間七成大學生使用電子設備時長超4小時,三成幾乎沒有鍛鍊

  宅家上課,追劇,鍛鍊少……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7日發佈的“疫情期間大中小學生狀況調研報告:大學生篇”顯示,七成大學生每天使用電子設備學習時長超4小時,三成大學生幾乎沒有體育鍛煉。


  多數家長支持“停課不停學”

  調研顯示,家長對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的效果持肯定態度,其中,有15.4%的家長表示“非常好,和在校上課差不多”,有34.4%表示“比較好,能滿足預期”,有42.3%表示“雖不如在校上課,但比不上課好”,僅有7.9%表示“不如不上課”。


  七成大學生每天使用電子設備學習超4小時

  問及“平均每天上網絡課程和課後使用電子設備的學習時間”,8.1%的大學生為2小時以內,21.5%為2-4小時,28.1%為4-6小時,22.9%為6-8小時,11.5%為8-10小時,3.1%為10-12小時,4.8%為12小時以上。

疫情期間七成大學生使用電子設備時長超4小時,三成幾乎沒有鍛鍊

圖源: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下同)

  更認可直播課程

  疫情期間需要延遲返校,對於新學期課程的安排,有82.7%的家長希望通過網絡課程學習新學期內容。另有17.3%希望“開學後再開始學習新學期課程”。

  對於網絡課程的形式,家長認為學生更適合任課老師的直播課程(33%),因為“任課老師對學生較為了解,學生可以和老師互動或舉手答題”;有47.7%的家長表示直播和錄播都可以;有19.3%認為學生更適合錄播課程,覺得“名師錄製好的課程,授課質量較高”。


  近五成大學生作業時間在60分鐘以上

  疫情期間26%的大學生平均每天作業用時60-90分鐘,41.6%用時30-60分鐘,9.7%用時90-120分鐘,10.1%用時小於30分鐘,11.5%用時120分鐘以上,1.1%幾乎不寫作業。82.2%的學生會收到老師的作業反饋。超三成(35.2%)家長對作業反饋表示很滿意,近四成(44.7%)家長表示較滿意。

疫情期間七成大學生使用電子設備時長超4小時,三成幾乎沒有鍛鍊

  最大優點:安全,最大顧慮:網絡問題

  調研顯示,家長認為網絡課程的最大優點為“疫情期間在家學習更加安全”(75.5%),有65.9%的家長認為“不影響學習的進度”,25.7%的家長認為“佈置作業和提交作業都更加方便”,28%的家長認為“共享全市優質教育資源,讓大學生感受並適應不同的教學方式”。

  調研同時顯示,家長對於網絡在線上課的最大顧慮是網絡問題影響上課質量(52.3%),有46.8%的家長擔心大學生不夠自覺專注學習。


  近八成大學生鍛鍊時間不到30分鐘

  調研顯示,近八成(78.7%)的大學生鍛鍊時間不到30分鐘。其中,有30.9%的學生幾乎沒有體育鍛煉,有20%的在15分鐘以內,有27.8%的在15-30分鐘,有14.6%的在30-60分鐘,有3.3%的在60-90分鐘,有3.4%的在90分鐘以上。

  疫情期間,大學生大多會主動與家人以及同學朋友溝通交流。其中,有38.3%的家長表示孩子在家會主動跟家人溝通交流,有61.9%會跟同學朋友通話交流,有36.7%會主動承擔家務參與家庭生活;消極行為中,曾一個人關在房間裡玩遊戲、看劇的佔35.1%,曾跟家長鬧情緒的佔5.1%,曾不知所措無所事事的佔1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