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被逼到絕路上時爲何出現了全國瘋狂挖松樹根的狂潮?

邪惡V叔


日軍在侵略中國最關鍵的時候,突然發動國內的男女老少上山去挖松樹根,幾乎把國內的所有松樹根都刨得乾乾淨淨。日本這是在幹啥呢?咱們從頭說來。

話說二戰時期的日本,就像村裡的二娃子,家底子窮,什麼都缺,所以兩眼泛著賊光,儘想著到別人家去打秋風。

日本看到中國勢力分散,軍力薄弱,地大物博,所以最先入侵中國。由於他們不費一槍一卒就佔領了資源豐富的東三省,得到了大量的鐵銅礦產、煤炭、大豆等資源,金銀外匯儲備也得到了極大的補充,頓時窮得抽風的日本,立刻闊了起來。


(日軍侵華)

緊接著,日本製定了繼續侵佔中國,同時“南下”“北上”的作戰計劃。

1939年,日本先是北上,入侵戰略資源豐富的蘇聯大哥。

結果歷經4個月激烈的交鋒,日本由於戰略技術和軍事思想都比較落後,被蘇聯大哥狠狠地甩了耳光。

由於幹不過蘇聯大哥,日本於是又調頭南下,搶奪英美在東南亞的殖民地。

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印度、緬甸一帶有著豐富的橡膠、石油和錫礦等戰略物資。再加上英美等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上進駐的軍隊較少,因此軍事十分薄弱,易於奪取。

然而,日本想的是沒有錯,但是一直忙著兜售武器的美國卻不能坐視不管,畢竟日本再鬧下去,美國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因此美國全面禁止了向日本提供石油、廢鋼鐵等戰略物質的供應。

日本是個貧油國,生活和戰爭所用的石油全靠進口,而美國是日本最大的石油供應商,美國停止了石油進口,等於扼住了日本的喉嚨。


(偷襲珍珠港)

由於石油匱乏,日本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撤回軍隊,這意味著打了多年的仗白打了,那些侵略的土地也將失去;二是和美國拼個魚死網破,只要搶佔先機,也許還能搏得主動權。

當時的日本軍不管是在中國戰場還是在東南亞戰場都取得了勝利,因此自信心爆棚,總覺得自己好厲害,美國也不過是小菜一碟。只要能打贏美國,到時候東南亞的石油就成了他們新的戰爭供應源。有了石油供應源,想打誰就打誰,So easy啊。

因此,日本軍為了能得到東南亞的石油資源,他們對美國玩了把陰的,成功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東南亞。

就在日本得到了東南亞石油資源,彈冠相慶,表示又能繼續發動戰爭的時候。他們卻悲傷地發現,隨著戰爭的繼續,當美國攻下了菲律賓後,東南亞的石油供應源幾乎全面被切斷。

另外,由於美國實在強大,日本很快就失去了制海權。他們想從別的國家進口石油,但運載著石油的輪船無一例外在海上都遭到了美國的攔截,更不要說從東南亞運送石油到日本來。


(入侵東南亞)

不僅如此,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也遭到了美國的不斷轟炸,石油所剩寥寥。

在形勢極為嚴峻的情況下,日本政府依然心有不甘,除了號召人民節約燃油,還開始尋找石油的替代品。

很快,日本的科學家發現富含油脂的松樹根,經過熬製和蒸餾後,再勾兌一定量的酒精,就能製造出“松根汽油”,而這種燃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石油匱乏的問題。

這一發現讓日本政府欣喜若狂,於是喊出“200個松樹根可以使飛機在空中飛行一小時”的口號,並號召全國人民投入到挖松樹根的運動中去。

一時全國人民拿著鋤頭傾巢而出,全島挖掘松樹根。


(動員全國挖松樹根的海報)

有經驗的人甚至開始製作松油。

然而松油的產量非常低,遠遠達不到政府希望的數量。

於是在政府的干涉下,每天大家都要不停地挖松樹根,以確保能完成日產七萬桶的數量。

不過,徒勞的掙扎依然改變不了日本戰敗的結局。

原來,這種松根汽油油品非常粘稠,品質很差,就算把它作為燃油使用到飛機大炮上去,也很容易造成熄火的情況。這就意味著,日本的飛機如果以這種燃油為動力,哪怕能飛上天,也會因為熄火而墜落。

日本政府很清楚松根汽油的缺點,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

日本投降後,有人發現他們的戰鬥機和戰鬥裝備還有不少,表示不能理解他們怎麼就不打了呢?

其實,他們不是不想打,而是因為沒有石油,而挖松樹根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所以日本政府才不得不投降。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兩百個松樹根能使飛機在空中飛行一小時!”

這是日本的一個著名宣傳口號,是戰爭後期最無奈最瘋狂的舉動。

眾所周知,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根本上是為了佔領東南亞地區,獲得急缺的石油等戰略資源。打仗打的就是資源,不管是坦克飛機還是戰艦,沒了油,就是一堆廢鐵。

日本人知道,美國人更清楚。隨著美軍太平洋戰場的節節勝利,封鎖日本的石油運輸,成了家常便飯。日軍雖然在東南亞控制了油田,

但是悲催的發現,運不回去!

美軍的潛艇四處晃悠,發現日本的油輪,二話不說直接擊沉。到1944年至1945年的時候,日本不僅運不回來石油,本土的油料產量也降到了不足100萬桶。怎麼辦?打不下去了。

日本專家們開動腦筋,發揮想象,有了一個“偉大”的發現:用含油量高的松樹根熬出松根油,再將松根油蒸餾後得到輕質油,最後摻上酒精混合成“松根汽油”。

這不就解決問題了!老百姓們,別閒著了,挖樹根去啊!

所以,日本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挖松樹根運動。孩子們都不上學了,組織起來到處挖松樹根,而且必須要挖夠規定的量才行。

所以當時的整個日本,凡是有松樹的地方都被掃蕩一空,人們不僅挖樹根,有經驗的還現場煉油,場面十分壯觀。

但是,日本才有多大?才能有多少松樹?

(日本學生挖松樹根)

挖著挖著,就幾乎把松樹挖絕種了。就這樣,他們差不多生產了幾百噸松根汽油……

不過,這種油根本沒法用。好奇心很重的美軍後來試用過,這種油粘稠度高,積碳很嚴重,就連吉普車都跑不了多久,更別提飛機坦克了。

全民挖松樹根,算是“最後的瘋狂”了吧。


七追風


寧靜的太平洋麵上醞釀著一場巨大的暴風雨,美軍僅僅動用少量潛艇輕而易舉的掐斷日軍海上運油路線,本該熱鬧繁華的航線上,靜悄悄的沒有一艘來往的商船。與此同時日本國內倒是鬧得人仰馬翻,出現了全國瘋狂挖松樹根的狂潮,這究竟是為什麼?

石油的戰爭

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美軍切斷了他東南亞油田的運輸路線。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國內能源資源匱乏,原油儲備不足。而現代的機械,無論多麼先進的工業還是軍事機械,沒有石油就是一堆破銅爛鐵。即使發明了戰鬥力多麼強悍的坦克,沒有石油,他們日本人連點火都做不到,就這樣日本人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全國瘋狂挖樹根

學生不上課,工人不上班,教師不教書,醫生不看病。全民一起挖樹根,現在看起來頗有幾分搞笑的色彩。可放在當時日本就像一個快要溺水而亡的人,這也許是他救命的最一根稻草,死死的抓住堅決不放手。據後人考證,當時的日本專家被逼無奈,研究出了一種叫做松根油的石油替代品。具體方法如下:將含油脂量高的松樹根熬出松根油,然後加熱進行蒸餾,和工業酒精按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松根汽油。當時的盛況,不亞於大躍進時候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當時提了一個很著名的口號:挖二百個松樹根,飛機飛行一小時。為了國家的興亡,每個日本人都在忙碌著挖松根救國。

且不說這段歷史,對日本的環境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全民挖松根達到理想中效果了嗎?據後來美軍考證,這種粘稠的松根油質量極差,別說飛機就連普通的汽車都跑不了多遠。不知道這段歷史,有沒有寫在日本的教科書上,以史為鑑用來激勵後人保護環境,從不挖樹根做起。


品讀武器裝備


三個字:沒油了。

不管哪個國家,只要戰爭一開打,對資源的需求量馬上呈幾何級數上漲,光一個石油,軍隊作戰、工廠生產、民眾生活,哪方面都離不開。

偏偏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除了戰前像松鼠過冬一樣死命囤油外,也只能想盡各種辦法從海外特別是東南亞進行補給。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基本都知道了,珍珠港惹怒了美國爸爸,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戰爭機器全力開動,敢惹我,勞資暴兵淹死你!

幾次大戰下來日本節節敗退,特別是海上石油補給被切斷後,國內庫存馬上就要見底。沒有油,連自殺式飛機都飛不起來。

怎麼辦?日本人開始瘋狂地找替代品。

因為日本人發現,將松樹根加熱12小時候,可以乾餾出松根油,進一步蒸餾後,可以得到輕質油,再混以酒精,就可以得到勉強可用的松根汽油。日本人還提出了一個口號“兩百個松樹根就夠飛機飛一個小時”,於是,全國上下掀起了挖松樹根的狂潮。

當然,現實是殘酷的,松樹根汽油也就勉強能用,和真正的汽油相比還相差甚遠,但到了那個份上,日本也只能狗急跳牆,有什麼用什麼了。


深藍防務


有過特殊時代經歷的人們對低標準、瓜代的日子都心有餘悸,“
造肉”也曾是甘之如飴的美味。無獨有偶,在日本當年戰爭末期的困難時期,國內人民實行食物配給制,勒緊腰帶節約出來的糧食,如大豆、花生等都用來提煉油品,糖、米酒之類的被用來提煉酒精,它們都被用於日本帝國主義戰車的燃料。

海上運輸交通線被盟軍切斷後,日本國內主要使用煤制油的方式獲取燃料,產量雖然不少,但用於龐大的戰爭機器上,還是捉襟見肘,到了1945年初,日本國內科學家盯上了一種新的油品——松根油。

所謂松根油就是把含有一定油脂的松樹根進行蒸餾,從而提取出一種輕質油品,然後摻上酒精,經過混合加工後,就得到了這種叫做松根汽油的最終產品。這種松根油在實驗中,可以發動坦克,日本軍方如獲至寶,號令開展全民上山挖松樹根的愛國行動,家家戶戶都行動了起來,這一情景也成為日本人民的集體回憶。

雖然日本軍方為了鼓舞群眾,提出了“一百棵松樹根就可以讓戰機飛行一小時”的口號,推行松根油緊急增產運動,但在實際操作上,遠遠達不到軍方想要的效果,不要說

要求較高的飛機了,美國人戰後用這方法也還原了該實驗,發現最終得到的油品過於粘稠,太毀發動機,連車輛都不實用。

饒是如此,日本人民也響應號召,貢獻出的松樹根居然真也提煉出幾百噸松根油來,但是相對龐大的戰爭機器來說,仍屬杯水車薪。

不得不誇誇老天,是他老人家安排日本專家耗時十餘年,翻東北,也沒有探測出大慶油田來。


歷來現實


眾所周知,上世紀1945年,二戰已經漸進尾聲歐洲戰爭基本修整完,只剩遲遲不願投降垂死掙扎的日本軍國主義。不過由於好大喜功,當初在亞種趕跑了英國和法國就覺得自己天下無敵的日本,亞洲腳跟還沒站穩就挑釁美國,發動偷襲珍珠港戰役,妄想毀滅太平洋艦隊就能一舉擊敗美國,可謂是痴人說夢。
果不其然,日本這次挑釁成功打開了美國這個軍工工廠怪獸的閥門,珍珠港的損多艦艇失沒過多久就被新艦備上,就此美軍浩浩蕩蕩的開始對日本亞洲勢力進行,尤其是如對諸如沖繩島這類能夠成為美軍在太平洋重要的戰略支撐。
最終美國向廣島和長崎兩地分別投下一枚原子彈,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土崩瓦解的速度,緊隨其後天皇便是宣佈投降,同時也代表著二戰隨之結束,那麼如果沒有原子彈,世界會如何呢?
首先,無論是美國是否扔下原子彈,日本軍國主義最終也會走向自會滅亡的道路,眾所周知,日本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資源極其匱乏,橡膠、棉花和羊毛需求的100%,石油需求的92%,煤炭的24%,糧食的20%都依賴從國外進口。當時美軍直接完全切斷日本的補給線,迫不得已日本將松脂中可以提取出航空油替代品,於是才有了全民牙松樹根,但是松樹根的含油量又是參差不齊的,最終還沒應用到戰場上,天皇就投降了。

復興軍事


這一點和美國潛艇有關係!尼米茲在上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的時候是在美國的一艘潛艇上面上任的,當時珍珠港內是一片火海,主要作戰的戰列艦四艘沉沒,四艘重傷,無奈之下,他派遣手底下的潛艇部隊去對日本人海上運輸線實行破交戰術。

第一年就擊沉了1200萬噸(改:120萬)的運輸船,那一年,日本國內總共生產了800萬噸(改:80萬)的運輸船隻,而且隨著後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面不斷的投入,潛艇力量,再加上美國海軍和空軍方面逐漸佔有優勢,日本本州島他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日本是一個兩頭在外的國家,侵略的軍隊在外邊,它的原料掠奪也在外面,但是生產必須運回國內才能進行生產,而且國內也需要大量的資源來滿足他的生活和生產必須,(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美國人將他的海上運輸線斷掉以後,日本國內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過。

很多地方他的東京市內很多汽車都放棄了內燃機改成有柴火燒的那個蒸汽機來驅動,日本的理髮店規定不能夠燙捲髮超過三個卷,日本理髮店也因此曾經發過告示說請天然卷的女性不要經過本店門口,當時很多的行為都被看作是可恥的浪費。

話雖如此,但是你總得有物資生產出來呀,軍艦,飛機都需要由來進行驅動!日本人就把目光投向了松樹,松樹的根部富含著一種松根油!經過提煉以後這種油脂是可以被提煉出來的,提煉出來,這種油脂那有總比沒有強,都可以拿來作為各種機器的驅動。

你比如說大和號戰列艦,他最後一次出擊攜帶的2000噸的油料,其中一半兒是當地居民勒緊褲腰帶省下來的豆油!任何可以用來支持前線的物資,任何可以用來節約自己國內開支的東西,都不斷的被髮掘了出來。

整個日本的戰時經濟已經到了一種山窮水盡的地步。


漩渦鳴人yy


日本是個資源小國,很多資源需要依賴進口。二戰的後期,隨著美軍的反攻和使用潛艇水雷對日本本土的封鎖,石油短缺日益嚴重。日本本土幾乎沒有石油出產,東北的大慶等油田還沒有發現,南洋的石油又幾乎運不過來,只有靠原先的一點可憐的儲備。這個時候日本有人搞出了用松根提煉的松根汽油,於是整個日本都動員起來挖掘松根。要知道松根汽油的產出率非常低,需要大量的松根才能提煉出少量的汽油。而且松根汽油的品質缺陷很大,幾乎不具備在飛機和車輛上的實用價值。但是日本在那個時候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反正有總比沒有強。於是乎日本的松樹們就遭了秧。


韓兵17


首先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為什麼日本以前沒有出現過挖松樹根這種現象。

日本在侵略東北時期,其國內資源匱乏,尤其是鐵礦石。在攻佔東北地區後,日本的鐵礦石來源大大豐富,而且東北還為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煤炭、銅、大豆以及大米等資源。但是仔細數數,你會發現少了石油這種資源!

在日本侵略東北前,石油一直是依賴於從美國進口,而且當時主要的產油地都在英美手裡。所以當時美國才會以石油相威脅,要求日本從中國撤軍。

而為了將戰爭進行下去,日本偷襲了珍珠港,隨後便是立刻攻下了離自己最近的東南亞石油產地,就這樣日本的石油資源又得到了供應。

但是隨著戰爭進行下去,日本根本不是美國的對手,在1944年菲律賓被美軍攻下後。日本石油補給被完全切斷,而此時日本的戰略儲備油又多次被美軍轟炸,所以日本迫不得已想找石油替代品。第一種就是酒精,但是日本沒有這麼多的糧食來生產酒精。

最後,日本科學家聲稱松脂中可以提取出航空油替代品,於是才有了全民牙松樹根,但是松樹根的含油量又是參差不齊的,品質也是有好有壞。所以其實根本就沒有多大作用,挖了幾天松樹根後,日本就宣佈投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