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浅谈供应链“牛鞭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对社会的各行各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成就了部分疫情应对紧密相关的企业,比如之前濒临倒闭的口罩厂,疫情之下起死回生!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很多企业预计需求低迷且会持续很久,于是大幅减产,消耗库存,2009年全球经济很快触底反弹,部分电子产品短缺,造成市场上过敏反应,掀起新一轮的产能、库存膨胀。眼下还有部分生活物资不时出现炒作,引起抢购断货现象,猪肉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还在持续!

凡此现象,表现在供应链上,其实都是由于供需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需求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端传递时候,信息扭曲而逐渐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波动逐级放大,这种现象在供应链上称其为“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疫情当下浅谈供应链“牛鞭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供应链之牛鞭效应

造成“牛鞭效应”的原因一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需求预测 处于商品供应链的不同位置的企业预测需求时,都会包括一定的安全系数以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和可能的供应商供货中断。当供货周期较长时,这种安全库存的数量就会表现非常显著。比如整车厂预测今年某型号SUV车市场需求100万辆,可能就会向部件供应商下110万的订单,同样部件供应商可能就会向零件供应商下120万的需求。以此类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将逐级放大。

环境干扰 零售商为促销在市场终端进行降价优惠,这样市场短期内需求旺盛,产品制造商就会增加产能,增加库存应对市场需求。这种人为的需求干扰对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影响会很大,促销结束,订单聚减,然而厂商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已经投资扩大的产能投入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此外,还有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都会增强市场的不确定性。销售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就是保持库存,并且随着这些不确定性的增强,库存量也会随之变化。当对不确定性的预测被人为宣染,或者形成一种较普遍认识时,为了保持有应付这些不确定性的安全库存,销售商会加大订货,将不确定性风险转移给供应商,这样也会导致“牛鞭效应”。

批量生产 为了达到采购、生产和运输上的规模效应,企业往往批量采购和批量生产,以积压一定量库存为代价,换取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成本。这种库存式生产模式,在需求持续增长的市场下需求下有隐患但表现不明显,但一旦遇到市场需求减缓、产品升级换代、者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出现回款问题就会突然爆发,企业最终付出的代价巨大,特别是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市场。


针对以上几种原因,建议企业在以下几点注意采取措施:

信息共享 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需要知道的供方不清楚,供方清楚的需方不了解。因此,企业在构建供应链时应特别注意构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渠道和机制,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利用相对真实可靠的信息进行理性科学的预测,避免信息的人为扭曲。在此要特别提到的是公司内部的牛鞭效应,因为公司内部市场部、销售部、采购部、计划部、生产部同样存在信息沟通问题,实际上也是内部客户与供应的关系,在很多外资公司有销售与运营计划(S&OP),这个机制很大程度上协调和减缓了内部“牛鞭效应”问题。

外包模式 牛鞭效应带来了需求波动的不稳定因素除了产品和物料库存的增加外,对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的产能影响同样很大。外包模式可以有效缓冲这个波动,比如很多企业将生产、物流、仓储等职能部门采用全部或者部分外包或者构建很好的外协资源。这样订单高峰期外协资源可以帮忙快速实现产能爬坡,业务下滑时外协可以消化多与产能。有人会问这知识把问题转嫁到了外协厂的头上实际是不是没有解决问题?其实不是,因为外协厂不可能跟你的业务、产品和订单完全相同,加入你的订单增长20%,而你的业务只占外协厂的30%份额,那实际上对外协厂的影响就会缩减到6%,当然你在选择外协厂时必须要注意此问题。

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是应对多品种小批量订单的有效工具,同样在应对牛鞭效应影响方面会有很好的策略,通过精益生产来增强应对波动带来的影响的能力。1.推进订单式生产模式,与库存式生产模式相比,订单式生产模式可以大大减少预测订单带来的库存影响。2.缩短交付周期,交付周期越短,订单的信息就越明确,造成的浪费就越小。可以通过精益生产对产品进行产品族划分,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比如大批量生产方式、单元式生产方式等缩短生产周期;通过对产品价值流分析,寻找浪费消除浪费环节,进行业务流程和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提升业务处理效率;通过工业工程进行生产线布局设计、产线平衡设计、人机工程分析等进行生产效率提升;通过精益六西格玛、QCC、TPM等推进来减少生产质量不稳定、设备完好性低造成的订单延迟;通过精益采购与供应链优化,减少物料供应带来的交付延迟和交付质量影响。

疫情当下浅谈供应链“牛鞭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牛鞭效应与交付周期压缩对策

“牛鞭效应”是市场营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它直接加重了供应商的供应和库存风险,甚至扰乱生产商的计划安排与营销管理秩序,导致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企业在供应链设计和管理中必须要特别关注。

结语 随着疫情的逐步减缓,各行各业在趋于后疫情时期,建议大家务必理性应对“牛鞭效应”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实际影响,不能草率处置某些短时受到影响的产能,更不要夸大因为疫情短期获利行业带来的市场预期而进行过度投资。


作者简介:常武刚,深圳市沐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沐达咨询持续专注于企业运营、精益生产、工业工程、现场管理、班组管理、质量改善、成本控制、供应链优化等咨询和培训。曾为家电、五金、石化、电网、汽车、电子、烟草、塑胶、造纸、门业、家具、地板等多个行业提供过服务,以实实在在的落地价值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