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为母亲,你以为你给了孩子生命他就会感激你吗?

从朋友圈看到一篇被人们当做笑料的小学生作文,看完感触颇深。作为母亲,真的有必要“每日三省吾身”,要努力做好自己,孩子才会佩服你、尊敬你、爱戴你。

附图如下:

【原创】作为母亲,你以为你给了孩子生命他就会感激你吗?

想起上次儿子回来时的说起的话来。他说:“老妈,开学的时候您去送我,我同学不是见您了吗,您走后他们就和我说,你妈妈气质真好,又年轻,真像个大学生。”说时,孩子是一脸的自豪,还用手捋了捋我的头发。当时我也乐得美滋滋的,说了句:“怎么,你们在一起还比妈妈呀?虚荣心不小哦。”孩子说是的,比呢。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呢?似乎不是一个虚荣就可以解释的吧?我想,这可以算作是孩子对父母的要求。

为人父母者,实属不易。当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品质越来越高的生活的同时,也会不自觉的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心中的样子成长,比如会说你要乖,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却真正忽略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其实是最直接的教科书。在孩子的心里,他们也会有一个对父母的要求,想要父母成为什么样的人,体现在外在上,就成了在一起比较妈妈的形象了。

【原创】作为母亲,你以为你给了孩子生命他就会感激你吗?

由此我想到,作为父母,是不是该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呢?

每一个人的天赋不同,所受教育层次不同,不一定非得要出口成章,提笔成文。但是,我们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语言,美化自己的外表,提高自己的修养。

古训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孩子的确是这样。每一个家长和孩子的年龄差距,造就了不一样的思维模式。父母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在今天未必完全适用,而当我们按照那个模式要求孩子时,却忘了与时俱进的道理。于是就出现了教育的尴尬,你施,他不受。分歧就会越来越多,隔阂就会越来越深。代沟这个词应运而生,触目惊心,如楚河汉界般难以逾越。

这么多年以来,我从未停止过读书。然而有那么一天我在文章里慨叹自己读了这么多书却读不懂女儿时,那种无能为力真的是很痛心。读懂孩子,真的是一门精深的课程。而今儿子也大了,眼看着也要步入青春期,当他还会以妈妈为荣时,我却开始心惊了。

【原创】作为母亲,你以为你给了孩子生命他就会感激你吗?

我该认真思考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呢?没有精确的答案可供借鉴。孩子是水状的,随时会变化,而我最大的心得就是看着他变化一边欣喜一边是把握不住的惶恐。我只有一边陪伴着他的成长,一边努力做好自己,做一个可以让孩子引以为荣的妈妈,一个孝顺,辛勤、温婉、克制、时尚和时刻处在学习状态的妈妈。

时代在发展,母亲这个角色,不只是一个慈爱就能概括的了。不是生下孩子不缺吃穿的把他养大那么简单了。要时时刻刻懂得,你施予什么,受者就是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步一步的路程,没有捷径可走。“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光明正大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功夫。”,《围炉夜话》的开篇之辞,便是如何教导孩子,并强调父母的言行是首要的。

严于律己,老生常谈的话了。此刻却感觉那么重要。

此刻,愿每一位妈妈都不要成为那篇作文里被孩子嫌弃的“无用的中年妇女”,而是一边养育孩子,一边活出自己的精彩。不做那个站在孩子对面的人,做一个和孩子同行的妈妈。愿有一天,母亲与孩子都能够互相引以为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