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青花——抱月瓶,又叫“寶月瓶”

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時期流行於西夏的陶製馬掛瓶,左右雙系,用以掛於馬鞍之側,極具民族特色。明代以青花為裝飾,結合抱月瓶自身獨特風格,將色彩與器形完美融於一體,使其發展成為陳設用的藝術品。抱月瓶以永宣時期最負盛名,其中蒜頭口抱月瓶於康熙、雍正兩朝多有仿製。乾隆皇帝更是喜愛有加,因此抱月瓶成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陳設瓷器之一,外形與花樣也隨著御窯廠不斷創新而變化多樣,異彩紛呈。

最貴青花——抱月瓶,又叫“寶月瓶”


扁壺是古代陶瓷器中一種特殊器形,尺寸一般不是很大,模製而成,印花裝飾,常見胡人、獅子等異域文化色彩的圖案,多設系以穿繩攜行。雖然不是陶瓷器的主流器形,但扁壺往往在特殊歷史背景下出現,流行時間長,且具有明顯的階段性,是中外物質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陶瓷扁壺的發展可分為兩漢魏晉、北齊至隋、唐五代、宋遼金、元代、明清六期,各期扁壺間少有關聯,各有源頭。反映了不同時期中外文化交流,也體現了陶瓷器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模仿和借鑑貴金屬器物的造型、裝飾的工藝現象。

抱月瓶,又叫“寶月瓶”,因為瓷器腹部圓圓的像一輪滿月,所以叫“抱月瓶”。抱月瓶直頸、小口,瓶頸兩側有雙耳。


抱月瓶起源於宋元時期,當時西夏有陶製的馬掛瓶,用來掛在馬鞍旁邊。抱月瓶在明代永樂、宣德年間較為常見。

到了清朝雍正早期,抱月瓶仍然在燒製。但是,雍正帝並不喜歡這種瓷器,便下令“嗣後寶月瓶不必燒造”。因此,雍正後期的瓷器中,少見抱月瓶的身影。

到了乾隆時期,抱月瓶又開始燒製起來。工藝品的生產數量和質量,常常受到當朝統治者的影響。乾隆十分喜愛抱月瓶,抱月瓶遂成為乾隆年間重要的陳設瓷器之一,其工藝、紋飾也進一步發展起來。

如今,明清兩代的抱月瓶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並不低,明代永樂年間燒製的一些抱月瓶價值超過百萬。


乾隆時朝,正處於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峰,國力強盛,物產豐隆。酷愛藝術的乾隆皇帝憑藉盛世昌隆,不遺餘力地發展文化藝術,其藝術鑑賞水準代表當時社會最高水平,皇家審美也成為藝術品最高端的審美追求。乾隆帝崇古之情尤甚,因此多有對歷代名瓷的臨摹與仿製,但又不拘泥於故有形制,屢有創新。

因青花瓷器價格漲勢驚人,收藏群體逐漸壯大,而青花精品更是受人追捧和收藏。尤其是瓷器對於胎質、釉色、造型等多方面要求較高,歷來為收藏重器,在眾多瓷器交易上,青花瓷器往往能高價成交。

最貴青花——抱月瓶,又叫“寶月瓶”


目前,青花瓷之所以具有越來越高的市場價值,之所以其價格成倍上漲,主要是由青花瓷本身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科技工藝價值和美學藝術價值所決定的。加上青花瓷器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它的稀缺性決定了它的價值,此只青花罐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製作精美,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其瓷做工精細,單從製作成本上看就價值不菲,非常值得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