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師領進門·釉下彩介紹及賞析—青花、釉裡紅、鐵鏽花

·天師領進門·釉下彩介紹及賞析—青花、釉裡紅、鐵鏽花

┃青花

瓷器高溫釉下彩之一,指白地青花瓷器。以含氧化鈷的鈷土礦為原料,在瓷器胎體上描繪紋飾,復罩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唐代即有燒造,元代景德鎮窯青花燒造髮色豔麗,所用鈷料有進口與國產兩種,其鑽料含錳較少,含鐵量高,並含有鉀,與國產青料含竄高、含鐵量低相反。進口料繪青花髮色深沉濃豔,釉面有黑色結晶斑;國產青料色調較淡,沒有黑斑。明初洪武青花偏於黑暗色調,永樂、宣德青花色澤濃豔,其青料為鄭和下西洋時帶回的蘇麻離青,這種青料含錳量低,可燒成如寶石藍色澤。清代青花青料所用為雲南珠明料,以康熙民窯為典型,其色澤湛藍,層次分明,多用來畫山水人物,遠山有朦朧感,人物衣褶清晰。雍正、乾隆各朝青花髮色都純正豔麗。

·天師領進門·釉下彩介紹及賞析—青花、釉裡紅、鐵鏽花

┃釉裡紅

瓷器釉下彩品種之一。以銅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紋飾,罩以透明 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使釉下呈紅色花紋。由元代江西景德鎮創燒。元代釉裡紅大多呈灰黑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裝飾 簡單,有纏枝蓮、纏枝牡丹、草葉紋等。明洪武朝釉裡紅較為盛 行,呈色淺紅而帶灰色。當時的器物釉面已出現紋片。器型除了瓶、 壺外,還有盤、碗、罐等。明永樂時期的釉裡紅器物也不是很成功,直到明宣德時期方成功燒製出釉裡紅瓷器。這時期還有以白釉 剔花填紅料作紋飾,燒成後圖案凸出白色釉面的方法,呈色鮮紅。清雍正時的釉裡紅呈色鮮紅且有層次,燒造得極為成功。當時器型有盤、 碗、瓶等,紋飾以三魚、三果、五蝠為多見。

·天師領進門·釉下彩介紹及賞析—青花、釉裡紅、鐵鏽花

青花釉裡紅

瓷器釉下彩品種之一,是青花、釉裡紅二者同施於一器燒成的裝飾方法。青花的著色劑是鈷,釉裡紅的著色劑是銅,二者性質不同, 燒成溫度以及對窯室氣氛的要求也不同,可見青花釉裡紅燒製成功實屬不易。青花釉裡紅始於元代,明代也有,直到清雍正時期才成功 燒製出青花釉裡紅器物。乾隆時期的青花 釉裡紅色調穩定鮮豔,釉裡紅有深淺不同的層次。

·天師領進門·釉下彩介紹及賞析—青花、釉裡紅、鐵鏽花

鐵鏽花

瓷器釉下彩裝飾之一,創燒於宋代磁州窯,以斑化石做繪料,以中國畫的表現技法,在施有化妝土的坯體上繪畫,再用透明釉覆蓋, 燒成後,畫面呈現鐵鏽般的赭紅色調,所以有“鐵鏽花”之稱。如將 其繪於五色透明的釉下,會呈現黑色(高溫下也會出現赭色)紋樣, 考古界稱為“白地黑花”。宋、金、元時期是北方磁州窯系特有的工藝,清代雍正、乾隆時期,景德鎮御窯廠也生產黑釉鐵鏽花瓷器。

·天師領進門·釉下彩介紹及賞析—青花、釉裡紅、鐵鏽花

黑地白花

瓷器釉下彩繪之一,是磁州窯白地黑花裝飾的另一種畫法。其線條豪放粗獷,風 格上黑白對比強烈、醒目。遼代赤峰缸瓦窯、江官 屯窯也生產這種黑地白花瓷器,所不同的是在器身 的局部用黑地白花裝飾一週,而不是全部。這種方 法後被景德鎮窯繼承,在此基礎上,景德鎮窯還創 燒出藍地白花新品種。清初景德鎮生產的素三彩器也以黑彩作地,留出白花,也稱為黑地白花。

·天師領進門·釉下彩介紹及賞析—青花、釉裡紅、鐵鏽花


預告:

釉上彩 鬥彩 琺琅彩

更多精彩,請訂閱關注老天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