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綜合治理的“郎溪樣本”

郎溪縣委縣政府充分發動群眾、充分依靠企業,形成了政策引導、市場化運作、農機專業合作社等社會組織和農民廣泛參與的農作物秸稈綜合治理機制,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建設美麗郎溪提供堅實保障。截至目前,秸稈露天焚燒現象得到基本杜絕。

秸稈綜合治理的“郎溪樣本”

  正在運輸秸稈的拖拉機。

  稻田:農機打包運輸忙

  郎溪縣畢橋鎮十井村和燈塔村交界村,剛收割完的水稻田裡,幾臺綠色的秸稈打包機在稻田裡來回作業,秸稈被打包機收割後,會自動壓縮成一塊塊方形的秸稈塊掉落在稻田裡。一旁的拖拉機手,再將秸稈塊堆放到田裡的拖拉機上,運輸到電廠或是秸稈收儲點。

  “現在我這裡有13臺秸稈打包機,今天來了8臺,每臺打包機一天可以給40畝稻田的秸稈打包呢。”郎溪縣國宏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陳建平正在稻田邊指揮打包機操作和拖拉機運輸秸稈。陳建平告訴記者,他從2008年就開始創辦成立了稻草秸稈編織草繩加工廠,破解了周邊部分秸稈利用的難題。當時秸稈禁燒政策沒有現在嚴,每畝秸稈還要給農民30元至40元,自己則採用人工打捆的方式將秸稈捆紮好後送到收集點,不僅收購速度慢,而且大量秸稈無法被收集起來。

  2016年開始,陳建平得知附近建起了一家農林廢棄物發電廠,在家門口就可以送秸稈,他開始嘗試購買打包機等機械來幫助自己大量收購秸稈。現如今,陳建平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利用租賃場地,清明時節翻曬茶葉,秋收時節堆積稻草,實施錯時經營,最大化利用了資源。

  今年,在政府有關政策的支持下,秸稈經濟慢慢開始好起來。陳建平不僅享受著安徽省和郎溪縣給予秸稈打捆補貼,還與鎮裡簽訂承包協議,打捆機由去年的5臺追加到13臺,機械直接開到承包的稻田裡,當場就可以將秸稈打包運回秸稈收儲點。由於都是專業人士操作,不僅效率快,稻草垛的質量也提高了不少。

  “現在每天電話響個不停,晚上響,一般都是村裡面聯繫打包機的收割時間和收割地點,早上響,則是操作手和拖拉機手諮詢當天到哪裡去收割運輸秸稈。”陳建平樂呵呵地告訴記者,這段時間每天有42人參與到秸稈的打包和運輸工作中來,每名工人按每天300元標準發放工資,他們每天向電廠運送燃料50噸左右。

  在郎溪縣,有20多個像陳建平這樣的秸稈經紀人,在各個鄉鎮剛收割過的稻田裡忙碌著,他們的打包和運輸,可以讓80%以上的秸稈“變廢為寶”,作為清潔能源再生。

秸稈綜合治理的“郎溪樣本”

  工人們忙著把秸稈裝上運輸車。

  電廠:秸稈變廢為寶

  位於郎溪縣十字經濟開發區經都工業園的郎溪理昂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裡,工作人員正忙著將秸稈塊從農用車上搬運到堆場,堆場上的草垛已經堆到了兩三米高,門外還有一些裝載著秸稈塊的農用車正在等待稱重。

  “這些秸稈塊回收回來後,可以作為我們發電的燃料,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收得了、存得住、用得掉,人人都賺錢。”理昂生態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超奇告訴記者,郎溪理昂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作為總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期項目於2016年4月底實現併網發電。一期年上網電量2億度,年處理農林廢棄物燃料28萬噸,增加農民收入9000萬元,節約標煤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萬噸。2017年公司銷售收入1.49億萬元,實現稅收1438萬元。在一期熱網完工並正式投用後,為進一步滿足園區企業用熱需要,二期項目於2017年年底開工建設,2018年10月投產,投產後全廠燃料消納能力將達35萬噸/年,供熱能力將達105噸/小時,徹底滿足園區用熱需求,對替代園區汙染較大的工業鍋爐有良好的環保意義。

  為了更好的採購收集秸稈,該企業設置了燃料採購職能部門,在郎溪縣當地9個鄉鎮培育了大大小小30多家燃料委託收購商,負責郎溪縣及周邊50KM範圍的農林廢棄物燃料收集、運輸和儲存網絡的建設和管理,保證農林廢棄物燃料的供應。同時,在郎溪縣農委和各鄉鎮的指導下,郎溪理昂公司深入全縣9個鄉鎮調查研究秸稈收儲點建設情況。結合鄉鎮實際,根據省農委建設秸稈收儲點的標準,堅持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相結合、行政推動與服務指導相結合,強力推進全縣農作物秸稈收儲點建設,完善秸稈收儲體系。截至目前,該企業已在全縣的梅渚鎮、畢橋鎮、濤城鎮、飛鯉鎮、建平鎮(老南豐區域)、凌笪鄉、新發鎮等7個鄉鎮,按照秸稈有打捆壓縮設備、有堆放場所等要求,建成了7個鄉鎮秸稈收儲點。

  秸稈經紀人制度則是各鄉鎮和該企業協商出的創新制度,經紀人不僅可以自行開展秸稈打捆收集、轉運,各二級點掛牌,在參考公司質量標準前提下,還可結合公司收購價格自行定價收購散戶秸稈,大大調動了經紀人參與的積極性。

  該公司建成後,一直加大秸稈收集力度,保障全縣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推進,建設秸稈二級收儲點,覆蓋縣域範圍,利用各項秸稈收集補貼政策,加大收儲設備投入,建成具有示範意義的收儲點,將秸稈綜合利用落到實處,產生了巨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政府:促進秸稈產業化利用

  今秋以來,郎溪縣各級政府堅持“源頭防控、標本兼治,疏堵結合、綜合治理”,穩步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向前發展,除了及時兌現安徽省平均每畝補助22元的打捆補貼外,郎溪縣各級政府還出臺了多項惠農政策,鼓勵農民購買打捆機械農機具、參與秸稈收集。

  以畢橋鎮為例,該鎮有耕地面積約為2.7萬畝,秸稈約為9000噸,如何改變村民焚燒秸杆的陋習,村委也花了很多心思。除了注重宣傳,與每戶簽定禁燒責任狀外,該鎮也推出了補貼獎勵措施,該鎮按每畝60元補貼,共計獲得郎溪縣的約162萬元秸稈綜合利用專項補貼。該鎮政府利用專項補貼,按照2比1的比例,將每畝60元補貼分解為40元的設備購置補貼費用和20元的每畝打捆補貼費用。今年,該鎮在去年5臺打捆機械設備的基礎上,按照每臺設備17400元的價格,又購買了8臺設備,徹底滿足了該鄉鎮村民秸稈打捆的需求,而設備的購買款項由秸稈經濟人先行全額墊付,畢橋鎮鎮政府再按照40%、30%、30%的比例分三年返還支付給秸稈經紀人。由村委統一安排秸稈經紀人進行打捆收集,將秸杆全部打捆後運回秸稈收儲點。村民們的積極性都很高,從秋收開始至今日,未有露天焚燒現象發生。

  據統計,郎溪縣農田面積約為41萬畝,秸稈數量約14萬多噸,郎溪縣政府按照平均每畝補助60元的標準,安排了約2460萬元作為專項資金補助機械化打捆作業。各級鎮政府又利用該專項補助資金,按照比例,分別為各村購置機械化打捆設備和進行秸稈打捆補貼,充分調動群眾秸稈收集。目前,郎溪全縣9個鄉鎮均出臺了補貼惠農措施,在加快秸稈多元化利用的同時,強化政策扶持,加快構建秸稈收貯運體系,促進了秸稈產業化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