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始终无法站在巨人肩膀上

有许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开上这辆排量只有1.6L的车,那该是多么荣幸而又荣耀的一件事情!

但现实告诉我,或许我永远也无法握紧这辆1.6T的方向盘!

或许,很多人还对当年那起触目惊心的独立事故记忆犹新,当库比卡在短暂的时间内再次回到赛场时,无数人,包括我,都开始对这辆世界上最快的赛车感到无比的惊喜:在如此速度、如此猛烈的撞击下,驾驶人居然仅仅是受了轻伤;你要知道的是,经过精细的计算,库比卡撞击时的瞬时速度达到了300公里/小时!!!

我想,无论哪辆家用汽车以如此速度撞击,驾驶人绝对不会就是轻伤!

而赛车运动通常是以危险著称的!!!

可实际上,最危险的运动,最快的速度,偏偏却变成了相对安全的运动!

你还要知道,当时车手所承受的G力最高75G!!!而平均减速则有29G!!!

普通人也就只能承受3-4G!!!

我们也都知道,力是相互的!那么,这最高75G的重力加速度(哦,Come on,add oil,老铁,我只是写点人能听懂的,不要太科学太严谨),如果真真实实的加在车手身上,那他肯定完蛋了!!!!那么,为什么车手只是轻伤?力去哪儿了呢?

是的,去哪儿了?

哐!

我们可以看到,赛车在那个瞬间支离破碎,碎片满天飞!

碎片飞到天空的力,就是那75G的一部分,然后每一块碎片都承受一部分,每一部分车体承受一部分,所以,车粉身碎骨,而人,只是轻伤!!!

这就是我为什么敢,敢想握紧这辆1.6T赛车的方向盘!

而再转到这篇文章想要说的事情,巨人的肩膀。

在国家政策的导引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冒了出来,冒出来做电动车。一辆辆,一排排,一行行,都是新车,标榜价格,标榜续航里程,标榜科技高配。

可是,没有哪个说了,我这个车更安全。

难道,安全不应该是第一位的么?

看着一辆辆前盖下空空如也的电动车,我不相信它是空空如也的,或多或少的,应该有点安全设计在里面吧。可是,我没看到有相关的新闻报导,甚至自媒体的夸耀。是了,空空如也,就是一个大的行李箱。

标榜着大空间的行李箱。

我不清楚这么大小的一个溃缩空间,到底能够承受多大的撞击力;但是,如果合理的设计、加强一下,在正面撞击或者偏置撞击下,我认为它会表现的更优秀。

然而,更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想进到这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里,是嗜血,还是逐利?

租一个工厂,一个流水线,就造车了?

每一辆车跑在路上,除了品牌不一样,还有哪里不一样?

有哪一个企业去考虑如何才能够更加安全么?

无论是行人的安全,还是驾驶员的安全,还有乘客的安全?

所以,我们永远都只是随波逐流,永远无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