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學會"共情",不管到了什麼叛逆期,孩子也會樂於與你溝通

週六晚上去接剛上完鋼琴課的兒子,兒子看到我親自來接他,非常的開心。在車上我們開啟了閒聊模式,看到兒子空著手回來。

我疑惑的問:"兒子,今天怎麼沒拿鋼琴課本回家呀?"

兒子平靜的說:"我放在教室了。"

由於鋼琴課本只有一套,所以我擔心的問道:"放在學校裡會不會被偷啊!下次還是拿回家,比較安全"。

父母學會

兒子聽到我的擔心之後,態度發生了轉變:"媽媽你不能夠懷疑我的同學會偷我的課本,他們都是我最好的朋友,而且課本我已經寫名字了,放在我的座位上,沒有人會拿的。媽媽,你應該相信我才對。"

兒子的態度告訴我,由於我對她的質疑,他顯得有些不耐煩了,為了安撫他的情緒,我連忙說到:"兒子,對不起。媽媽不應該懷疑你的同學,你現在都長大了,是大孩子了。你這樣做真的非常棒。"

他聽到我居然對他道歉了,也連忙說道:"媽媽,我也有錯,剛才語氣不對。我知道你是擔心我,謝謝你為我操心。"

父母學會

兒子的這一態度,讓我體會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共情是多麼的重要,他知道我為他操心的辛苦,我也知道他孝順我的愛意。也許這就是母子關係中最好的一種吧。

那麼,有一些父母看到這裡,可能也想和自家的孩子產生這樣的共情效果,就會疑問到底什麼是共情呢?

今天我們要說的共情關注其實是非常微妙的原則,在這樣的原則下,父母需要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的關注,等到恰當的時機,再去和孩子一起討論。通俗的解釋就是,孩子的注意力在什麼地方,父母就跟隨孩子的關注。

父母學會

那麼爸爸媽媽看到這裡,就說共情還不容易?不就是時時刻刻關注著孩子嗎?其實共情也是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的,錯誤的共性越安慰孩子越難過。

1.忽略孩子的感受,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這個時候是家長使用共情關注,最好的機會。

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剛搭好了一個積木城堡,結果一個不小心城堡崩塌了,這個時候孩子傷心的哭了起來。

但是媽媽走過來沒有安慰孩子的情緒,反而大聲的呵斥:"城堡倒了,就再搭一個唄,這有什麼好哭的。"其實媽媽的本意是想鼓勵孩子,但是卻會孩子認為,媽媽這是在責怪自己哭。

父母學會

雖然媽媽也關注到了,孩子的一些行為,但是卻沒有用關心的語言,來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這樣的共情關注是最典型的錯誤。

2.過分的關注孩子

有些父母在瞭解共同關注之後,卻出現了過分關注孩子的現象。比如孩子在獨自玩玩具或者學習的時候,家長都陪在身邊,一味地打斷孩子,擾亂孩子的獨立思維。

父母學會

孩子不能日常的生活中產生思考那麼就不利於孩子成長。所以說共情關注也是要有界限的,家長必須要掌握好分寸。

3.安慰孩子的方法出現錯誤

我們都知道,哭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有些家長為了哄孩子開心,在孩子難過的時候,會提出一些不能實現的建議。

父母學會

比如孩子的玩具車壞了,家長為了安定孩子的情緒就會對他說:"

等一下我們再去買一個新的好不好?"可是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之後,家長卻沒有實現自己的諾言。

這樣無疑就是失信於孩子,讓孩子對於家長的信任逐漸減少。

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所以,掌握正確的共情方法,才是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第一步。

一、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曾經說過:父母的面部表情決定著孩子的接受程度。什麼意思呢?比如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情,家長想用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但是卻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麵部表情。

父母學會

孩子在暴躁的情緒和猙獰的面部表情下,只會產生懼怕或者抵抗,接受能力大打折扣。所以只有家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平和的接受家長的建議。也就能更好地改正錯誤。

二、理解孩子的情緒

有些事情在大人看來根本不值得傷心或者擔憂,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他們內心世界最痛苦的事情。這個時候學會理解孩子的情緒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家長總是以大人的角度,對孩子的情緒指指點點,那麼孩子逐漸也會封閉自己的想法,不再對大人敞開心懷。

所以當孩子遇到考試失利大哭時,家長要輕聲的安慰道:"我能明白考試失利,是多麼的痛苦,不要憋在心裡哭出來吧。"

父母學會

而不是冷冰冰的說一句:"不就是一次考試沒考好嘛,有什麼值得哭的。"

三、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和孩子進行充分的溝通之後,家長要給孩子具體可行的建議才是王道。我們可以將事情,以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這樣的方式能讓孩子更好的接受,並且還不會產生牴觸心理。

然後再向孩子建議具體的解決辦法,比如考試失利了,那麼就要針對自己錯誤的部分,加以鞏固,告訴孩子等到下一次考試的時候,這些問題就不會再出現。

同時等到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可以幫助孩子制定一些學習計劃。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事情家長能夠積極的參與。就能夠充分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

學會共情教育才是優秀的父母所要掌握的必修課,既然我們大家都愛孩子為什麼不用正確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們呢,所以掌握正確的共情方法,會讓育兒道路更加順暢。您不妨來親自試驗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