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起點真的能決定一生嗎?

從小就常聽老人講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以後能有多大出息,小時候就看出來了。”

弟弟從小喜歡到處惹事、打架、玩網絡遊戲,初中更是一有空就往網吧裡跑,網吧包夜是常事,後來早戀,輟學,外出打工,這樣的經歷似乎印證了那句“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然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也有一個孩子,從小喜歡打架,因為打架記過太多,而被迫轉學。之後參加兩次中考才考上一所很普通的高中。

如果是老人們來看,一定會說,這孩子不行,學習成績這麼差,大學都上不了。

第一次高考,這個孩子果然落榜了,數學只考了1分,放在現在,估計是差生中的差生。於是這個孩子開始外出打工,結果怎麼樣呢?老闆嫌他又瘦又矮,長相不好,不願意聘用。

後來這個孩子參加了第二次高考,再次落榜。再後來,他不顧家人極力勸阻,參加了第三次高考。

這一次,也許是終於被幸運女神眷顧,由於英語專業招生指標未滿,他被杭州師範學院破格升入外語本科專業。

沒有人會料到,大學畢業以後的他,會在其後的16年裡,打造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在線購物網站,並且對人們的支付方式進行了一場變革。

他就是馬雲。

《終身成長》:起點真的能決定一生嗎?

從愛打架的小男孩到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集團董事長,馬雲的經歷可以說是一場傳奇。

談起馬雲,大部分人想起來的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這個標籤,沒有人會記得青少年時期的馬雲也會經歷一次中考落榜,兩次高考落榜。所以,起點真的能決定一生嗎?顯然不是。

如果馬雲在第一次中考失敗的時候就放棄了,他不會進入高中。

如果馬雲在第一次高考落榜的時候選擇放棄,也不會在後來考上杭州師範學院,後來的海博翻譯社,中國黃頁更是無從談起。

從馬雲的經歷中,我看到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影子,而掌握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更容易成為大眾意義上的“成功人士”。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理論來自於《終身成長》這本書,它是影響美國一代人的心理勵志之作,佔據美國亞馬遜心理暢銷書榜10年,被《 時代週刊》《早安美國》《華爾街日報》熱贊,比爾·蓋茨撰文推薦。

《終身成長》:起點真的能決定一生嗎?

《終身成長》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他總結數十年研究成果,彙集成了《終身成長》這本書。在書中,卡羅爾·德韋克教授講解了什麼是成長型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對人的影響,並且為讀者提供了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方法。

一、什麼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終身成長》給出的答案是:認為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基本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天才人物,如劉伯溫,達芬奇,普通人很難達到這樣的高度,但這樣的天才有多少呢?其實並不多。

即使是這些天才,也沒有因為自己有天賦就放棄努力,最終才取得了我們看到的這些成就。比你優秀的讓你還比你努力,面對這樣的情況,擁有固定思維模式的人想的是,“努力有什麼用,還不是不如那些優秀的人,我還是繼續玩手機、刷劇、看小說算了。”

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恰恰相反,他們承認自己的普通,卻不因此而放棄努力,仍然積極地尋求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性。

我認識的一個姐姐蓮子,高中因為身體原因輟學,身體好了之後,她通過自考完成了專科和本科的學習,之後又考了研究生,掌握了兩門外語,畢業後去當了高中老師,到現在她還利用閒暇時間學習新的東西。這個姐姐的未來會怎樣,目前我不知道,但至少不會差。

類似的經歷,思維模式的不同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另外一個女生小美,初中沒上完就出去打工,工作幾年後在家人的安排下相親,緊接著就是結婚生子,現在在家裡當全職媽媽,孩子去上學了,她就叫幾個朋友一起打麻將,一打就是半天。

她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女孩子讀書也沒用,還不是要找人嫁了。”至於工作,小美沒想過,在家多年,她已經完全不適應上班的生活。

顯然,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在遇到生活中的打擊或者失敗時,更容易調整好狀態,重新出發,他們的人生也是在螺旋式地上升。

《終身成長》:起點真的能決定一生嗎?

二、成長型思維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1、準確瞭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史記》記載的楚漢之爭中,項羽從小不愛學習,眼高於頂,雖然有出眾的軍事才能,力能扛鼎,但是為人剛愎自用,不聽屬下的勸諫,更是在屠戮咸陽城之後,直接把勸阻自己不要回鄉的人扔進鍋裡煮了。

因為自己的獨斷專行,項羽錯失了很多滅掉漢軍的機會,即使楚軍戰敗,項羽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歸罪上天,落得烏江自刎的結局。

項羽的一系列行為就是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下才會產生的。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往往急於證明自己是完美的,不肯承認自己有不足的地方,他們始終讓自己處在舒適區,滿足於現狀,一旦面臨挑戰或者危機,就會將其擊垮。

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願意接受挑戰,相信努力的價值,即使是一開始沒有突出的優勢,也會在今後的經歷當中,努力激發自己的潛質,提升自身的能力。他們能夠清楚地知道自身的不足,並且有意識地彌補自己的不足,才會在未來取得更大的成就。

2、超越可能的自我拓展

前些年網絡上爆紅的“清華掃地僧”張立勇,“央美保安哥”李城,通過多年努力,從無緣高等學府,到進入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學進修,之所以到後來的廣為人知,是因為他們把平常人認為做不到的事完成了。

如果在最開始打工的時候,他們滿足於現狀,也就無法達到後來的成就。

3、改變失敗對我們的意義

楚漢之爭中,項羽戰敗,面對烏江亭長的勸解,他卻置之不理,即使有捲土重來的機會,他也不肯抓住,一面覺得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另一面又覺得是上天要讓他失敗,他也無計可施,最終選擇了自刎,徒留後人遺憾。

生活中,我們也會面臨失敗,有人鬱鬱寡歡,有人重新出發,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是怎麼做的呢?

面對工作中的失誤,家人的不理解,生活上的不順利,他們不會給自己貼上標籤,從此一蹶不振,即使他們感到沮喪,他們也準備好了去承擔這個風險,直面挑戰,繼續為之奮鬥,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終身成長》:起點真的能決定一生嗎?

三、如何鍛煉出成長型思維

《終身成長》指出,我們可以選擇成長型思維還是固定性思維,思維模式其實就是一種信念,他們是強有力的信念,但他們只是我們意志的一部分,我們是可以改變自己的意志的。

第一步,接受自己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現實。

卡羅爾·德韋克認為,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混合體,我們要做的是避免固定型思維模式作主導位置,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到現在,我仍然是在跟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做鬥爭,工作上出現失誤的時候,我能有兩三天都無法走出工作失誤的陰影,總覺得工作失誤給給自己帶來了很大影響,也許會改變同事對我的評價。但事實上,沒有人會每天都盯著我的失誤,只是我自己太在意,反而忽略了手頭上其他的工作。

接受自己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並不意味著,我們會把自己侷限在很小的範圍裡,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讓自己變得更好。

第二步,明確是什麼激發了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什麼時候我們會使用固定型思維模式呢?在遇到挫折的時候,還是工作壓力大的時候?

找出固定型思維模式出現的場合,這樣我們才能在下一次忍不住使用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時候,及時意識到,並且採取措施,用來避免固定型思維模式給我們造成更大的影響。

《終身成長》:起點真的能決定一生嗎?

第三步,給固定型思維模式起個名字

想象在自己的體內存有這樣一個人格,她是怯懦,自卑,膽小的那個自我,她會讓我們陷入沮喪,自我懷疑與否定,為了區分,你想怎麼稱呼她。可以是自己喜歡的某個電影電視劇的角色,或者是喜歡的小說人物。

第四步,在固定型思維模式出現時保持警惕,把固定思維模式當成另一個人來進行說服教育。

像面對好朋友一樣,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主導的“他”陷入自責、後悔這樣的情緒之後,安慰和鼓勵“他”,教“他”換種方式,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不要懼怕挑戰和失敗。看著“他”慢慢走出我們的生活,即使偶爾“再出來”,我們也能自然地告訴自己,不要受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影響。

第五步,隨時提醒自己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設立成長型目標。

《終身成長》這本書建議我們把總結兩種思維模式特點的圖打印出來,放在自己每天都會看到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並且每天提問自己,“

對我來說,今天有哪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對我周圍的人呢?

列出成長計劃,實施並完成它,即使遇到阻力,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或者完善自己的計劃,保持不斷成長。


《終身成長》:起點真的能決定一生嗎?

也許我們終其一生,沒有辦法成為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那些人,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使用成長型思維模式,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思維模式的不同影響著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我們有充分的機會與可能扭轉自己的思維模式,改變前進的方向,完成自我的蛻變與成長。


作者簡介:穆清的書屋,一個專注閱讀,分享生活的90後,希望在自我成長的路上越走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