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腸萬結。高招祭出,難題立解!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給你一輛車,任由你馳騁;

東西南北中,全憑你選擇。

天大地大,你竟不知去哪……

千辛萬苦,來到遼闊的草原,你才發現自己嚮往的是那綺麗的山山水水。

翻山越嶺,呼吸到高原空氣,你卻發覺自己深深渴望那海風吹來的浪漫。

怎麼辦?路已走,油已燒,錢已盡!

白費了周折,蹉跎了時光。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腸萬結。高招祭出,難題立解!

座標中原,終點未知

高考報志願,弄不清楚未來的專業方向定位,

就如自駕遊不知道自己想去哪裡。

不知道自己的分數排位情況,

就如不知道油箱裡有多少油,

車子還能跑多遠肯定不會知道,

能夠報考什麼樣層次的目標院校自然也不會知道。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腸萬結。高招祭出,難題立解!

半路沒油,無法加油

你說自己就是這麼隨性,

油表壞了不要緊,

我跟著感覺駕駛,

結果車子在半道趴窩,

你在車中哭泣。

你說自己天生膽大,

不知道自己全省排位和投檔線不要緊,

我有豪賭一局的決心和魄力,

結果一紙落榜通知傳來,

你在家中流淚!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腸萬結。高招祭出,難題立解!

無學可上,不想復讀

可是報志願真的好難哎,

學校那麼多,

專業那麼多,

錄取線更是一年不同一年,

我到底要選擇哪裡作為切入點呢?

彆著急,這裡有妙招!

一:到底想看啥風景,

二:油箱還剩多少油,

三:走哪條路線合適,

概括完就是:風景+油量+路線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腸萬結。高招祭出,難題立解!

所謂想看什麼風景,說白了就是要清楚自己的未來方向在哪。

如果你不知道東邊有海,西邊有山,北有草原,南有雨林。

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想看山還是看海,

那麼你的旅程必將步入一片迷途。

同樣,如果你不知道某個專業在大學畢業後能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也不知道理想中未來的自己應當是什麼樣子,

你就不知道哪一類型的學校更加適合自己,

也不會知道在填報專業志願時該怎樣排列組合。

所以志願填報第一步就是定方向(風景)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腸萬結。高招祭出,難題立解!

定方向

檢查油箱內剩餘油量,是為了預估車子還能跑多遠。

若沒有這個操作,就貿然上路,

假如沿途沒有一座加油站,

油量耗盡了也沒到達目的地,

那不就真的‘杯具’了麼?

同理,

敲定目標院校之前要先看自己的高考成績,

核對好自己的全省排位,

比對過各個高校的歷史錄取數據,

你才能對可以報考的意向院校做到心中有數,

不然的話,那不就是‘拍腦門’報志願了麼?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腸萬結。高招祭出,難題立解!

想看的風景定了,能跑多遠也知道了,

那麼就以當前位置為圓心,

以估算里程為半徑,

畫一個圓圈,

圈子裡框定的所有同類景區就是你的選擇範圍了。

同法,自己的專業方向確定了,能搭上邊的院校也有數了,

以能夠到達的院校為上限,

以能夠接受的院校為下限,

以專業方向限定的院校為左右邊界

畫一個方框,

方框內包含的院校就是你量定的志願報考範圍了。

因此,志願填報第二步就是量範圍(油量)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腸萬結。高招祭出,難題立解!

量範圍

可供選擇的景區都圈出來了,最終必然要選擇其中一條線路。

去景區A是高速公路直達,全程輕鬆高效,只是要額外支付高速過路費。

去景區B是盤山公路,雖然兜兜轉轉略顯辛苦,卻也能欣賞到沿途風景。

去景區C是鄉間小路,一路的崎嶇與顛簸,但卻能看到別樣的風土人情。

到底選擇哪條路線就因人而異了,

想舒服省時不怕花錢就選路線A,

想多看風景不怕油耗就選路線B,

想增長見聞不怕顛簸就選路線C,

而你最終做出的選擇並沒有優劣之分,

每個人想要的東西往往大不一樣,

你的選擇一定是最能滿足自己內心需要的。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腸萬結。高招祭出,難題立解!

需求模型

當你已經確定好自己的志願報考範圍時,

最後的工作只剩最終院校篩選確定志願方案了。

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感覺困難、糾結。

原因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招式和對策。

和上面自駕遊選路線一樣的道理,

處在報考範圍內的高校往往分佈於全國各地,

你可以把這些高校所在地划進行分類,

比如:

高平臺城市,如北京,各類企事業單位的總部多在這裡,起點高。

經濟中心城市,如上海 ,機遇多多,同樣的崗位擁有更高的起薪。

大市場城市,

如重慶,人口超過三千萬,做銷售相對更容易實現業績。

大視野城市,如香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在這裡更容易看清世界。

資源型城市,如鄂爾多斯,伴隨豐富的資源帶來更多的上下游產業機會。

宜居型城市,如成都,高山、高原環抱,冬暖夏涼,讓人去了就不想離開。

無特點城市,這個就不舉例了,歸入這一類的往往屬於考生不太願意考慮的。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腸萬結。高招祭出,難題立解!

作決定

高校所在地分類完畢之後,就像你選擇景點線路一樣,

將報考範圍院校中,所在地不符合自身需求的排除掉,

只保留最能吸引你、打動你的那些就可以了。

通常經過這個環節的篩選之後,也就不會有太多高校了。

對於這些高校,結合院校層次、錄取線、個人傾向等,

由高到低順次排列好,

每所志願院校的各個專業,

也結合冷熱、錄取分、錄取規則、本人意願,進行合理排序。

到此,一份科學合理的志願方案就呈現出來了。

這就是志願填報的第三步,作決定(路線)

能夠快速釐清志願方案的這個“三步法”妙招,

就好比給你一張大烙餅,你拿刀切三下,

第一刀將優勢專業與你的專業方向不符的院校“切去”。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腸萬結。高招祭出,難題立解!

第一刀

第二刀將歷史投檔線高於你高考成績的院校“切去”。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腸萬結。高招祭出,難題立解!

第二刀

第三刀將院校所在地不符合你內心期望的“切去”。

四面八方,去向何方?院校百千,愁腸萬結。高招祭出,難題立解!

第三刀

這三刀一切完,剩下的三角形烙餅就是你的志願方案了。

當然,你很可能會有疑問,這三條線我不知道該在哪劃怎麼辦?

對於專業方向我不知道該怎麼定位,不知道將來能幹什麼,想幹什麼。

這隻有兩種辦法能解決:

一是自力更生,多想多研究,確定自己的未來方向。

二是藉助外力幫忙,通過測評、諮詢等手段去解決。

如果實在是覺得未來一切皆有可能,那就乾脆忽略專業方向定位,

將目光鎖定在層次相對較高,地理位置相對較好的院校身上。

總之,高考志願填報,專業、院校、地域之間沒有絕對的優先順序,

適合自己的志願,就是最好的志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