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老人說:“家有一山棕,一家人不做工;家有一山竹,吃喝都無憂”。曾幾何時,棕絲與大家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棕繩、棕掃把、棕床墊、棕蓑衣。農村的房前屋後,山腳水邊,到處都有棕樹,春天開花,花蕊如抱團的糯黍;端午節採摘了粽葉,再順便砍一枝棕葉回家,包粽子既有了棕葉,也有了捆紮的繩子,原生態、天然粽香;秋天棕絲長成,從下往上一層一層剝開,一棵樹可以剝下十來片棕絲,賣出去就是錢。時過境遷,棕絲繩被尼龍繩取代,棕掃把被塑料掃把取代,棕床墊被彈簧席夢思取代,而棕蓑衣已然成了古董。山上山下現在很難找到棕樹的影子。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棕樹

棕樹四季常青,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現在除了大的機關事業、學校、醫院等需要觀賞植物的單位,講究實用和經濟價值的城鄉居民已經將其貶出領地,由竹、木、果樹等經濟林木取代。

然而好景不長,十年前一方杉木可以賣到1800元,五年前一方可以賣1500元,去年可以賣1200元,而今年,一方杉木只能賣到800元,相比十年前差了1000元整。而楠竹呢,同樣的命運:十年前每噸1000元,五年前每噸800元,去年每噸600元,今年每噸450元,稍次的每噸只有2、300元。

人們花大價錢旅遊,流連於蜀南竹海、井岡翠竹之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指點著壯美的江山,但這對以竹木業為生的山民而言,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蜀南竹海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井岡翠竹

經過兩天的翻山越嶺、實地踏勘,並與山民們交流探討,得出如下數據。一棵杉木從栽種下去到木材長成,需要15-20年時間,一棵楠竹從春筍拱地破土而出到竹子長成需要3-5年時間,這期間不算人工培管、地租(自己的山地)等,僅僅是竹木成熟時砍伐、背樹(竹)、裝車、運輸等費用就是一個大數字。

砍樹、背樹這是一項不討人喜歡的工作,人們熟悉的伐木工號子“順山倒”,說明竹木被砍伐後只能順山往下倒、往下溜,而不會自己往上爬。而往往,盤山路一般都修建在半山腰上,而且,很多山地根本就沒有路。砍伐時竹木順山倒、順山溜,會毫無顧忌、一溜到底,到賣樹時又得從山腳底下往上背。

試想一下,一方杉木、一噸楠竹,從砍伐、背上來、裝車,要幾個人才能完成,除去幾年、十幾年的培管、照看不算,單就賣出去這一項,吃人飯賣牛力的壯漢,每天也不過百拾塊錢的收入。如果家裡沒有男勞力,如果滿山竹木需要請工砍伐、背上山的話,竹木價值還不夠工資,還得倒貼。

是什麼讓竹木產業如此不遭人待見?單就楠竹一類,前些年有竹模板、腳手架、竹架板、竹砧板、竹涼蓆、竹筷、竹篾、竹炭......而現在僅有少量的竹架板、竹砧板和竹筷。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這是一家有二十年曆史的竹涼蓆廠,現在只生產竹砧板一項。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竹砧板在裝車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砧板廠圍牆外寫著“發展楠竹產業,實現鄉村振興”的標語。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這是定製的一次性竹筷。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這是準備製作竹架板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這是製成的竹架板。

這僅有的幾樣加工,對於漫山遍野的成材竹林而言,遠不及十之一二,多數則無用武之地。

工業化取代傳統農業,城鎮化取代農村,而原生態的深山老林是沒辦法取代的。竹木生長週期長,實木傢俱永遠都是寵兒,是刨花板、膠合板、紙板無法取代的;竹子在文人的筆下有高風亮節、剛直不阿、寧折不彎、虛心的美譽,有美譽更有很多實用價值。正因為竹子高風亮節、寧折不彎、虛心,也註定它壽夭,幾年時間就會老去,或者被大雪壓斷。這老去的和被雪壓斷的竹子,長年累月堆積于山野危害不淺。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這是寧折不彎的竹林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這是被大雪壓趴下的竹林

百年樹人,十年樹木,五年樹竹。樹木可以長年樹立,而且越老越堅韌,越值錢。而竹子,尤其是楠竹,五年之後就會老去,更老就會朽壞。楠竹性喜砍伐,每年出筍、每年砍伐,會越砍越發,越發越大。而三五年不砍伐,會不發筍,或者越發越小,直至質變、發黃、成片死亡。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這是已經老死的竹林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這是十年沒被砍伐過的竹林

三農調查報告:③不受待見的深山產業,不值錢的楠竹杉木

這是成片發黃即將死亡的竹林

成片竹林的死亡必然帶來很多可以想象的後果,其一:破壞森林植被;其二:影響森林產業;其三:埋下火災隱患。

國民經濟是多元的,人們的生存環境更是多元的,和諧社會就是由多元和諧共存。當城市的人們閒暇時走出喧鬧、走進幽靜時,他們欣賞的是綠水青山、生機勃勃的環境,而不是枯黃、死亡、腐朽。

但是,一個不被人待見的產業,一個賣力沒有回報、入不敷出的產業,有什麼辦法能讓它起死回生、欣欣向榮呢,有待人們的智慧......

2019.10.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