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巫蠱之禍中的江充很可能只是漢武帝的替罪羊罷了

新視角:巫蠱之禍中的江充很可能只是漢武帝的替罪羊罷了

江充,字次倩,漢武帝后期的著名人物!

江充,字次倩,趙國邯鄲人(今河北省邯鄲市),漢武帝后期的著名人物,歷任謁者、直指繡衣使者、水衡都尉等職務。長期以來,人們大多將江充和漢武帝后期轟轟烈烈的巫蠱之禍聯繫在一起,普遍認為就是因為江充在漢武帝劉徹與戾太子劉據之間的挑撥離間,所以才導致了牽連甚廣、死傷無數的巫蠱之禍。也正緣於此,對於江充最終身敗名裂、抄家滅族的人生結局,人們大多認為這是江充罪有應得,死不足惜。

實際上,真實的江充並不算是巫蠱之禍的罪魁禍首,他只是一個善於揣摩上意的小人物罷了,只是一個善於在西漢朝堂之上投機取巧的小官僚罷了,在巫蠱之禍中,他只是作為漢武帝的替罪羊而揹負了千古罵名罷了。

新視角:巫蠱之禍中的江充很可能只是漢武帝的替罪羊罷了

江充或許只是漢武帝的替罪羊罷了!

眾所周知,漢武帝晚年所爆發的巫蠱之禍的最終結局是戾太子劉據兵敗逃亡,並在湖縣自殺身亡、其母衛子夫皇后以死明志也在後宮自裁謝罪、戾太子全家老小被悉數下獄處死(戾太子之孫劉洵因為得獄卒邴吉庇佑,所以才得以存活),至於因為參與戾太子的叛亂而被處死的官吏、百姓、將士更是數不勝數,史載此次巫蠱之禍的死難者不下十萬之眾。

對於巫蠱之禍的前因後果,我國曆朝歷代早已已經有無數人議論過。但是,對於巫蠱之禍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誰,一直以來卻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認為"巫蠱之禍"沒有元兇,例如班固就認為巫蠱之禍是天命所定,是偶然事件。他在《漢書》中就曾說"巫蠱之禍,豈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時,非人力所致焉!"意思是"巫蠱之禍是多麼悲哀啊!但這不是江充一個人的罪過,也有上天的旨意,實在不是人力所能造成的!"

新視角:巫蠱之禍中的江充很可能只是漢武帝的替罪羊罷了

班固在《漢書》中就認為巫蠱之禍實乃天意!

有人認為"巫蠱之禍"的始作俑者是漢武帝,尤其是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就認為漢武帝出於改立太子的目的,所以才主導了"巫蠱之禍"等一系列政治事件以打擊太子集團,為幼子劉弗陵繼位掃除障礙。

也有人認為"巫蠱之禍"的元兇是江充,

例如顏師古就認為是江充指使胡巫在太子宮裡埋桐木人,以此栽贓嫁害戾太子,其原因是江充和戾太子有矛盾。

還有人認為"巫蠱之禍"的元兇是蘇文,認為蘇文勾結鉤弋夫人,以朱安世、江充、韓說、章贛為工具,一手策劃了"巫蠱之禍"的一系列政治案件來扳倒戾太子,擁立幼子劉弗陵,其目的是成為漢朝的趙高,以達到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

新視角:巫蠱之禍中的江充很可能只是漢武帝的替罪羊罷了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認為巫蠱之禍的始作俑者是漢武帝!

時至今日,恐怕很難確認究竟誰才是巫蠱之禍的罪魁禍首,但無論如何巫蠱之禍的始作俑者應該都不會是江充。

首先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並不是一個孤立的政治事件,它是一個針對戾太子集團的政治陰謀。在此之前就有長安搜捕案(漢武帝疑心有人要行刺他,就封閉長安城門,大索十一日而毫無結果);再加之漢武帝還夢見有木人擊打他,心中鬱憤難平;再到宰相公孫賀父子的巫蠱案牽連無數皇親國戚,讓漢武帝大發雷霆。這帝國最高層集團的一系列不平常事件,以江充當時的官階和地位,他不僅沒有參與的條件,甚至連參與的資格都沒有。

新視角:巫蠱之禍中的江充很可能只是漢武帝的替罪羊罷了

江充品級有限,根本沒有參與巫蠱之禍的資格!

其次,顏師古等人之所以認為江充是巫蠱之禍的元兇,其主要原因是江充挖出了太子宮中的桐木人,而且他認為這桐木人就是江充預先埋進去的。實際上,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一在太子宮的挖掘過程中,並不是只有江充一個人在場,漢武帝還派遣了道侯韓說、御史章贛和黃門宦官蘇文一同監督挖掘過程,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防止有人趁機構陷戾太子。

新視角:巫蠱之禍中的江充很可能只是漢武帝的替罪羊罷了

漢武帝派遣多人參與挖掘過程,就是防止有人趁機構陷太子!

第二江充幾乎沒有機會預先在太子宮裡埋桐木人。因為江充當年曾如實稟告了太子使者在馳道駕車事件而和太子產生了很深的矛盾,史載"後充從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車馬行馳道中,充以屬吏。太子聞之,使人謝充曰:'非愛車馬,誠不欲令上聞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寬之!'充不聽,遂白奏"

這段話的意思是"江充曾隨從漢武帝前往甘泉宮,遇見戾太子劉據的使者駕馭馬車在馳道中奔馳,江充就把使者扣押起來(馳道乃天子御道,常人不可行走)。戾太子劉據聽說這件事後,就派人向江充道歉說:'我並不是吝惜車馬,而是實在不願意讓皇上聽到這件事。但願江君您能寬恕此事。'江充不聽,最終還是如實地向武帝彙報了此事。"

因為這次馳道事件使得戾太子劉據與江充兩人產生了很深的矛盾,不難想象,以江充和戾太子之間的關係,恐怕江充他平日裡連太子宮的大門都邁不進去,更何況還要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太子宮裡埋桐木人?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新視角:巫蠱之禍中的江充很可能只是漢武帝的替罪羊罷了

江充和戾太子劉據之間有很深的矛盾!

第三江充個人的下場也從側面昭示著他沒有參與巫蠱之禍。史書記載"(江充)遂掘蠱於太子宮,得桐木人。太子懼,不能自明,收充,自臨斬之。"意思是"(江充)在太子宮中挖到了桐木人。太子很恐懼,不能自證清白,而後太子將江充扣押,並斬殺了他。"如果桐木人是江充預先埋的,那麼江充在來挖掘之前便知道太子宮中必定會挖出桐木人。

那麼他為什麼不提前逃跑,反而要一直待在太子宮中等太子來捉拿他呢?

事實上,他是有一定時間來逃跑的,據《漢書》記載,江充挖出桐木人後,"太子召問少傅石德……徵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為使者收捕充等。"也就是說江充挖出桐木人後,戾太子劉據先是召見他的少傅石德來詢問對策,石德以秦朝扶蘇故事勸戾太子起兵反抗,兩人想必也是思索討論了一段時間,才最終決定起兵反抗的。所以江充如果真的謀劃了巫蠱之禍,那麼他應該會對戾太子的反應有所預警才對,絕不是坐以待斃地等著戾太子起兵抓捕並殺掉他。

新視角:巫蠱之禍中的江充很可能只是漢武帝的替罪羊罷了

江充最終被戾太子劉據逮捕殺掉!

最後,有人以漢武帝對巫蠱之禍所涉及的一干人等的不同懲處方式來判定謀劃程度。認為江充受到的是夷三族的極刑(株連三族),懲處程度最重,所以認定江充是巫蠱之禍的罪魁禍首。事實上,這種說法恐怕有失公允。

眾所周知,漢武帝是一個比較薄情寡恩、喜怒無常的帝王。他在巫蠱之禍爆發後,先是大力封賞圍剿戾太子的臣子和軍人們,諸如侍郎莽通因為俘虜了叛將如侯而被加封為重合侯;長安男子景建因為擒獲叛臣石德而被加封為德侯;大鴻臚商丘成因為擒拿了叛將張光而被加封為秺侯。

新視角:巫蠱之禍中的江充很可能只是漢武帝的替罪羊罷了

漢武帝是個比較薄情寡恩的皇帝!

但是,後來漢武帝又深深後悔因為自己的多疑暴躁以至於父子相殘,導致戾太子及其子孫幾乎被屠戮殆盡。其過錯已經不可彌補,為了自我安慰,轉嫁內疚感,漢武帝便認為是手下的臣子矇蔽了自己。於是漢武帝又以各種理由殺戮涉及巫蠱之禍的一干人等和平定太子反叛的功臣們。

諸如漢武帝先是以各種藉口將當年主持鎮壓戾太子兵變的宰相劉屈氂腰斬處死、後又下令夷滅江充三族,並將宦官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蘇文當年曾和江充一起到太子宮中挖掘桐木人)、重合侯莽通因為畏懼漢武帝追究自己當年鎮壓太子兵變的罪過而不得不鋌而走險地要刺殺漢武帝,最終也是失敗被擒而滿門抄斬、當年曾在湖縣參與擒殺戾太子劉據的一個人,最初被任命為北地太守,最後也被漢武帝找藉口將其滿門抄斬了(其姓名失載)。

在漢武帝后來一系列的報復行動中,江充不過是因為出身卑微,在漢武帝面前毫無往日舊情可言,而且身後又沒有豪門大族為其求情,在漢武帝面前可謂是螻蟻一般的人物。

在加之江充早年確實與戾太子劉據有一些矛盾,兩相結合,所以漢武帝才將雷霆之怒徹底傾瀉在他身上,對他實行了最殘酷的夷族之刑。只不過,這實在不算是漢武帝對巫蠱之禍的客觀審判,純粹是漢武帝宣洩他個人情感的激情懲罰。

新視角:巫蠱之禍中的江充很可能只是漢武帝的替罪羊罷了

漢武帝將江充滅族,只是純粹為了宣洩自己的個人情感!

結語

總而言之,雖然我們現在很難確認究竟誰才是巫蠱之禍的罪魁禍首,但無論如何巫蠱之禍的始作俑者應該都不會是江充。如果非要說巫蠱之禍與江充存在必然聯繫,那也是先爆發了巫蠱之禍,而後江充憑藉漢武帝的信任和對戾太子劉據的憎恨,所以才得以上下其手的。

另外,從他被捲入巫蠱之禍而被戾太子無情殺害,再到漢武帝為洩其私憤而夷其三族的人生結局來看,他似乎只是一個被漢武帝拋棄的替罪羊罷了。

參考文獻

(西漢)司馬遷著:《史記》,中華書局2014年點校本。

(東漢)班固著:《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點校本。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會定期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類文章,懇請感興趣的讀者朋友關注賬號,歡迎點贊、評論、轉發,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