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突破,善于发现真相,这就是思维的最高境界(深度好文)

动不动就喜欢发脾气的人,往往是不被别人认同的,也就是说,基本上人们都不会喜欢爱发脾气的人。

显而易见,因为一个人的脾气会干扰到别人的正常生活,会让别人感觉到很讨厌,所以爱发脾气的人在社会上往往“言值”不会很高,也就是对于有脾气的人,普遍性的定论不会是那么的好。

有一天,我在一颗大树跟前不断的徘徊,突然想:一个人总不会对一颗大树来发脾气吧?难道脾气也会有相对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脾气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他总会有一个对象。

当然,大树肯定是不会导致一个人来发脾气的,既然我们都讨厌爱发脾气的人,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大树的“精神”呢?让我们身边的人都没有脾气,这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

大树的“精神”是什么呢?就是不会说话。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和爱发脾气的人相处时,尽量少说话,那么这个爱发脾气的人就根本没有什么发脾气的机会。这总比和爱发脾气的人来一个无休止的争论不休要好得多。

善于突破,善于发现真相,这就是思维的最高境界(深度好文)

我觉得我的思维在开始突破,也在慢慢地不断的升华……突然之间可能我又有一点过分了,怎么会冒出这样的一个思想,那就是“能使爱发脾气的人喜笑颜开才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然后,我也觉得我的这个思维就是一个突破性的思维,与其说发脾气的人不好,不如说能使发脾气的人喜笑颜开才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到底它们谁更加的接近真相呢?如果说发脾气的人不好,可能这个人就会永远发脾气;如果使发脾气的人喜笑颜开了,也许这个人就没有脾气了。

能使爱发脾气的人喜笑颜开我们到底可不可以做到呢?我的父母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无休止的争吵了一生,然后我觉得这个非常的不好,好像归根结底是我父亲的脾气太大。但是自从我有了能使爱发脾气的人喜笑颜开才是修养的最高境界这一种突破性的思想后,我就认为我的父亲本来是可以没有脾气的。

在后来,我就不厌其烦的把我的这个思想源源不断地灌输到我妈的身上,试想一下,父母无休止争吵了一生,但是如果要他们突然停止争吵,那还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于是我每天不厌其烦的给自己的母亲讲“大树”不说话的精神,要我母亲学会说话,尽量使我的父亲也就是他的丈夫开心……

久而久之,终于“太阳总算是从西边出来了”,也就是之后我的父母就再也没有争吵过一次,我的父亲也就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发脾气的机会,父亲的脾气自然而然也就好了。真正地说也就是他们的思想完全开化了,一家人也都开心了许多。

我为什么要制止我父亲的脾气呢?因为我觉得父母这样无休止的吵下去会影响到整个的家庭建设,因为无休止的争吵不休,直接会让他们看不到家庭好的地方,会局限于一个很小的局部。更为重要的是,我会认为这样的事本身就是一种“恶”,它会消减子孙的福禄。

善于突破,善于发现真相,这就是思维的最高境界(深度好文)

我不知道这个认识算不算是我对一件事突破性的认识,也就是更接近真相。但是后来我偶然在《诗经》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中所提到的“善”也许就是做好事吧!“不善”也就是做坏事吧!

也许佛家教化人们要一日三善,自然就会有福报,也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我对善恶的理解就是近在眼前的事。家庭无休止的争吵就是近在眼前,这个争吵,至少不会是善。

如果按照物理学上的物质都会有传递的性质,那么这个争吵产生的“恶”,就会传递给自己的家人,这也就是我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的定论。

至于这句话到底要如何理解,恐怕只有写这句话的古人才会明白,至于后来的译文也都是后人的理解。我想这个“善”的理解应该会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家庭外部的“善”,二是家庭内部的“善”。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在思维上应该有所突破,才会更接近真相,只有找到了真相,才会找到事情有效的解决方法。

就好像通信设备不断更新的过程,就是因为有那些善于去突破的人,才有了我们现在每个人手中都有的手机。其实,我还想说,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字,也是世间万物一个趋于真相的东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文字里面,就再也推敲不出更趋向于真相的东西,只有善于突破,才会更接近于真相。

所以,善于接近真相,才是思维的最高境界!

善于突破,善于发现真相,这就是思维的最高境界(深度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