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靠譜好中醫的7大“標準”,你做到了幾點?

一名靠譜好中醫的7大“標準”,你做到了幾點?

1

信中醫,愛中醫


據悉,中國首屆“國醫大師”顏德馨,一生中獲得的榮譽無數,但他最珍視的一個評價是“顏德馨是一個好醫生”。他曾說:“無論什麼樣的病人來找我,我總是誠心誠意為他們服務。經常有幾十年前的老病人輾轉找到我說,我的病是你看好的,我來看看你,謝謝你。”(這大概是作為醫者最欣慰的了。)


顏老曾說過一句話,讓無數人動容:“真正的中醫值得一生去愛”。他一生最不願意見到的就是中醫人不熱愛中醫、不相信中醫。


他曾敲著桌子說:“現在用真正的中醫方法看病的中醫正越來越少,讓人痛心啊。”他夢想中醫有一天能真正揚眉吐氣,能真正獲得社會的尊重。可是假中醫大行其道的當下,許多人都在背道而馳。


顏老曾擔憂道,當下中醫教育的缺失,恐怕首先要解決的是中醫學子文化自信的缺失。中醫人自己都不相信中醫,又談何讓老百姓相信?


另有相關人士表示,現在看似龐大的中醫學生隊伍,很多人不讀經典,不修其身,不悟精髓,只管照抄照搬,故常不信服自己所學,怕被別人視為偽科學,畏畏縮縮,不敢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且許多人物質慾望太強,人心浮躁,缺少真正靜下心來研究中醫的人。中醫是多好的東西啊,就這樣被許多人丟了。中醫藥不僅是解決慢性病、疑難病等的金鑰匙,只要肯花功夫去鑽研,很多所謂的不治之症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關鍵是功夫有多深,可惜……


有許多外國留學生還表示,他們是因為熱愛中醫,見識到了中醫的神奇療效,並相信中醫的未來,所以才來到中醫的發源地中國學習。可是許多中國學生自己都不相信中醫,這讓他們很不可思議。中醫是很好的東西,卻並沒有被中國人充分認識到。


所以,一名靠譜好中醫,他肯定首先是愛中醫,並相信中醫,也更加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走的道路是正確的,只差如何踐行。


2

永不放棄,哪怕環境西化


中醫西化,是當下中醫發展的困境。無論是中醫人才培養,還是中醫院經營管理,亦或其他方面的體制管理,可能都已滲入西化的模式,中醫純正治療手段備受侷限。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順天德中醫醫院院長王承德曾指出,當前中醫西化、中藥西管十分嚴重。出現了以西醫學的觀點、標準來衡量和檢驗中醫,來要求和改造中醫的不正常狀態。他建議,認真貫徹落實“中西醫並重”的政策,對現有束縛、限制中醫藥的法規、政策文件進行認真研究,並加以修改,創造中醫藥發展的政策環境,給中醫藥鬆綁。


有中醫人介紹,其當年畢業支邊回到家鄉後,在一家縣中醫院工作了一個月,每天跟著大家查房、寫病歷,那時的中醫已經西化,除了中醫門診,在別處已看不到中醫的影子。


現在中醫可能西化得更加厲害了,不得不讓人痛心,乃至失望。所以,“傳承創新發展”中醫,才日益被提上更加的高度,沒有傳承之根,又怎麼能枝繁葉茂。


處在這樣的環境下,可能許多中醫人更加茫然和不自信。但如上述中醫人所說,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對中醫的學習,不管在醫院有沒有用武之地,千萬不要放棄中醫,待到時機成熟時,再選擇自己的中醫之路該如何走下去。


人的一生很短,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已經很不容易。如果我們認定中醫這條路,並熱愛它,那就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我們會擁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起碼不會此生碌碌無為。


3

做靠譜中醫,也做靠譜老師


@上善若水厚德載醫微博表示:一名靠譜的中醫,其實應該又是一名靠譜的老師。不僅要看病優秀,也要善於把自己所學傳播出來,把專業的中醫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進老百姓的心裡。這樣老百姓才能更加相信中醫,中醫也能更好發展。


現在很多病人稱呼醫生都不叫醫生或者大夫,而是叫老師了,就是這個原因。看病的本身,也是學習,不光是醫生學習,其實患者也是在學習。


@選擇中醫董洪濤也是如此。除了做中醫之餘傳播中醫外,他還喜歡寫作,他希望能用文字促進更多讀者喜歡中醫,進而進入中醫,或者享受中醫所帶來的健康與快樂。


他曾介紹,常有讀者來信跟他說,非常喜歡他的微博,平時生活中稍有不適症狀,即在他的微博中搜索,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且療效甚高,甚表感謝云云。


他表示,這正好體現了他的文字的價值,可以在讀者需要時提供些許幫助,很是開心。


其實在大健康時代,中醫養生大熱,現在老百姓很希望學習一些中醫養生知識。而通過靠譜中醫的傳遞,遠比他們在網上盲找,要靠譜的多。中醫這樣做,也能幫老百姓避免受到偽養生知識的欺騙,中醫也不會屢屢背鍋。


4

善於向患者學習


想必每個中醫人都知道這一點,並一直在踐行。

所以許多中醫,包括國醫大師、名老中醫等,才會常說起這句話:作為一名中醫,最重要的應該是向患者學習。患者不僅是中醫的衣食父母,還是中醫醫術提升的階梯。


而且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託付給我們,沒有比這再大的信任了。

我們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醫術水平,才不會辜負這份信任,也不會辜負自己所學。


另外,我們在給患者看病時,患者也在看我們,我們的一舉一動可能也受著患者的檢測,他們對我們的態度行為,可能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有業內人士曾介紹,我們的很多醫生自以為很牛,在病人面前裝腔作勢,脾氣壞的很,多問一句話都不行。


這樣,患者本來身體就不舒服,心裡也難過,再遇到這樣的情況,難免怒火中燒,進而可能會導致糾紛。所以,我們想要患者如何對我們,我們可能應該先學會如何對待患者。


5

經營自己很重要,醫德醫風更重要


有業內人士曾說,醫館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應該是療效而非所謂的“營銷”和“宣傳”。但這並不是說營銷、策劃不重要,而是說沒有好的療效,吹出來的東西總是不長久的。


作為個體中醫也是如此。在現在互聯網社會,可能是醫生打造品牌的時代,所以醫生學會經營自己很重要。


但真正的經營還是療效。如@上善若水厚德載醫所說,經營自己是其次,最關鍵是要多讀書診病,治病要療效好,醫德醫風要好,病人的信任,是最重要的!


畢竟,“金盃銀盃不如患者的口碑”,

真正的口碑不是靠單純的經營就能打造的,而是日復一日的將心比心,以療效服人。


只要我們能把一個患者的病治好,他一定不吝幫我們宣傳,畢竟他也想讓他的家人、親人、朋友、同事都身體健健康康的,沒有比這更讓人安心的了。


所以我們治好了一個患者,就相當於擁有了許多患者,口碑會一點一點地釋放出去,我們想不出名可能都難,本來中醫就是英雄主義式的人物。


如@“中醫的那一片天”微博所說,中醫不難做,因為只要你技術到位,就真的不愁沒患者,不愁沒收入,不愁養家餬口。只要你能治好病,患者就會蜂擁而至。


6

以病人之樂為樂


@上善若水厚德載醫微博表示:

今天的門診很充實,看到老百姓信任的面容很幸福。每當收到服藥後的反饋也是激動人心的,療效好自然是欣喜雀躍,哪怕療效不好,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也未必不是好事。


我在基層看到的是大部分老百姓生病是很願意看中醫的,只是苦於找不到療效好的中醫。我立志于堅持做靠譜好中醫,以讀書診病為樂,同時傳承宣揚中醫,還歸於民,惠及於民。


其他許多微博,他也都向我們傳遞,如果熱愛做中醫,給患者看病都是一種享受。所以,許多時候他的門診很忙,常常一開門,就有很多患者在等候,一天看下來都沒怎麼休息,但是

他覺得一點也不累,頭腦思路也非常清晰。


在他眼裡,看病就是休息。也正因為此,加上對患者的友好用心,患者對他很是認可。


@選擇中醫董洪濤也曾表示,很慶幸自己選擇了中醫,成為中醫是他一生的榮幸。看到患者康復的面容,就是最大的幸福。


相信其他好中醫都是如此,以病人之樂為樂,病人還之以無限感恩,並口口相傳,水能載舟,名聲遠播。


7

踏踏實實,不靠捷徑


人民日報曾發文批評一些幹部,不靠勤勉靠“捷徑”,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與其走旁門左道,最終落得人財兩空的可悲境地,倒不如以平常心看待升遷,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幹事,在崗位上發光發熱、造福於民,這就是個人價值的最好實現。


對於每個人來說,可能都是如此。捷徑輕易走不得,就像蓋房子,得一塊磚一塊磚的壘砌,任何偷工減料,可能都會埋藏下一個定時炸彈。失去良好信譽是小,如果因為豆腐渣工程造成百姓生命財產損失,那定是不可饒恕之罪。


何況是與生命打交道的醫學,更容不得半點馬虎,半點僥倖。當然,那些只顧盯著老百姓錢袋子的人例外。


如業內人士所說,

中醫,無論是學習還是實踐,其實是沒有捷徑可言的。我們中醫要想看好病,一定要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這是個最基本的原則。如果拋棄了中醫理論的指導,幹一輩子中醫也只是稀裡糊塗一輩子。


以上,就先說到這裡。當然,靠譜好中醫可能不是這幾條就能概括的,但相信擁有這些特點的人,哪怕只是一兩個特點的,都會是一名好中醫。


文章來源:文章來源於醫館視界 ,作者小汐


分享到:


相關文章: